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縣第二中學 李曉君
生命教育作為一種生命化的教育,是教育的內在形態,也是一種價值追求。初中階段是人一生中心智快速發展的階段,個體意識開始覺醒并快速發展起來,此時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十分重要且必要。通過在歷史教學中融合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內涵,出事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良好的把握,有助于提升其歷史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生命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生命視角展開認知教育,重視對生命的尊重,致力于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有限性和無限性,為其成長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使其感受到自由感和幸福感,從而對生命的價值進行升華。教師將這一理念滲透歷史教育中,可以對學生全面的歷史觀進行培養,滿足其較高的人文素養需求,增強歷史教學中的人文情懷。
教師可在歷史教學中強調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首先,在學生的角度來說,生命教育理念能強化學生對生命的認知,讓學生認識到生存環境的復雜性和生命運動的頑強性,可以引起他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思考的內容包括個體生命和整體生命的意義,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生命,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其次,在歷史教學中融合生命教育,可以對目前應試教育缺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缺陷進行彌補,使學生、教師和家庭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使學生處于一個健康的、感情充沛的生長環境中,能感受到來自教師和家長的關懷。
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應該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進行充分挖掘,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學生對人生理想的含義進行更好的理解,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并確定屬于自己的理想。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孫先生的人生理想就是推翻滿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打倒軍閥,建立民主共和國。孫先生的一生都在為這個理想而奮斗,不管外界環境如何阻礙,他一直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喚醒國民的民族意識,最終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革命事業。學生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同時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情懷和愛國情懷,也愿意學習孫先生敢于樹立遠大抱負并努力為其奮斗的精神。
責任感有很廣闊的涵蓋范圍,往大了說就是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往小了說就是對家庭、父母和自己的責任。為了幫助初中生對于責任的內涵和重要意義有深入的認識,教師在教學期間可根據教材可知識適時展開責任教育,從而對學生的責任意識進行強化。例如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專門上一堂專題教學,教學的主題就是“責任”,為學生播放《鴉片戰爭》《甲午風云》等影視片段,再繼續播放新中國成立后可以體現我國軍事實力的相關短片。前者能讓學生認識到弱國被人欺壓的慘狀,后者能讓學生知道目前我國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經濟實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通過這一差距的對比,學生將會發自內心地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并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未來長大后更好地建設祖國。因此,教師要在歷史課堂找那個強調“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提升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歷史教材中典型的歷史時間和人物較多,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對這些知識進行充分運用,以更好地對學生展開生命教學,保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事件更好地感悟生命,關注生命的價值。例如,對于典型的歷史事件——“長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與“長征”相關的資料,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長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提出問題,例如長征的時代背景、長征精神的內涵,新時代的學生應該如何發揚長征精神等。教師還在學生搜集的資料中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展示,或者展示一些“長征”中的感人勵志的小故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征,明白這段人類歷史上最為艱苦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雖然挑戰和考驗著中華民族的生命意志力,但也體現了生命的頑強和偉大。
首先,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總要面對各種挑戰。例如在教學“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時,可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先以前的生活環境的惡劣,了解祖先們是如何利用原始工具和大自然進行斗爭的。但只進行口頭講解難以讓學生完全理解這一課程,對此,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模仿祖先制作工具,讓學生分組完成,并在課堂上展示。教師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到這一過程的不容易,才能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遠古人類的實際生存能力,感慨人類起源的艱辛。此時,教師要及時引出主題:每個人的生命發展中都要面臨各種挑戰,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也需要隨時調整自己,適應時代的發展,豐富自己的人生。其次,讓學生認識到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其中充滿了挫折和危難,但同時也體現出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剛性的民族精神,如虎門銷煙、抗日戰爭等。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雖然遇到過不少挫折,但我們沒有被挫折嚇倒,越挫越勇,才有了如今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一個民族的發展是如此,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教師通過這樣宏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地往前走,必然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我們要勇于面對,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困難。
總而言之,在進行生命教育時,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程,通過對各種歷史事件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對生命產生正確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學會尊重和熱愛生命,正確認識生命中遇到的各種苦難和挫折,學會總結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經驗,在成長過程中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具備較強的生命意志力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