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移動網絡降費提速政策的不斷深入,短視頻逐漸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流行元素,各類短視頻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人們視野。當今這一代中國青少年被稱為“網絡原住民”,他們從小就在互聯網的陪伴下長大,被動接收著網絡世界中泛濫成災的各種信息。由于他們心智多半不夠成熟,沒有太多社會經驗,自我控制能力和信息甄別能力都有限,導致了“快餐文化”成為了青少年文化的重要潮流。短視頻也是“快餐文化”中的一種,其特征很多,比如碎片化、個性化、平民化、趣味性以及互動性,這些特征恰好迎合了青少年的網絡社交需求,因此深受廣大青少年歡迎。短視頻在愉悅青少年心情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
【關鍵詞】短視頻;青少年;影響
短視頻是傳播互聯網內容的一種方式,視頻時長相對于傳統視頻來說較短,一般在30分鐘以內,所以也叫短片視頻。短視頻制作門檻低,只需智能移動終端和基礎的剪輯軟件,就能實現即時拍攝與剪輯,并實時分享到各類社交媒體平臺上。短視頻中包含了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在感官上給人以直觀、立體的沖擊,滿足了用戶展示與分享的需求。一開始,短視頻主要是個人發布和分享視頻,隨著它的發展,人民網、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的入駐,國家以及政府有公信力的媒體的推出,再次提高了短視頻的質量和信息的權威度。《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使用率為88.3%,已成為互聯網的底層應用。作為“快餐文化”的一種,短視頻特征很多,比如碎片化、個性化、平民化、趣味性以及互動性,這些特征恰好迎合了青少年的網絡社交需求,因此深受廣大青少年歡迎。但青少年由于涉世未深,三觀尚未定型,很容易受網絡傳播內容的影響。在此,筆者將就短視頻對青少年影響的利與弊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短視頻對青少年成長和生活的正面影響
第一,短視頻與課程體系結合,彌補了對青少年教育方式的單一性。短視頻拓寬了青少年的學習途徑,正成為青少年教育的新工具。2019年6月25日,國內首份青少年短視頻教育研究報告《成長的百科全書——短視頻社交與青少年教育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當代青少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對于他們來說,知識有著與傳統認知不一樣的新形態,學習的方式正在顛覆,知識的新形態、學習的新方式,共同構成了“新教育”。同樣是學習,短視頻因其創新的表達和敘述方式,對青少年群體更具吸引力,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所以說,短視頻平臺上的一些質量優良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青少年的知識鴻溝,降低了知識獲取成本。比如,抖音賬號“地理老師王小明”,通過發布各種生動有趣的地理知識短視頻,獲贊近4600萬,粉絲800多萬,其中以青少年粉絲居多。
第二,短視頻與素質教育結合,豐富了青少年課堂外素質教育。青少年教育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只有推動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培養出高水平人才。短視頻就像一本由大眾創作的知識百科全書,通過各種創意方式將多元內容呈現給讀者。在豐富的短視頻作品里,有教育青少年熱愛祖國、服務社會、文明守法、孝老愛親的正能量德育教育;有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培養技能、發展智力的智育教育;有包含健身、舞蹈、游泳、武術等強身健體項目的體育教育;有詩詞文化、書法國畫、梨園戲曲、剪紙藝術等陶冶青少年藝術情操的美育教育;還有田間勞作、種植養殖、美食分享、家居保潔等引導學生熱愛和崇尚勞動的勞育教育。短視頻傳播平臺的平民化,拉近了一些優質媒體與青少年的距離,例如,《中國詩詞大會》《PP體育》《共青團中央》通過精選短視頻內容,引發了青少年極大的興趣和關注。
第三,短視頻平臺的門檻低,滿足了青少年自我實現與社交需求。短視頻因其草根化的特性、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觀看的同時,也開始嘗試創作短視頻。大多數青少年創作短視頻,只是單純地為了記錄、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態,充分展示自身個性,收獲分享的樂趣,在此過程中擴大自己的社會交往范圍,并非以營利為目的。那么青少年創作短視頻有什么好處呢?首先,青少年都有較強的表達欲,創作短視頻能夠充分釋放他們的表達欲,既滿足了他們在現實世界的需求,也滿足了他們在虛擬世界的需求。其次,青少年所創作的短視頻,內容更能迎合青少年用戶的心理需求,更受青少年用戶的喜愛,從而不斷激發作者的創作興趣,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再次,青少年在分享短視頻和互動的過程中,建立了一種虛擬社交關系,既滿足了他們的社交需求,也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例如,我現在教的學生中有位叫峰峰的男生,平時比較內向靦腆,不善于跟同學交流。上學期他報名參加了微影社,在我與他的交流中得知,他多年來堅持練習硬筆書法,字寫得相當漂亮。此外,他平時也喜歡刷短視頻,玩拍攝。于是我鼓勵他創作短視頻,分享自己練習書法的日常。從那以后,他認真學習拍攝和剪輯的技巧,大膽地在抖音平臺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日常。現在他不僅通過短視頻收獲了幾千粉絲,而且學習成績優異,人也變得積極陽光起來。總的來說,短視頻給予了青少年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間與機會,增強了青少年的自信力與創造力。
二、短視頻對青少年成長和生活的負面影響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在《模仿律》一書中提到: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青少年正處于社會化過程的初級階段,最容易和最喜歡模仿別人。短視頻中低俗化、毒雞湯等內容層出不窮,有些視頻為了給人以新鮮感、刺激感,不惜以獵奇表演、高危操作來博眼球,導致一些青少年盲目跟風模仿,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
1.短視頻平臺傳播海量信息,衍生青少年媒介依存癥
媒介依存癥是一種由新媒介帶來的社會病理現象。媒介依存癥是指過度沉迷于媒介接觸而不能自拔的一種行為,是建立在對現代人的一種社會病理現象。短視頻往往通過短短的幾十秒鐘對感官的沖擊,頻繁刺激人的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這種快樂來得太過簡單,也太過隨手可得,于是容易造成短視頻受眾成癮。青少年由于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抵抗誘惑的能力有限,更加容易沉迷在這唾手可得的碎片化娛樂當中,有的自制力差的,甚至沉浸在虛擬的娛樂世界當中無法自拔,以此逃避現實,長此以往就容易性格變得孤獨自閉,習慣到媒介中尋找存在感,從而產生媒介依存癥。盡管眾多短視頻平臺紛紛推出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但收效甚微。在我教的學生當中,有位叫小敏的女孩子,中考成績挺好的,但因為高一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短視頻,并結交了一些虛擬朋友,此后她便沉迷在在抖音、快手、b站等各種短視頻平臺無法自拔。慢慢地,她的成績一落千丈,到后來,還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2.短視頻平臺道德底線模糊,不利于青少年成長
短視頻內容由于其草根化特點而導致良莠不齊,很多視頻為了博眼球、賺取流量,內容低俗不良,有的甚至突破社會道德底線、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對青少年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影響。比如涉及色情、暴力、血腥的短視頻,丑化惡搞董存瑞和葉挺烈士的短視頻,農村未成年少女網絡直播爭做“全網最小媽媽”,以用透明膠帶橫在門前將他人絆倒為樂等,這些視頻帶來的不僅僅是負能量,還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青少年辨別是非能力薄弱,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影響其價值觀。
3.短視頻容易讓青少年盲目模仿,造成現實傷害
青少年好奇心強,喜歡盲目模仿,尤其是一些火爆程度高的短視頻作品,結果是他們的心理和身體都面臨著直接傷害。一方面,在網絡集群行為的誘導下,青少年不加辨別,盲目跟風,更有甚者,作出一些非理智的群體行為;另一方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青少年會有意無意去模仿一些危險的專業動作或行為,因操作不當而造成對身體的直接傷害。2019年8月,山東棗莊一名14歲女孩模仿抖音視頻博主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結果發生爆炸,不幸離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短視頻作為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媒介形式,對青少年的影響有利有弊,我們應該保持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揚長避短,借助短視頻的優勢之處為青少年的茁壯成長助一臂之力。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美育視角的校園微視頻ERC模式構建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YQJK37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2021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https://www.sohu.com/a/470803337_121094725.
[2]2019年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930850.html.
[3]成長的百科全書—短視頻社交與青少年教育研究報告https://www.buswk.com/article/40401.html.
[4]媒介依存癥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A%92%E4%BB%8B%E4%BE%9D%E5%AD%98%E7%97%87/839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