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昌輝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當代大學生由于經過長期學習、久坐,導致身體素質大幅度下滑,在面對軍訓等對體質訓練的考驗時出現了大面積學生暈倒的情況,因此,有效提高學生體能訓練是大學階段必須進行的教育教學。八段錦和五禽戲都是由我國古代流傳下,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jié)和訓練的有效方法,目前很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了其中一種訓練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但是通過八段錦和五禽戲做結合訓練,對學生身體機能的調節(jié)會更加有效,因此,大學階段的體育教師必須對學生實際身體情況進行調查,對五禽戲和八段錦,對學生身體機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有效改進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不僅是學生,現代人的總體體能狀況,相較以往都有一定的下滑,而學生在經過長時間學習,卻沒有對身體素質進行訓練的情況下,身體狀況表現出了嚴重的下滑情況,由于多年來因為學習而久坐且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身體機能訓練,所以導致學生出現了發(fā)胖等情況,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很多學生的課余活動都是玩網絡游戲,因為電子設備的出現,學生的課余時間不再是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電子游戲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視力,更對學生的身體機能沒有真正的幫助,反而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目前大學階段需要測試的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測試項目普遍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在學生沒有對身體均能進行調節(jié)的情況下,測試項目成績一直處于無法提高的情況。很多學生因為身體竟然下降,所以不愛運動,但是不運動后身體機能的下滑會更嚴重,因此陷入了循環(huán),導致身體機能一直出現下滑。但是大學生的身體運動必須得到重視,長時間對身體不進行有效訓練,會出現各種身體健康問題,類似高血壓、頭痛等健康問題,對國家未來棟梁的大學生而言,身體大面積出現問題,是國家嚴重的損失[1]。
我國的大學生群體人數非常多,他們的發(fā)展與國家的未來有著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且大學階段是學生提前體驗社會生活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此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將會對未來有著重要的幫助,雖然我國大學階段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但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展并不理想,對于學生身體狀況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有效研究大學時身體狀況及影響因素,可以針對性對學生身體健康進行訓練,提高身體素質,對于學生自身及整個國家都有著重要的幫助,對于如何科學合理的開展大學階段的體育訓練項目,國內外的專家都進行了一定的研究,目前學生的訓練項目多以西方運動項目研究較多,跑步、排球、籃球等鍛煉項目都是大學階段學生可以選擇的體育項目,但是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保健功法,很多學生并不了解,因此也沒有選擇進行訓練,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項目基本運用對臨床疾病患者進行身體健康訓練研究。
八段錦顧名思義共有八組動作,最早在宋代洪邁的《夷志堅》書中就出現了八段錦的描述,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八段錦更加重視對信息的調節(jié),以腰肌為軸帶動四肢進行運動,對身體各方面機能都進行了訓練。因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迅速,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電子設備,但是由于使用計算機導致久坐,很多大學生的腰部問題、頸部問題都非常嚴重,八段錦中第一式、第五式及第六式都對脊柱進行了有效的練習,通過拉伸轉動活動,對脊柱進行訓練,有效拉伸長期僵硬的背部,改善背部問題,調節(jié)氣息與身體運動的協(xié)調,強身健體[2]。
八段錦最早流傳于宋代,在明清時期發(fā)展壯大。整體的功法柔和緩慢,圓活連貫,松緊結合,動靜相宜,練習時的動作符合人體不同關節(jié)的彎曲,是最自然的情況,利用脊柱帶動對身體各方面進行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關節(jié)、精神、內臟器官都處于放松狀態(tài),呼吸柔和,沒有過于激烈的動作。第一式動作主要對四肢和軀干進行伸展,調動全身進行放松。第二式改善胸椎,頸部血液循環(huán),對于長期不進行運動學生而言,可以有效調節(jié)身體內部情況。第三式對中焦、肢體進行伸展,通過調節(jié)呼吸促進腸胃蠕動。第四式動作對整體身體進行旋轉的訓練,通過擰轉促進五臟調節(jié)運動。第五式動作對腰頸關節(jié)韌帶和肌肉進行調節(jié)訓練,并且通過俯身旋轉動作調節(jié)呼吸,使大腦平靜。第六式的動作主要對腰部進行訓練,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第七式動作對四肢、腰部和眼肌進行訓練,調節(jié)大腦活躍程度。第八式動作,通過呼吸以及身體起,若使椎骨間的韌帶和關節(jié)得到訓練,調節(jié)全身神經[3]。
五禽戲相較八段形出現時間更早,華佗根據“二禽戲”創(chuàng)編了五禽戲,結合不同動物的形態(tài)模仿,創(chuàng)造出了以虎、鹿、熊、猿、鳥為模仿對象的五禽戲,通過不同動物的形態(tài),對身體各項機能進行訓練,調節(jié)氣血流通,對身體各方面素質進行了有效的提高。學習五禽戲同樣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且對自身身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五禽戲顧名思義模仿五種動物,通過模仿動物形態(tài)達到調節(jié)身體機能進行訓練的目的。虎戲通過模仿熊步行時的形態(tài),對人體的肝臟進行主要的訓練,而且配合發(fā)音還可以訓練全身肌肉,通過動作變換對關節(jié)進行鍛煉。鹿戲主要對腎臟進行調節(jié),可以緩解腰背的疼痛,月經不調和痛經的癥狀,對于肌肉和關節(jié)進行拉伸和伸展。雄性主要調節(jié)脾胃功能,重點在于對腰部的訓練,調動內臟功能,下肢訓練還可以改善腿部血液循環(huán)。猿戲主要調節(jié)學生的平衡能力,調動四肢的靈活性,引導大腦發(fā)育。鳥戲通過伸展運動調節(jié)呼吸功能,對肺部進行訓練,而且通過模仿鳥類靈活的動作,對關節(jié)也有重要幫助[4]。
大學階段學生能學到八段錦和五禽戲的主要渠道在于體育課程,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提前掌握八段錦和五禽戲的主要內容,在課堂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不能為了達到教學任務而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動作,必須在每節(jié)課程選擇相連的動作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介紹每組動作的功效,引導學生對重點訓練的地方進行提高。由于八段錦和五禽戲都需要有身體與呼吸之間的協(xié)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對學生的呼吸節(jié)奏進行調節(jié),引導學生將呼吸與動作相結合,對身體機能進行有效訓練。在課堂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學生由于無法完全記住動作,因此動作的連貫性出現了問題,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良好記憶每組動作之間的銜接,保障動作對身體健康有真正的幫助作用,否則錯誤的動作可能反而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傷害[5]。
我國的傳統(tǒng)保健功法主要訓練目的在于長期對人的身體素質和體能進行訓練,因此,如果不堅持進行運動,八段錦和五禽就無法真正發(fā)揮他們的作用。大學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引導學生固定練習我國傳統(tǒng)保健功法,對身體機能和素質進行長期的提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組成小組,每次訓練都在小組內進行,通過組員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保證長期的訓練。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動作的專業(yè)性,引導學生對訓練心得進行交流,提高訓練質量。在遇到困難時,通過交流或向教師求助解決問題。
對大學生教學八段錦和五禽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學校必須保證定期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檢測,及時發(fā)現學生身體素質中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問題,制定更加詳細的訓練計劃,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由于學生的年齡段相近,所以很多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沒有注意到不同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差距,所以統(tǒng)一的訓練項目可能反而會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學校通過定期的檢測,可以及時了解學生身體狀況,針對實際情況,制定更加適合學生進行訓練項目[6]。
結合對當代大學生身體狀況的分析,八段錦結合五禽戲的訓練,對改善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一定的效果,單一的功法訓練見效慢,對學生的訓練效果并不明顯,因此結合的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并能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因此,教師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