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實驗中學 戴 軍
高中地理學科對實踐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做好萬全的準備,以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而鄉土地理資料則能夠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使教師能夠在正式的教學開始前,獲得豐富的地理資料,進而使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給予學生積極的正面引導,讓教學活動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地區地圖的學習準確地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以及相關技能,進而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在實踐學習中,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當時的自然環境,激發學生對家鄉的濃厚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在步入社會生活后,為家鄉建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進而推進我國的持續穩定發展,實現教育的價值與意義。例如,在教學高中地理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時,教師首先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北方地區的地方志、新聞資訊、風土人情、節日特色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地掌握這一課涉及的鄉土地理資料;其次,教師需要利用自己對東北三省的了解以及地方情感,營造出濃厚的氛圍,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使學生能夠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對東北三省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雖然高中學生思想意識已經初步成熟,但學習興趣對高中學生依然有較強的牽引作用,且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效率以及面對學習的態度都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應恰當使用鄉土地理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地理環境與人類生存的緊密關系,促使學生能夠受到啟發,產生反省與反思,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鄉土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夠對學生充分地發揮有效價值。另外,為增強鄉土地理資料在高中地理教學的使用效率,教師還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使學生能夠以一種更為生動形象的方式學習地理知識,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逐步地培養自身的地理思維。例如:在教學到高中地理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節“‘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一課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可以先為學生展示“東方明珠”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為學生講解“東方明珠”的建造過程以及在我國的地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跟隨興趣的牽引自然地進入到課堂學習狀態中。
高中地理是一門比較復雜的科目,涉及的地域較為廣闊,需要學生進行理解與記憶的內容較多,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規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而鄉土地理資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則能夠把抽象的、復雜的概念和事物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能夠通過探究學習逐步地感受到地理的魅力,產生熱愛學習的心理,進而以更加積極、踴躍的態度面對地理知識學習,為今后鄉土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高中地理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節“北方工區和南方地區”時,這一課的內容相對抽象,教師可以使用信息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鄉土地理資料,使學生能夠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了解南北差異,并結合當地地理情況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地理教材中涵蓋了許多抽象化的知識,想要透徹地理解教材知識所講述的內容,就需要學生明白其涉及的現象、事物等,對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地理事物與現象的內在聯系入手,利用鄉土地理資料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到高中地理魯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節“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引發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身邊的鄉土資料解決地理問題,并受到啟發,明白其中相互牽制又相輔相成的關系,進而使學生能夠逐漸地養成善于觀察身邊微小事物的習慣,在提高學生地理綜合學習水平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擁有高尚的情操。
教師應積極地響應教育改革政策,緊跟教育的發展方向,利用鄉土地理資料增強學生對當地的人文與地理關系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起愛國、愛家的思想觀念。例如,在教學高中地理魯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節“交通運輸”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為幾人一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鄉土地理學習,為學生創設一個較為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隨后,教師可以根據這一課的重點與難點知識,為學生布置一定的探究任務,如“觀察當地的交通運輸情況”“在地圖上找出當地的鐵路路線”“調查交通運輸對當地自然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影響”等,給予學生考察的方向,使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更具目的性。在一定的時間后,教師需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逐一到講臺前展示,并講解小組探究的結果,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分析整合的能力。在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首先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表揚與鼓勵,使學生能夠獲得學習的動力。其次,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的地理知識,談一談如果當地要開發旅游業,應該如何設計旅游路線最為合理?”等,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研究這一課的知識,深挖當地的地理資料,進而增強學生對家鄉的了解與情感,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綜上所述,鄉土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地理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具有提升作用。教師應對此起到高度的重視,做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地學習優秀的教學案例,不斷積累地理資料,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使學生能夠在地理課堂中收獲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