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綜合素養的評估指標當中包含感恩。初中班主任應當認識到感恩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并在德育教育當中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班主任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當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使得學生素質可以有綜合性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究初中班級德育中進行感恩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班級德育;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但是教育教學中的一種理念,也是初中德育的一種策略。初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德育管理的時候,班主任是整個德育管理行動的設計者與執行者,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需要對學生思想進行改造,在教育中增加感恩意識,為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思維。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
感恩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向受教者傳授感恩教育內容,通過教育來讓其認識感恩、理解感恩、學會感恩等內容。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每個人在社會中立足都應當擁有感恩這個基礎的道德準則,感恩是作為一名人類的基礎修養。當一個人只知道向他人索取,而不懂得向他人回報時,這個人的道德水準就較低。對于我國青少年來說,感恩并不是說基礎地報答爸媽的養育之恩,感恩還應當是一種自尊意識和責任意識。感恩品質包含了感恩習慣、感恩行為、感恩志向、感恩意識等內容。初中班主任在德育當中有意識地對學生感恩品質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的道德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然而現在有許多初中班主任不重視感恩教育,班主任也沒有深入探究感恩教育的思想內涵,這使得感恩教育并沒有真正的落實,感恩教育的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發揮。感恩教育并不是說僅僅對學生傳授知識理論,感恩教育其實也可以進行思想傳播。初中班主任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更新,在教育活動當中適當加大對學生倫理、精神等意識形態的渲染,通過有效的班級活動來增強學生感恩品質。
二、進行感恩教育的原則
第一,采取引導式教學方法。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便能夠在生活當中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善意。感恩教育需要班主任在教育中讓學生正確認識感恩,需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在德育中融入感恩。班主任可以在德育中采取引導性或啟發性的教育方法,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讓學生可以在教育活動中得到啟迪,以此讓學生的行為得到有效改善,增強學生對感恩的認知。
第二,重視學生感恩的道德自覺。一個人的道德觀念在逐漸發展后會形成自己獨有的品質,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時,需要遵守道德發展的自然規律,盡可能在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活動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內容,從而讓學生的情操得到良好陶冶,使得學生的感恩行動力得到明顯增強,使得學生懂得將學校中得到的知識經驗轉化成實際生活中的感恩行為,使得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感恩體驗,從而讓學生構建起對應的感恩意識。
三、進行感恩教育的策略
第一,引起學生感恩意識。初中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時期,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感恩是社會的主流意識,初中班主任在德育當中適當加入感恩意識培養,可以與當今時代發展的要求相符合。初中班主任是班級德育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在班級當中進行教學調研活動,積極挖掘生活中的亮點,根據需要來開啟感恩教育模式,讓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感恩情結能夠被激發,從而讓學生的健康人格得到塑造。初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獲得他人的恩惠時,及時向他人道謝,道謝是屬于感恩行為,班主任告訴學生感恩并不是一定要回報大禮,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也能夠體現出感恩。為了讓學生的感恩意識得到明顯增強,初中班主任能夠在班級中組織感恩活動,舉例說班主任可以組織感恩主題演講比賽、感恩主題作文競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競賽當中,激發學生思考。同時班主任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家人進行感恩活動。
第二,對感恩環境進行優化。德育資源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初中班主任在對德育管理教學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有效整合與優化德育資源,班主任尤其需要整合和優化感恩方面的多個信息,讓感恩為德育提供重要支撐。初中班主任需要對各種感恩事件加以關注,運用實際有趣的實例來進行感恩教育,以此來讓學生的感恩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初中班主任還能夠采取感恩故事來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舉例說班主任可以向學生講解“二十四孝”的故事,使得學生能夠對故事進行深度思考和感悟。初中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是德育管理,為了讓學生感恩的機會得到有效增多,讓感恩教育環境得到有效優化,初中班主任還需要進行創新的教育活動。初中班主任能夠進行教室活動設計,班主任需要讓學生懂得是國家和社會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班主任引導學生對國家和社會心存感激。同時初中班主任也需要通過具體勞動來讓學生感受艱辛,以此來讓學生構建自覺感恩的情結。班主任親自參與到教室勞動當中,并帶動學生一起勞動,勞動完后,學生能夠顯著看到教室的變化,學生能夠從大家的勞動成果當中感受到快樂,班主任引導學生對每一個參與勞動的人員心存感激。
第三,增強學生實踐感恩。初中班主任需要思考在什么樣的條件下舉辦感恩實踐活動,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主動的參與感恩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當中不斷思考。班級管理的核心思想基礎是以感恩為主題的德育,班主任在開展德育的時候,需要形成制度化,在有制度的情況下進行長期堅持,才可以取得顯著的德育效果。舉例說班主任認為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都是適宜進行感恩活動的,班主任能夠在這些節日引導和鼓勵學生對教師、母親、父親表達一份自己的感恩之情。初中班主任告訴學生感恩并不需要準備許多貴重禮品,感恩最重要的情感表達,有的時候一句真摯的問候就是最為貴重的感恩禮物。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肢體接觸來表達感恩,比如說學生回家后可以給予自己的爸爸媽媽一個溫暖的擁抱,這樣不但能夠取得很好的感恩行為教育效果,也可以讓學生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得到深化。
感恩教育是初中德育的重要教育內容,初中班主任應當結合學生特點,對學生開展適當的感恩教育,讓學生可以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實際生活當中形成良好的感恩習慣與感恩行為,從而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蘇永周.德育——新時代初中學校管理的重心[J].天津教育,2021(30):31-32.
[2]張麗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感恩品質的培養[J].考試周刊,2021(80):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