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語用能力在高中生的英語整體水平中占據著怎樣的位置,如何使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與詞匯學習相輔相成,國內外已有大量相關的研究,但對于高中生詞匯語用能力的研究卻還不多,對于我們一線教師而言,詞匯語用能力的培養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高中;語用能力;詞匯教學;詞匯語用能力
【作者簡介】林菲,福建三明大田縣鴻圖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2022 縣級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語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TKTZ-2067)的研究成果。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掌握好英語這門世界通用語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很多與以英語為母語者交流的場合下,許多學習者,其中包括測試優異的學習者,都被許多問題困擾著。這些問題中,語用能力的運用是最主要的一個。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傳統教學模式已根深蒂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忽視語用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適合的語言環境,使得英語教學的學與用脫節。
一、解讀“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是對學科的育人價值進行集中表達和體現,使得學生通過學科學習之后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必備的品格及關鍵技巧。
與傳統的三維目標相比較,以核心素養為主線的教學目標包含四個維度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既給英語課堂上的教師指導提供方向,也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剖析這四個維度,深度思考它們的含義,稍加聯系及思考,學以致用這個詞慢慢浮現在腦海中,而與這四個維度一一對應如下:
1.語言能力:英語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等;
2.文化意識:學生對英語語言中中西文化差異的認識;
3.思維品質:學生學習英語時為掌握這門語言必備的思維能力方面的能力;
4.學習能力:運用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對于英語的學習能力。
假設從一名高中生的角度出發,綜合這四個維度,貫穿一線,則可將“學以致用”作為確定各個維度的最終目標,而要真正達成英語語言學以致用這一目標,就要抓住其主旨——英語語用能力。
二、解讀“高中英語語用能力”
1977年后,語用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開始受到關注,而語用能力這一概念逐漸納入教育思想。語言作為一種人類進行互動和溝通的工具,根據其交流的方式及其環境不同,可以劃分為兩種語言,即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它們在運用標準和表達方式上有著各自的要求。
口頭語言相較于書面語言,比較隨意,換句話說,口頭語言使用的某些詞匯和其運用的個別語法規則有時候并不嚴謹;而書面語言的使用方式卻具有較高的標準。
三、解讀“詞匯語用能力”
近年來,在語用學的影響下,產生了一個新的分支——詞匯語用學。詞匯語用能力就是能夠明白話語含義,能夠領會說話人意圖。
想要真正達到對于英語在文化和語用技術方面的語言技巧和能力這一層面的要求,高中生就必須更加注重對于英語文化和語言技巧基本功的培養和強化,首當其沖的便是詞匯學習。而對于語言學習者而言,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識及外語和母語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有利于很好地掌握這門語言,詞匯亦然。
“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一詞,最初由Jenny Thomas在《跨文化語用失誤》中提出,是指由于不能夠認識到不同語言間的語用差異和不了解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差異而導致的交際障礙,因此未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失誤。
學生語用失誤的原因如下:
1.第一語言的困擾。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將漢語的運用習慣很自然地帶入英語中,使得講出來的英語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如中國人對別人給予的贊美,總是很謙虛地說“沒有沒有”,而第一語言為英語的人則對他人的贊美致謝,并欣然接受。又如“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等漢語式英語,雖然只是笑話,卻也反映了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存在第一語言干擾的問題。
2.教學方法的困擾。導致語用失誤的原因還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的英語教學注重詞匯和語法教學,這樣呆板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使學生對英語提不起興趣,難以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死記硬背詞匯和語法知識,在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出現用詞不當、用詞不得體的問題便在所難免。
四、語用與詞匯教學相結合
在高中階段,學生所掌握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靠累積得來,而老師因忽視詞匯語用教學導致學生的詞匯語用能力較差。在實際語言運用中,經常發生用詞方面的錯誤和詞不達意的問題。這些現象的產生,大多歸結于學生的詞匯量不足。我不禁提出疑問:是否與我們的英語詞匯教學有關系呢?在過去的兩年里,我通過兩個班級的教學實踐和對比分析,發現通過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是完全可以培養學生的詞匯語用技巧和能力。
在實踐中,對學生測試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高中生的詞匯問題所在:
1.學生本身詞匯量不足,對某一個甚至更多的單詞本來的意義不了解,從而不理解整篇文章。
傳統的單詞教學注重單詞的形和意,雖被詬病,但單詞的形式和根本意義卻是基礎,掌握形和意才有之后的語用和交際。
2.只知道單詞的本義,不知道其在文中的內涵意義,脫離語篇,沒法理解語篇含義。
每個單詞都包括外延和內涵意義,如果只是掌握外延意義,那還遠遠不夠。在不同的語篇環境下,學習單詞的內涵意義才能領會單詞在語篇中的含義。例如“I feel empty and need filling up.”中“empty”的外延意義為“空的”,“filling up”的外延意義為“填充”。很多學生雖然根據它們的外延意義來理解單詞,卻無法理解這個句子,根據語篇環境,“empty”表示 “空虛”,而“filling up”則表示“充實感”。
3.在不同的語篇中,篩選合適的近義詞和多義詞的能力很弱。對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對近義詞和多義詞的辨析能力很弱,沒能在不同的語篇里篩選出合適的詞匯,造成各種失誤。很多簡單的詞匯卻多義,在日常交際中用途廣泛,而這些簡單詞匯卻經常被老師所無視,在教學中經常被一筆帶過。比如“head”,查字典的話,能發現它有十多種意思,可當我問學生“head”的意思時,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頭,腦袋”,我接著問是否有其他含義,幾乎沒有學生說得上來。當我把詞意寫在黑板上后,學生特別驚訝于他們自以為掌握的知識只是冰山一角,而原本復雜的句子原來可以用這么簡單的單詞表述。
實踐表明,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初期教學生詞匯的多義,讓學生養成了解每個單詞不同意義的習慣,并在語篇環境中教單詞,重視近義詞和多義詞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詞匯語用能力。
五、創設詞匯教學語用情境的應用案例
基于以上分析,我結合一堂高中英語詞匯課的教學案例,分析在詞匯教學中如何創設語用情境,激活詞匯課堂。
1.學情分析。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且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于詞匯,傳統教學中常常讓學生孤立地、機械地記憶單詞,而學生不想純粹地死記硬背,更希望能夠趣味性和知識性兼有。
2.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高三第一輪復習的教學內容,學生在高一、高二已經學過這些詞匯,所以有一定的印象,但在課前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所以我認為單純的講解和練習作用不大,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詞匯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詞匯。
3.教學過程。首先,導入環節。鼓勵學生加入個人的理解用肢體和表情或者借助道具去演繹詞匯。英語中的大多數詞匯都可以用肢體語言去演繹,如explore、evaluate、increase、diminish這些動詞均可用肢體去展示,而學生在表演entire、official、frequent、determined這些詞時,深思熟慮,不乏想象力,往往逗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贏得所有同學的喝彩。這樣的導入環節,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習詞匯的趣味性,還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其次,創設情景,直觀化教學。
情境1:利用口頭描述呈現詞匯。運用口頭表述的方式進行詞匯教學,結合學生已掌握的常識、英語背景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引出詞匯。
情境2:利用圖片、實物及課件等輔助課堂教學手段呈現詞匯。圖片、實物等能直觀形象地展示詞匯含義,不僅容易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會印象深刻,提高記憶效果。
情境3:利用情景呈現詞匯。學校本就是一個小社會,課堂英語教學就是一個很生活化的言語交際情景。從教師走進教室到離開教室,就是一個現實的、生動的語言教學情景。
再次,自主閱讀與自主寫作。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閱讀一篇短文,略讀后清楚短文的主要內容。后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組,分配各自任務,讓每個小組找出與主題相關的詞匯,每組派代表進行說明;全班討論后,將部分詞匯收入目標詞匯;再次閱讀,并對照目標詞匯復述短文。學生在熟悉了這些目標詞匯后,試著運用這些詞匯進行自由寫作,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并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和語用能力。
最后,課堂教學反思。教師對整堂課的知識進行反芻,將目標詞匯總結后,歸納出難懂不容易記憶的詞,并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掌握情況,進行個人詞匯專項筆記。不僅如此,還要讓學生明白詞匯才是語篇的根本,想要擁有語篇能力,就要學會在不同的語篇里欣賞詞匯本身的魅力。
反思一:不以單獨的詞匯背誦來代替英語語言學習,一蹴而就是不可取的,也不會有理想的效果。要遵循記憶的基本規則,做到必要的重復和復習。
反思二:不依賴學生自學詞匯,重視詞匯教學。傳統教學多忽視詞匯教學,并寄希望于學生自學,這就容易走極端,兩極分化,而詞匯量特別有限的學生慢慢出現倦怠,進而有了知難而退的想法,最后可能就放棄了這門學科。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于詞匯量達到八千和詞匯量僅一千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可放手,鼓勵他們踐行提高方案,而程度不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在一輪復習時,踏踏實實把每天教師課堂教授的詞匯掌握好,并成立課后自糾二人小組,互相監督,點滴積累,共同進步。
掌握一項本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探索更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模式,給予學生更加適合他們的指導和督促,使學生能夠事半功倍地達成目標。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詞匯教學手段,創設合適且活潑生動的詞匯教學語境,在語境中展示詞匯,在語境中教授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