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斌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激發學生政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政治理論認同感。文章主要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具體探究,旨在進一步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激勵理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3-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52
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引發學生的心理認同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公民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極大提高了初中政治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一、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對初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實現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逐漸成為初中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但是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部分政治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激勵理論的實踐應用率較低,嚴重限制了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不利于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要求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積極創新,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迎合時代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和新標準。在新時期,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在進行初中政治教學時,教師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了解學生心理發展動態,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鍛煉實踐能力,提升以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積極的創新,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創造力的提升,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由此可見,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充分應用,符合新時期對教學的要求和標準,有助于素質教學目標的實現[1]。
(二)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一般情況下,初中學生的年齡在十三歲到十五歲之間,是青春期發展的關鍵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成長。初中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初中學生學識和知識面逐漸增強,在情感和行為方面逐漸成熟,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但是,正是因為初中生自我意識的增強,導致他們易出現叛逆心理,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效率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由于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電子產品在學生的生活中逐漸得到普及,學生通過網絡信息接觸到大量的新鮮事物,這也導致初中生早熟現象凸顯,個性化發展需求強烈[2]。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發展變化。教師要積極應用激勵理論,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結合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發展特點,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措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究
(一)情感激勵
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僅可以增加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心理動態變化的了解,以便為進一步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提供依據,而且能夠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促進學生對教師工作的認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階段是學生青春期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內心情感比較敏感,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而教師在學生的心里一般是具有權威性的存在,教師的感情激勵和認可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強化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不管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都要注重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表揚,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發展,為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創建一定的情感基礎。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營造更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以身作則,以積極熱忱的態度投入到政治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熏陶。教師要以和緩的語氣進行教學,并與學生交流,以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嚴肅的懲罰方式雖然可以提高課堂紀律,但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始終在緊張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不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可以利用幽默的方式和學生進行平和的溝通,了解學生的行為動機和心理狀態,對其做法表示理解和認同,并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課堂學習和思考上來。在課間活動期間,教師要積極走進學生中間,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學會換位思考,保持同理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加信賴自己,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政治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政治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3]。
(二)目標激勵
目標激勵方式,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正確的方向引導,在任務驅動下,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制訂政治教學目標時,教師既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也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心理需求進行了解,確保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使其對學生的政治學習提供高效的引導和激勵。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的不同,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制訂的教學目標不能太高,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也不可太低,否則學生的學習就會沒有驅動力。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目標激勵時,要進行全面的考慮,提升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三)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對于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能夠為學生指引努力的方向和目標,讓學生在榜樣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在進行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名人事例輔助教學,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此外,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教學,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博物館或者英雄紀念館,讓學生詳細了解英雄的偉大事跡,充分感受他們為祖國建設發展做出的巨大努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對學生學習活動和行為方式進行正確的激勵和引導,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此外,教師要以身作則,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對生活和工作保持樂觀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效仿的榜樣,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從而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政治學習中去。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優秀的學生為榜樣,用他們的行為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優秀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讓他們發揮積極的帶頭作用,鼓勵學生向優秀學生學習,從而在班級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四)實踐激勵
由于政治知識理論性比較強,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對那些具有深度的知識不能很好地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政治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政治事件,強化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的聯系,增強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政治教材中枯燥的理論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而且降低了學習難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問題分析、探索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政治學習的成就感。
(五)競爭激勵
好勝心是青春期學生重要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及時的了解,并充分利用他們的好勝心為學生創建相應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政治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在班級內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注重競爭機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例如,針對相關的政治知識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保持良性的競爭環境,切忌蠻橫的競爭行為[4]。
(六)獎勵激勵
獎勵激勵可以和目標激勵相融合,當學生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予以相應的物質或者精神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政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獎勵激勵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實施獎勵激勵時,要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解,確保物質性獎勵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產生較大的激勵作用。
綜上所述,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充分應用,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引導正確的政治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激勵理論強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溝通和互動,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總之,激勵理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在心理上對政治理論產生認同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其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亢振堃.激勵理論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103.
[2]何琦花.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51.
[3]吳曉娟.時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4):75.
[4]劉煥偉.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