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第八中學 秦紅占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應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綜合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關注下,獲得優質的學習資源,收獲英語學習的快樂,成為英語課堂的“定海神針”,不再為逃避英語學習而“絞盡腦汁”,而是將自己的智慧應用到英語探索中,改變自己的態度。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可以通過穿插生活環節來提升學生的表達素養。教師在課堂上穿插生活環節,能夠將學生帶入生活場景中,讓學生在生活的影響下了解英語,知道英語是怎樣與生活建立聯系的,使學生看待英語更加客觀,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學生在生活環節的驅動下,對生活中出現的英語知識進行了分析,知道英語離自己的生活并不遙遠,而是近在眼前,只有積極探索英語,才能挖掘出英語與生活的關系,了解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
在講解“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筆者組織學生對身邊的朋友進行觀察,讓學生嘗試用英語來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的英語知識。學生在觀察身邊朋友后,總結了朋友的特點,然后圍繞朋友的服飾、五官等特點進行了表達。一開始,學生都有些磕磕絆絆,難以順利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隨著筆者的鼓勵和表達的增加,學生變得自信起來,能夠流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完成對朋友的外貌描述,熟悉本單元的新單詞和短語。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可以通過穿插問題環節來提升學生的思考素養。教師在課堂上穿插問題環節,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英語知識的印象,知道怎樣經過自己的頭腦加工,讓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找出問題的答案,梳理自己的學習框架。學生在問題環節的驅動下,了解了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知道了學習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需要動腦思考,找到學習出路。
在講解“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時,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動腦搜索答案:“你知道機器人有哪些應用嗎?你對機器人有著怎樣的幻想?你認為機器人能夠代替人工作嗎?”學生圍繞問題,對課文進行了閱讀,了解了機器人發展的現狀,知道了機器人是由發明創造的,能夠代替人的一部分工作,使效率提高。但是,學生認為機器人無法完全替代人類,因為人類才是機器人的創造者。學生還分享了自己理想中的機器人,增加了課堂的樂趣,完成了問題的探索。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可以通過穿插實踐環節來提升學生的探索素養。教師在課堂上穿插實踐環節,能夠讓學生走近英語,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英語,對英語做出判斷,并展開對英語的探索,制造英語工具,進行應用。學生在實踐環節的驅動下,對英語知識進行了深層次的學習,知道了怎樣利用自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對英語知識進行應用,使英語重新煥發光彩,鞏固自己課堂上掌握的知識點。
在講解“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時,筆者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回想自己上周末的活動,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精彩的周末生活,讓學生產生表達的欲望。在學生分享過后,筆者組織學生將自己的周末生活用英語描述出來,熟悉英語語法的應用,掌握英語作文的寫作技巧。學生在寫作中,記錄了自己的周末生活,知道了怎樣借助一般過去時態表示自己上周末的活動,懂得了寫作中應注意時態問題,減少語法的錯誤。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可以通過穿插評價環節來提升學生的認知素養。教師在課堂上穿插評價環節,能夠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一個總結,讓學生看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使學生變得清醒,重新燃起學習的斗志,在英語中挖掘自己的潛力,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學生在評價環節的驅動下,了解了教師眼中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進行了反思,結合自己的情況,找到了學習優化的途徑,能夠有計劃地開展學習,提高課堂參與效率。教師可以綜合學生近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考試測驗、與教師交流情況等方面的優點和需要繼續改進的地方,讓學生知道具體應該怎樣做,節省學生學習的時間,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了解學生的需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學生需要繼續努力的方面,做到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加強學生對自身的認知。
總之,本文通過穿插生活環節、穿插問題環節、穿插實踐環節、穿插評價環節,提升了學生的表達素養、思考素養、探索素養、認知素養。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了英語的特點,走進了英語的森林,看到了英語的全部,消除了對英語的偏見,認識到英語是一門使用廣泛的語言,給世界增添了色彩。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了解世界,建設自己的國家。初中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了解進入了新的層次,能夠更加全面地考慮學生面臨的問題,靈活地給學生提供幫助,在保障學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想法,讓學生擁有更加強烈的學習感受。同時,教師也沒有放棄自身的學習,而是有針對性地學習了新的教育知識,了解了自己教學中出現的短板,在實踐中找到了解決的方式,為學生的英語發展奠定了基礎,讓學生能夠放心地跟隨教師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