張許琴
摘要:目的:探究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產患者96例,以隨機方式進行分組,兩組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心理護理干預,兩組分別為A組和B組,對比兩種護理方式對患者產生的干預效果。結果:A組患者各項心理評分低于B組患者(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是可以對換作者不良心理進行有效調節的一種護理模式,對于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有較大的應用價值,改善了患者心理狀態,獲取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支持與認可,建議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早期先兆流產;心理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早期先兆流產是指妊娠期12周之內的流產,是產科中較為常見的多發疾病,患者常表現為下腹陣痛或腰酸背痛,偶爾伴有陰道出血等情況,對患者最終分娩及身心健康均造成極大的影響。由于孕期對患者本就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影響,同時早期先兆流產也會帶給患者如焦慮、恐懼等不良的心理問題,而實施必要、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流產幾率[1]。本文以9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心理護理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產患者96例,以隨機方式分為A組和B組。A組患者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7.16±2.14)歲,孕周3-12周,平均孕周(9.22±1.02)周。B組患者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6.94±2.23)歲,孕周4-12周,平均孕周(9.14±1.11)周。二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較為舒適的保胎環境等;B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其具體措施如下:
(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時為患者講解關于先兆流產方面的內容,如出血護理措施、不良心理狀況對胎兒的影響等,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耐心傾聽并使用白話為患者解答,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提升患者的從醫性。
(2)心理護理: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心理狀況,若患者出現心理問題較嚴重時,可與家屬進行配合,利用家屬對患者作用,給予患者關懷,消除其產生的不良心理情緒。
(3)分散注意力:患者在得知自身有流產先兆后,常會出現緊張焦慮等,不利于患者及胎兒的身心健康問題。在護理時可以試圖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式,促使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得到改善。
(4)環境干預:保證患者病房的干凈舒適與整潔,病態正室內溫度至患者舒適溫度,保證每天對室內空氣進行通風換氣,得到家屬的配合,保障患者在治療期間從醫性。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對患者心理評分采用SCL-90進行評定,其具體內容包括焦慮、人際關系敏感、敵意等8項,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心理問題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4.0處理數據,()為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心理情況對比:經評分表評定得知,B組患者心理狀況高于A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2 。
3 討論
依據相關研究表明,在我國早期先兆流產約占妊娠15%左右,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母體因素包括免疫功能異常、病菌微生物感染及壓力過大等;二是胎兒發育因素包括著床異常及發育異常等[2]。也由于我國醫療知識水平普及程度不高,當早期先兆流產有陰道流血或腹痛等癥狀是,患者常會認為無法保住胎兒,而引起患者心理緊張焦慮等不利于保胎的心理,進而引發患者機體生理的變化,導致流產或早產[3]。
目前對于先兆流產患者的治療中已經結合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患者臨床所需,結合以往護理經驗,在傳統模式基礎上,對患者實施以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可以緩解患者心理負面情緒的問題,從而太正好患者的心態,對治療積極配合,有效降低流產幾率[4]。
本文以對比方式探究了心理護理干預對先兆流產患者的影響,實驗結果得知:A組患者各項心理評分低于B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是可以對換作者不良心理進行有效調節的一種護理模式,對于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有較大的應用價值,改善了患者心理狀態,獲取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支持與認可,建議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文娟. 心理護理干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0):246.
[2] 吳麗群. 針對性心理護理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價值和滿意度觀察[J]. 家有孕寶,2021,3(12):46.
[3] 楊娟娟. 綜合護理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不良情緒的干預效果觀察[J]. 東方藥膳,2020(1):88.
[4] 劉忠萍. 心理護理對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效果觀察及滿意度評價[J]. 中國保健營養,2021,31(2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