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洛市鎮安中學 張 賓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究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是想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良好氛圍的影響下完成整本書的閱讀,熟悉整本書閱讀的技巧。
生活,讓萬事萬物都有了活動的空間,承載著希望與活力。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究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時,要懂得引領學生與生活同行,喚起學生的閱讀動力。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生活的精彩,能夠點醒學生,讓學生睜開生活的眼睛,使學生發現生活對閱讀的影響,學會在生活基礎上剖析閱讀。學生在生活的指引下,可以聯系自己的現實,與閱讀進行“對話”,感受作者的寫作情感,找到繼續閱讀的動力,學會在生活中發現閱讀的奧妙。
在學生閱讀《昆蟲記》時,筆者將他們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組內討論,說一說自己遇到過哪些有意思的昆蟲。學生分組后,與小組成員進行了交流。其中一位學生在組內分享了自己在放學途中,遇到了斑衣蠟蟬的經歷,講述了初見斑衣蠟蟬的好奇、仔細觀察中的樂趣以及查閱資料后的成就感。其他成員在該學生的帶動下都找到了討論的方向,紛紛說出了自己與昆蟲之間發生的趣事。帶著討論的熱情,學生對《昆蟲記》產生了閱讀的興趣,想要了解作者法布爾與昆蟲之間有著怎樣有趣的故事,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這樣,筆者通過引領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有了對整本書閱讀的意識,了解了昆蟲的種類、特征等,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
高中語文教師在探究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時,要懂得引領學生與情境同行,細化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教師可在教學中結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進而細化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增加學生對內容的熟悉度。學生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融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能夠產生更為具體的閱讀印象,知道閱讀并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需要人們加入自己的想象。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將會自覺地把閱讀看作一個獨立的世界,在閱讀中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形象,了解不同人生的苦、辣、酸、甜。
在學生閱讀《駱駝祥子》時,筆者借助多媒體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了電影《駱駝祥子》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在視頻中感受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當時的社會環境,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學生觀看視頻片段后,知道了書中的主角是祥子,而祥子是一個洋車夫,在買車、丟車的過程中,展示了當時北平城內車夫的悲慘生活。學生對比書中的語言與影視中祥子的形象,對祥子的外貌、語言等進行分析,看到了底層人民痛苦掙扎的一面,理解了祥子為什么會在生活中逐漸由人變“獸”。學生有了感同身受的體驗,知道了作者通過祥子批判了黑暗社會,表達了對勞動者的同情。這樣,筆者便通過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細化了閱讀,深化了他們的閱讀印象。
高中語文教師在探究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時,要懂得引領學生與實踐同行,增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教師要在教學中將整本書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直接在實踐中踐行閱讀的理念,應用閱讀的技巧。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不再畏懼閱讀。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實踐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自己積累的閱讀知識應用起來,在實際閱讀中總結新的閱讀經驗,完成閱讀的積累,增強自身的實力。
在學習《茶館》時,筆者為學生設置了實踐任務,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一幕,構建思維導圖,將出現的主要人物、主要事跡總結出來,形成清晰的閱讀框架。學生拿到實踐任務后,先整體上對書本進行了分析,知道了《茶館》共三幕,每一幕都帶有時代的特點。其中一位學生挑選了第一幕,用思維導圖記錄了裕泰茶館的各色人物,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他們的主要事跡,品味到清末社會的眾生相。學生在實踐中逐漸熟悉了書本的主要內容,掌握了整本書閱讀的框架,學會了各個擊破的閱讀技能。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實踐,鍛煉了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
高中語文教師在探究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時,要懂得引領學生與溝通同行,擴大學生的閱讀交流范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圍繞閱讀展開交流;將學生聚集在一起,使他們在同一閱讀目標的驅動下開展閱讀,分享閱讀的喜怒哀樂,交換彼此的意見。學生在溝通過程中可以找到與自己意見一致的小伙伴,聽到不同的聲音,了解世界的多樣性,拓寬自己的學習空間,知道“山外有山”的道理,學會用包容、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在組織學生閱讀《紅樓夢》后,筆者為學生創設了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節,說一說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發,使學生能夠在溝通中深化對《紅樓夢》的認識,結交新的朋友。學生在讀書交流活動中,有了分享自己想法的機會,與組內成員進行了溝通,在不同角度分析了人物,熟悉了主要人物的事例及性格。對于存在分歧的地方,學生并沒有選擇爭論,而是不停地翻閱書籍,在書中尋找新的支撐點證明自己,形成了良好的溝通氛圍。學生在交流中深刻理解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的意義,學會了吸收他人的閱讀經驗,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溝通,擴大了學生的閱讀交流范圍,加快了學生的融合。
總之,本文通過與生活同行、與情境同行、與實踐同行、與溝通同行,喚起了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動力;細化了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增強了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擴大了學生的閱讀交流范圍。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了解了閱讀整本書的意義,知道了怎樣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找到了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解決了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