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州市朱良學校(小學部) 李桂琴
柔性管理在企業當中應用廣泛,隨著這種管理模式優勢的顯現,也開始推廣應用到不同的領域,在教育管理當中運用柔性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模式就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實踐中,注意凸顯學生主體性,努力拉近和學生間的距離構建平等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配合度以及自主性,順利達成班級管理目標。柔性管理是一種和剛性管理相反的模式,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一是平等性。為促進柔性管理的貫徹落實,班主任需要確立自身和學生的平等地位,增進與學生的互動。而在柔性管理的支持下,班主任也會主動與學生做朋友,不斷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避免利用強硬方法管理學生而出現極端反應。事實上只有確保班主任和學生處在人格平等的地位上,才能促進班級管理的順利推進,讓班主任和學生都能從中獲得愉悅的體驗。這正是柔性管理的魅力和鮮明特征。二是主體性。柔性管理倡導以人為本要求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享有參與權、建議權和決定權。所以在柔性管理主體性特征的支持下,班主任會主動吸收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立足學生實際確定決策,以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柔性管理模式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先進模式,現如今已經廣泛應用到班級管理中,對班級建設和學生發展發揮出了積極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一是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關系到學校管理的落實,同時也影響著學校教育水平。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通過運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和學生構建良好師生關系,促使學生自覺遵守班級規章制度,讓班級管理水到渠成,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并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明顯降低學校管理的難度。二是構建和諧的管理氛圍。傳統班級管理將班主任作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重視管理,結果忽略學生的內在感受,導致很多學生出現了逆反敵對的情緒,也影響到班級管理的氛圍。通過柔性管理模式的落實,班主任會高度關注學生和學生的情感交流與深度互動,因此能夠有效拉近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主動和班主任談心,獲得學生的信任,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班級管理氛圍的優化。三是培養自我管理習慣。柔性管理模式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引導學生建立自我管理習慣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作用。而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居于次要地位,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可以讓學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認可,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提高班級凝聚力,讓學生在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當中走向更大的進步。
柔性管理模式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將其應用到班級管理,無疑給班主任順利開展班級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班主任要認真分析柔性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并基于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相應的柔性管理機制,改變過去主觀性和經驗性的管理策略。柔性管理機制建設要重點關注以下內容:一是攜手學生共同構建柔性化班級管理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培養學生規則意識提高學生,遵守班級管理制度規章的自覺性,首先就需要建立一個人人認可且人人努力踐行的柔性化班級管理制度。在該制度的建設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應該以主體身份共同參與,而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最終把班級規章制度變成學生共同自覺遵守的規范,讓柔性管理水到渠成。二是構建班干部管理制度。在班干部的選拔當中,班主任要把權力交給學生,利用民主選舉和自我推薦的方式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投入學生管理中,體現出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三是建立柔性激勵機制。柔性管理是一種人性化管理,所以在加強制度約束的同時,還要建立柔性激勵機制,將物質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拉近師生關系。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通過發揮自身的柔性指導作用,可以讓柔性管理和班級管理的融合更加深入。所以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中掌握管理藝術,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和個性特征,在給學生積極運用柔性管理方法,增強學生的發展動力,為學生主動投入班級管理打好基礎,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水平。班主任在柔性指導工作中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把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柔性思維結合起來,利用柔性管理方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不斷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把完成學習任務作為重要行動,體現出柔性管理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的積極作用。第二,班主任要以柔性管理為指導,著重培育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不斷壯大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意義,讓學生認識到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團結同學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并為班級管理提供指導。第三,班主任要利用柔性管理方法充當學生之間的潤滑劑,認識到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是暫時的,只要給予耐心引導,尤其是通過發揮柔性指導作用,就能夠順利消除矛盾,讓學生對同學情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學生的過程中,常常會忽視心理管理,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找準學生的心理特征,導致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受到影響。真正意義上的班級管理應該把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作為根本宗旨,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指導,從而提高管理水平。柔性管理模式的應用為班主任開展心理教育,建設柔性心理指導體系創造了良好條件。柔性化的心理指導,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特性以及內在要求,所以可以在增進師生深度交流當中擴大學生的進步空間。一方面,班主任要和學生建立密切的溝通互動關系,尤其是開展深層次的心理交流,鼓勵學生敞開心扉,說出自己在心理上的困惑和問題,通過班主任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和心理指導的方式,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讓柔性管理得以順利推進。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堅持因材施教,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注意從多角度分析原因,并在柔性管理原則的支持下給予相應的疏導和解決方法。比如發現學生成績下滑的問題,可以通過提供心理教育、給予學習建議、引導同伴幫助等柔性化方式予以解決。
班級管理是推動學生學習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選取科學化的管理方法,優化管理模式是關鍵。柔性管理模式彰顯的人本思想,這和當前倡導的人本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柔性管理模式應用于班級管理,可以獲得理想的應用效果,也能讓學生更加自主和自律。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引入柔性化的管理理念,運用柔性管理的方法,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分析學生的情感需要,利用柔性管理強化班級的凝聚力以及學生的歸屬感為建設,有效建設優秀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