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學 楊芳芳
在相當一部分小學生看來,數學是比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難學的一門科目,不少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不足,積極性也不高漲。這是制約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獲得提升的不利因素之一。但若是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充分挖掘與利用生活中學生倍感熟悉的元素,便能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發現原來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自己之前已經有所感觸。這對于減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抵觸感將產生積極影響。另外,在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之后,學生也會從內心深處意識到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義,從而產生強烈的數學學習熱情。可以說,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將有助于激發與維持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
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較為淺顯、直觀,因此,他們在面對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時總是很容易理解,但是面對一些稍顯復雜的知識時,便會產生認知上的障礙。這是小學階段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正因如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意識地運用有助于學生加深數學知識認知與理解的教育方式以及方法。其中,從生活中挖掘出數學現象,用生活中的經歷去輔助講解數學知識點,便很容易使學生進入實際生活情景中,并在此情景中調動身心感官去理解和思考,借助已有的實際社會生活經驗更好地突破數學認知上的障礙。從這一層意義上展開來講,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動學生深刻理解與認知所學數學知識點以及內容的良好作用,是學生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助推力。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是便于自己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讓知識為生活服務,是現代素質教育理念普遍認可的學科教學目的。也正因為如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自身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便不能以講解完了知識、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為唯一的教學追求,還應當想方設法鍛煉與發展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這樣學生才能既學會知識,又能會運用知識。在眾多的方式方法中,落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氛圍,實質上便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情景,模仿這些情景,學生便能很好地知道學到的數學知識要怎么用、該怎么用,便為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突出價值。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高質量的課堂導入能在上課一開始便將學生的注意力由課外不相干的事物中抽離出來進而集中到課堂上,推動著學生的思路始終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延伸與開展,由此可見做好課堂導入的重要性。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想方設法挖掘與利用生活化的元素,為學生打造生活化的課堂導入,這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踐行生活化理念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在教學“山東假日游——百分數”這一數學知識時,我不急于向學生講解百分數的概念,而是先為學生展示了如下一組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數字:某件衣服的標簽上寫著“面布100%綿綸,里布100%滌綸,填充物100%滌綸”;新聞聯播播報“現在農民生產的玉米、小麥、西瓜等瓜果蔬菜類年生產總值比去年提高了32%”;某品牌新上市的一款牙膏的使用說明中寫著“添加了30%的水晶成分”……這些都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現象,因此,包含有“%”這一特殊符號的數字也很好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想要知道其究竟代表著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義,等等。當學生感興趣,愿意學,樂意去探索時,我們接下來關于“百分數”的數學教學活動自然就變得水到渠成了。這便是課堂導入生活化對于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重要意義。
課堂講解是我們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對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解決疑難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更好地將生活化理念落到實處,離不開在課堂講解環節的運用。這是將生活化理念作用發揮到極致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例如,在教學“快樂足球——比例尺”這節知識時,不少學生對于新接觸到的“比例尺”這一數學概念頗感陌生,并不知道其學習的意義與價值是什么。針對這一情況,我便在課堂講解環節引用了學生實際生活中有所接觸的實際現象,比如:籃球賽場上,教練要與隊員們一起研究作戰計劃,他們需要畫出籃球賽場的示意圖,但是在畫的過程中,肯定不是按照籃球賽場的實際大小繪制,這樣不符合實際,而是會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去畫出概括性極強的示意圖,這一示意圖的繪制其實便隱藏了比例尺的身影;又如:我們在觀看中國地圖時會看到很多地區之間的距離非常短,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各地區之間的距離卻是非常遙遠的,中國地圖在繪制時明顯用到了比例尺的知識……就這樣,通過復述一個個真實的、學生有所感觸與體驗的現象,學生便對“比例尺”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原本較難的知識點得以輕松突破,這便是實施生活化課堂講解的意義所在。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課后作業的完成,因此,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也是小學數學教師踐行生活化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方向之一。例如,在教學“下跳棋——可能性”這節數學知識時,我便給學生設置了如下他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的情況:“街上舉行摸獎的活動,活動規則為有獎摸球,摸一次5元,摸到紅球獎勵10元,已知摸獎時盒子里共有2個紅球、8個白球,你遇到這種街上摸獎的活動時,會積極參與嗎?為什么?并嘗試著說明原因。”這樣一來便將學生的數學學習與實際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生在這一生活情景中思考、分析、解答的過程,實質上便是他們對“可能性”相關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的過程。如此,既鞏固了課堂所學基礎,也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這便是課后作業生活化的突出優勢以及意義所在。
生活是我們所學知識的來源,可以從生活中找到大量知識的雛形,這是生活化理念在教育活動中得以廣泛流行與推廣的重要基礎。在以后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希望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都能立足實際情況對生活化教育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以此幫助學生更高質量地學習數學知識,并能更加嫻熟地運用數學知識。這樣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才算是更好地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