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 崔 芳
家庭環境對小學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影響著學生性格的塑造。家庭氛圍和諧融洽,有利于小學生形成健全、自信的人格,反之,就很容易導致小學生性格出現問題,比如不自信、懦弱、內向等。
小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在學校,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引導人,尤其是語文教師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有著直接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不能一味地重視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而要通過語文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小學生以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
小學階段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學生不同的性格。一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或者比較自卑,不善于表達,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在學習中的學習態度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主觀喜好。如果語文教師能夠提出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不僅能夠活躍語文教學課堂氛圍,還能夠使小學生產生表達想法的欲望。對此,語文教師要深入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可以將與小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事情融入語文教學中,或者將帶有故事色彩的話題引入語文教學中,使小學學生能夠想說、有話可說。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盤古開天地》一課時,這節課講的是神話故事,故事對于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在故事中小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誰開天地?盤古做了什么?然后帶領學生朗讀課文,使小學生對故事內容有初步的認識;之后再讓小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于說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發言興趣,使小學生能夠更主動地進行表達,為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
傳統的語文教學比較重視語文教師的重要作用,語文教師對于學生知識的傳授主要是“灌輸型”的,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并且語文教學課堂氛圍嚴肅,學生認為語文教師是高高在上的,不敢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對表達方面產生抵觸或者厭惡的情緒。學生對于語文教師的問題參與性不高,語文教師在互動過程中扮演著“獨角戲”的角色,不利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對此,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都處于同一年齡段之間,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使小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相互學習,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強化小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語文教學課堂高效進行。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注意與學生溝通時的態度,用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為小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輕松、愉快的氛圍。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我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且小組之間的人數做到均衡,讓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來當小組長,帶領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并提出問題,“文章中有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是爬山虎的腳呢?文中除了講爬山虎的腳,還講了什么呢?”我連續提出幾個不同的問題,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結束之后,我要求每個小組進行總結表達,時間不能少于6分鐘,并對每個小組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有效避免了答案之間出現重復的現象。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差異性的特點,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等都存在差異。比如,一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困難,很難跟上語文教師的講課節奏,對于語文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無法準確理解,害怕說錯,不敢在語文教學中表達;還有一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天生不善于表達等。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學生,而要找出學生不善于表達的問題,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在表達中的一些困難。小學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對于一些語文學習中的學困生,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心,使學生能夠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我班曾經有名學生叫小旭,性格內心,沉默寡言,不像其他學生一般性格活潑,在語文課堂上幾乎從來沒發過言。通過對小旭家庭情況的了解,發現小旭原來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因此造就了他內向的性格。于是,在接下來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關心小旭的學習,并且及時表揚他的優點。漸漸地,我發現小旭打開了心結,與我的交流逐漸多了起來,臉上也多了很多燦爛的笑容,與同學的關系也得到了較大改善。他不僅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言語中多了一份自信,實現了自我突破。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再現,能夠將小學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落花生》一課時,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一個小小的故事來表達出大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我讓小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并且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利,讓他們根據文章中的哥哥、姐姐、父親、母親、我的角色,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中生詞、生詞的記憶,還能夠使學生將自己融入文章中的角色,體會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活躍語文教學課堂氛圍,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十分重要。對此,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和實踐,在不斷地教學實踐和探索中摸索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從而為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