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玲 殷嘉慧 羅玉倩
摘要: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醫院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原有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需求,為此醫院運營模式在原有基礎上,還不斷涉及了心理、社會兩方面的內容。基于這一情況,在如今的醫院運營中加入了社會工作,即存在“醫務社工+志愿者”這一服務模式。本文將以該模式為研究對象,闡述具體服務內容,并針對難點問題分析與對策,以改善醫院服務品質,實現醫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醫務社工+志愿者 ? 服務模式 ?品質提升 ?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正在由單純的專業化、技術型醫療向大醫療、大衛生、大健康的健康中國過渡和發展[1]。2018年1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要求自2018年起,醫療機構要建立五項制度,特別提出建立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制度。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務,鼓勵醫務人員、醫學生、有愛心的社會人士等,經過培訓后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務。在醫院志愿服務中探索“醫務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將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與志愿服務的大眾化充分結合,形成有效的、系統的、長效的醫院志愿服務制度,保證醫務社會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1 主要內容
1.1 開展宣傳、招募活動
建立專門的文化傳播道路,例如內外網、院刊等渠道,組織宣傳活動,以推廣服務理念,吸引愛心人士加入其中;其次,在日常活動中使用的活動橫幅、宣傳折頁、X展架等;此外,積極發揮新時期媒體平臺的作用,比如微信公眾號等,加深患者及家屬對醫院服務隊伍的了解,借助上述實踐操作,即擴大了宣傳影響度,也降低了醫務社工人員的工作壓力,不斷擴大“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隊伍。醫院注重對醫務社工和志愿者的精神獎勵,并利用院內外媒體大力宣傳志愿者的奉獻精神和博愛精神,有效提高醫務社工和志愿者的積極性[2]。
1.2 組織規范管理工作
在開展“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活動時,要制定嚴格的管理規定,首先,完善服務記錄,保證工作記錄的嚴密性;其次,充分發揮管理平臺功能,及時更新志愿者信息;最后,加強規范管理力度,明確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在院內開展服務的權利和義務,提升整個服務活動的管理水平。
1.3 組織培訓工作,提高志愿者工作水平
志愿者服務隊伍存在人員流動性較大,時常出現新志愿者,既不具備專業醫療技能、專業知識,也不具備服務實踐經驗。因此,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工作,既有效提升新志愿者團隊歸屬感,也可以改善志愿者服務能力,從而保證服務效果,提高患者服務滿意度。[3]
1.4 開展針對性工作,助力醫療機構恢復醫療秩序
疫情平緩后,各家醫院都將陸續回歸正常秩序,但因疫情管控需要,就醫流程較前繁瑣,醫務社工+志愿者可在導診、醫患溝通、家屬溝通、資源鏈接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對于醫院日常服務而言,其具有服務弱點,為此要開展針對性工作,1.組織引導活動,予病人以引導,方便其接受醫院檢查、治療等工作;2.組織病房陪伴活動,改善患者就醫獲得感;3.開展醫療講座,預防疾病發作,增加患者、家屬對重點疾病的了解,豐富其預防疾病的措施;4.組織上門服務,對于行動不便等患者,為其提供上門服務,改善服務水平,增加患者服務滿意度。
1.5 第三方評價、監督
對于醫務社工、志愿者而言,其屬于醫院第三方。為不斷提高服務能力,醫院定期組織調查患者滿意度,傾聽病人需求,有針對性地改善醫院服務質量。此外,醫務社工+志愿者團隊、醫院要實時溝通,以加強對彼此的了解,進而有目的地改善醫院服務水平,提高醫院服務質量[4]。
2 問題與對策
2.1 社會認知度較低
醫務社工與志愿者工作在中國大陸方興未艾,但與國外和我國港臺地區相比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5]。大部分人將社工和義工(志愿者)混為一談,醫務社工與志愿者建立聯動服務模式也存在較大的難度。所以,加大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的宣傳,加強志愿文化建設,提高社會大眾對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的認知,可通過與高校建立合作模式,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醫務社工與志愿服務工作中來,以擴大影響力,是提升醫院服務水平的有效措施。
2.2 專業人才缺乏
醫務社工與志愿者的數量與專業水平還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在緊迫的需求壓力之下,一部分醫務社工和志愿者都是由其他崗位調動而來,或者由一部分其他行業人員兼職而成,專業水平不足的工作隊伍,是醫務社工與志愿者聯動服務模式建立的另一項困難。所以,醫院可對外招聘專業人才,鼓勵醫務社工考取社工資格證書,通過一定的激勵政策,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醫務社工與志愿者的整體素質。
2.3 志愿者與醫務社工的互動性不高
聯動模式下,需要醫務社工與志愿者隊伍的默契配合,但是由于志愿者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長,而醫務社工人員大都沒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導致在實際工作中一部分志愿者對醫務社工的工作能力有所懷疑,二者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效果不明顯,影響服務水平的提升。所以,應鼓勵醫務社工發揮自身專業特長,比如我院部分醫務社工他們本身是從事律師行業、心理咨詢師等,將其應用到志愿服務工作中,有效提升聯動服務效果。
2.4 志愿服務管理體制不完善
有序的工作需要一個完善的管理體制的約束作用,而在社會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完善的志愿者檔案體系是提高服務水平的有效措施,在檔案系統內,志愿者經過面試、身份信息填寫等程序,并且在工作過程中檔案管理體系還能記錄志愿者的工作時長。當階段性志愿服務結束時,醫院對志愿者進行考核,發放志愿者證書,評選“優秀志愿者”并予以獎勵[6]。這為志愿者管理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性,通過檔案管理系統,能夠及時填補崗位空缺。所以,建立醫務社工與志愿者聯動服務模式時,還應完善檔案管理體系。
3 小結
“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在當前醫療輔助工作中存在著很大的價值,為當前形勢下志愿者服務面向社會發展的方向指明了路線。“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可促進醫院和社會互動;有利于社會資源整合利用;促進醫務服務專業化和持續化;提高醫院服務對象對人文醫學的直接體驗。
后疫情時代,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完善醫院服務機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是原有的模式的進一步改進,醫院要結合實際情況,予以科學安排,同時積極探索該項工作的發展模式,進而提高服務效率,改善醫院服務品質,推動醫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彤,俞軍,張一奇等. 上海市醫務社會工作與醫院志愿服務聯動現狀分析[J].中國社會工作,2017,(9):60—64.
[2]沈志明,劉萍萍.新醫改背景下醫務社工工作與志愿者服務[J].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2012,25(2):186—188.
[3]許廉,朱建民,趙桂絨等. 構建醫務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的聯動發展模式[J].中國醫院,2014,18(6):3—5.
[4]倪敏一,徐軍.“醫務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公共管理雜志,2016,34(12):63—65.
[5]許朝暉,羅軼瑋.醫務社工與志愿者在醫院服務管理中作用的評價[J].中國醫院管理,2014,34(3):69—71.
[6]時孝春,師文竹,許婷等.新醫改背景下中國醫院創新志愿者服務的實踐思考[J].中國醫院,2016,20(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