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新華鎮明水河小學 劉軍斌
小學生的年紀尚小,未形成完整的基本道德行為規范,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校或教室中營造良好的感恩環境,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漸形成感恩的心。例如:以感恩的主題設計黑板報,可將關于感恩的諺語加到黑板報上,比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土能生白玉,地可產黃金”“吃水不忘挖井人”等;也可加入感恩題材的古詩,如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教師應使學生置身在良好的環境中,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因此,在小學階段為學生營造一個感恩的環境對感恩教育的實施十分有利。
開展感恩主題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同時在活動中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例如:開展感恩主題演講表演活動。教師可利用一周的時間逐步進行活動具體內容的安排。周一安排學生國旗下講話《常懷感恩的心》;周二至周五每天安排一次學生感恩小故事的分享環節;周五每班開展有關感恩主題的班會,班會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齊讀《感恩倡議書》或齊唱《感恩的心》等歌曲。總之,教師應在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培養學生知恩、感恩的意識。此外,學校可將優秀班會進行錄像記錄,為今后感恩教育工作做好鋪墊和準備。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開展教育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師有效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滲透感恩教育將大有裨益。首先,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個人修養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極其巨大。“身教勝于言傳”,因此,教師應當以榜樣的作用培養學生感恩的心;其次,教師應將感恩教育滲透進課堂的各個環節,以感恩教育優化素質教育,促使學生知恩、感恩,同時增強其責任意識,激發他們的成長動力。例如:教師應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鼓勵,學生在回答問題后,無論回答得優秀與否,教師在合理點評后都應引導其他學生對其進行鼓勵,用鼓掌或者豎大拇指的方式對學生說一句“你真棒”,給予學生肯定的眼神和微笑等。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提升了自信心,同時他們會由衷地對教師和同學產生感恩之心。又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常用“謝謝”等感恩用語,培養學生養成感恩的習慣,并且感受與教師之間的互相尊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對學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有效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現代信息教學技術以圖文并茂且豐富多彩的形式出現,其特點是新穎、直觀、形象,在真實的影像和教學情境中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因此,教師可在感恩教育過程中以多媒體設備和技術的方式進行氣氛的渲染。例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201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55歲的陳玉蓉事跡。為了割肝拯救先天肝臟功能不全的兒子,55 歲的陳玉蓉在患有脂肪肝的情況下,每天暴走十公里,風雨無阻。7個月下來,陳玉蓉從66公斤減到60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醫生稱“簡直是個奇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播放的陳玉蓉事跡聯想自己父母在生活中對自己深刻的愛,由此促使學生學會理解父母的艱辛,并且學會關心和體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父母的恩惠,逐漸學會感恩。因此,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合理運用可以起到烘托氣氛,激發學生真實情感的作用,并且實現小學感恩教育的目標。
小學階段教材中包含許多關于感恩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內容,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春蠶》一課中即表達了母親對子女深刻的愛和對子女殷切的希望。又如:《一株紫丁香》課文中紫丁香是學生送給教師的禮物,以此表達對教師的熱愛和感恩的心理。在《一株紫丁香》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識字、積累知識,同時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尊師的良好意識和愛師情懷,讓他們感受教師的偉大和辛苦,加深師生之情,學會感恩教師。因此,教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感恩素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進而深刻理解感恩的基本道理。
教師感恩教育不應僅停留在表面的理論知識講解中,更應當注重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只有引導學生將良好的品德付諸行動才是有效的教學。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以表達對父母的感恩,或者開展“每日感恩行動”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每天做一件感恩家長、感恩教師或者感恩社會的行動,可在周末帶領學生走進養老院或福利院等機構,通過幫助養老院打掃衛生、為老人唱歌、表演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恩社會的教育。同時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寫關于感恩社會、回報社會題材的作文,以此進行深刻教育。因此,教師的感恩教育不應只是在于“說”,更要通過“做”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親自感受,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和感悟感恩。
現代學生自我意識非常強,期望得到教師、家長和同學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師在進行感恩教育時首先要以尊重學生為主,進而將感恩教育有效結合至日常學習、生活中,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使學生知恩、感恩。小學教育中的感恩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應長期對學生施行感恩教育,為在新課改下開展素質教育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