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譚橋小學
結合小學體育訓練現狀而言,小學生嚴重缺乏訓練興趣,體育教師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上,而并非一味的追求訓練成績。現階段,多數學生無法對體育訓練提起興趣與激情,因此導致參與的積極性與熱情度大幅下降,最終致使學生的綜合素質降低。
小學生的體育訓練興趣培養有助于體育訓練的順利開展,換言之,良好的興趣是開展體育訓練的前提基礎。截至目前,部分學生對體育訓練不感興趣,甚至是懼怕體育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身體素質降低,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有效開展體育訓練,體育教師應結合訓練特征,探尋真正適合小學生的訓練方向,以此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1]。
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個人愛好,展開針對性的創新訓練內容以及體育訓練模式,充分革新傳統體育訓練理念,探究適合學生當前身體成長狀況的訓練模式。此外,體育訓練內容的創新設計,大幅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訓練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基于此,學生能夠主動參加訓練,以此促進體育訓練的順利開展。
在開展體育訓練時,教師需要考慮全面,由于體育訓練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最終質量,因此必須將小學生的體育訓練建立在他們所熟知的體育專業知識之上。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當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各項訓練技能,并且讓學生慢慢了解體育訓練的整個流程,以此從學生的主觀思維上調動其參與積極性。
由此可見,通過體育訓練的形式確實能夠在有效幫助學生鞏固體質的同時增強學習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行動力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如此一來才能取得相對優秀的體育訓練成效。結合以上描述發現,體育訓練應將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性與興趣作為基本保障,教師們應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2]。
小學體育訓練的影響因素眾多,包括內在因素以及部分外界因素。當然,通過對近些年國內小學體育訓練內容與結果的分析,多數情況下是受內在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部分教師對體育訓練的理念與模式進行創新,體育訓練包括體育教學以及課外活動等等多種類型,不同的訓練模式下,有助于學生不同能力的自我提升。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體育訓練,均離不開硬件設施的支持,換言之良好的訓練環境以及訓練設施是順利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前提。多數小學在開展體育訓練活動的過程中,無法利用現有硬件設施去滿足體育訓練的教學標準,因此小學體育訓練的最終成果并未達到預期。然而訓練水平的下降最終致使學生自身素質降低,阻礙了小學體育訓練的順利開展。
近年來,我國的小學實行擴招,對教學標準及其規范性也提出較高的要求,隨著學生數量逐年增長,學校的體育教學設施并未得到有效的補充與完善,因此不利于小學體育訓練的順利開展。由于體育教學的投資數量有限,導致學校的體育訓練硬件設施無法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因此教學條件無法與實際招生數量相匹配[3]。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指明燈”,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訓練興趣的關鍵人物,因此體育教師必須首先正確認識體育訓練的重要性,以此保證學生能夠全面了解體育訓練,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對于小學生而言,缺乏訓練興趣是嚴重性的錯誤,基于此,教師更應當給予興趣培養充分的重視,并積極采取科學措施及方法來妥善解決。目前為止,教師缺乏對體育訓練的正確認識仍是困擾培養學生興趣的主要原因。
想要切實提升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教師必須正確對待日常生活中的體育訓練,基于此,有效的幫助學生培養體育訓練興趣。如果體育教師不能正視體育訓練,學生訓練興趣的培養工作將很難落實并開展,同時也不利于整體教學活動的成功開展。教育工作者在引導學生訓練時首先應充分發揮自身關鍵作用,其次要足夠了解自身存在的關鍵意義,以此糾正對體育訓練的錯誤認知。
如果體育教師只是一味地遵循傳統教學理念,那么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體育訓練的成效,同時也無法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基于全新的教育背景,傳統的體育訓練目標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小學體育訓練的實際要求,因此體育訓練不能只是為了幫助完成教學任務而開展,而是應當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豐富體育訓練的趣味性[4]。
結合當前小學體育訓練的現狀分析,大部分學校仍然在沿用著傳統的訓練模式,缺乏對訓練內容及訓練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因此當前的體育教學很難有效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同時也無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縱然教師可以采用客觀手法激發少數學生的積極性,但是仍未達到學生從主觀意志出發進行參與的實際效果。
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的訓練模式是完全浮于表面,平常的訓練過程中疏于管理,只是在體育考試前教師狠抓體能訓練,這也完全違背了新式素質教育的訓練宗旨。部分教師由于缺乏創新意識,因此學校內所執行的訓練內容枯燥無味,訓練模式與方法較為單一,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更不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
現階段,小學體育訓練缺乏合理的訓練模式,并且內容枯燥無味,是導致學生對體育訓練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的真正原因。由于校方整體缺乏對體育訓練的準確定位,因此體育教師對體育訓練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差。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憑借多年的訓練經驗引導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沒有專業的教材作為輔助,因此缺少正確的訓練模式,致使學生訓練成果不佳[5]。
前文提到,當前小學的體育訓練存在硬件設施與教學條件相對較差的問題。針對此類問題,體育教師應當建議校方出資,逐步出資完善訓練設施與教學條件,以此提升小學體育訓練成效。體育訓練應當具備相應基礎設施支持,并且有相應的場地作為訓練場所,以此保證小學體育教學的時效性。校方應當不斷增加對體育訓練館及其硬件設施的成本投資,從根本上改善體育訓練的環境與設備條件。
校方應充分認識到體育訓練對于小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嚴格貫徹國家教育部發布相關標準及規范,在為校區內購置相應的訓練設施,規劃體育訓練場地,以此為基礎,為學生訓練場景的不斷優化提供硬件支持,從而更加有效的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主觀意志。總而言之,校方可以通過購置部分訓練設施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保證小學體育訓練的順利開展。
當前的體育訓練的枯燥且無趣,這也是導致學生訓練興趣普遍較低的真正原因。基于此,教師必須要創新訓練內容,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建立健全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有趣的體育訓練氛圍。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部分新的訓練內容與情境,以此增強訓練內容的趣味性,繼而不斷培養學生們的訓練興趣。
例如,在日常的體育訓練當中,一方面,體育教師應當設計良好的訓練情境,訓練時適當的融入一些常見的生活元素,以此促進學生的思維散發性。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憑借分組競賽的形式,完全激發學生的勝負欲,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意志。合理的游戲環節最適合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體能,并且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訓練熱情[6]。
除此之外,當前的體育訓練嚴重缺乏訓練的目的性,充分發揮出體育訓練對學生學習及生活的作用。基于此,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更多學生與教師感受到體育訓練的關鍵性作用,防止出現“霸占體育課”等現象。一個完善的興趣培養評價體系是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關鍵,且這種評價體系必須從小學開始建立,只是在學生升學的過程中評價體系也隨之不斷升級與完善,更具學生的階段特征。
另外,教師還應當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素質評分及個人特長,例如小明擅長短跑接力、小剛適合跳遠跳高等等。教師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體育特長,可以設置個性化、多元化的體育訓練內容,增添體育訓練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并將體育訓練的效果最大化。
對于小學體育訓練而言,環境是順利開展訓練活動的基礎保障,環境的質量能夠直接影響體育訓練的水平。在小學體育訓練當中,教師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開展訓練課堂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水準對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具有直接影響。基于此,教育工作者理應建立相對良好的師生關系,并鼓勵學生共同營造良好的訓練環境。
當小學體育訓練具備了良好的環境之后,教師即可深入培養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幫助提高體育課堂的整體活動水準及效率。此外,教育工作者務必正確認識訓練的重要性及其價值,關懷并照顧每位學生,嘗試著去了解學生的想法與真實感受,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學生的堅韌程度與心理素質,逐漸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上的導師,領悟教師真正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綜上所述,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心理狀態并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當學生自身具備了體育訓練的興趣之后,便會充分發揮主觀意志,自覺主動的投入到體育訓練當中,如此一來,訓練的質量與效果將會大大提升。校方可以通過完善校園訓練設施、加強訓練目的性、豐富體育訓練內容等逐步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且糾正教師對體育訓練的錯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