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鋼 南京體育學院
羽毛球運動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運動類型之一,無論是進行規則的比賽還是一般的健身運動,都要進行移步、跳躍、轉動、揮拍,充分利用上肢、下肢與腰部的力量,通過擊球技術與動作協調將球在網上往返對擊。羽毛球能起到很好鍛煉全身的效果,也是國際重要比賽的內容之一,我國對羽毛球運動投入大量資金,來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但因羽毛球運動本身就是對抗性極強的比賽,損傷不可避免。只能不斷嘗試,針對性訓練,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水平,將羽毛球的運動損傷降到最低。
在羽毛球運動損傷類型中,膝關節損傷居首位。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屬于滑車關節。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容易發生損傷的部位,主要包括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髕骨脫位和肌腱斷裂等。運動員在打羽毛球的過程中,為了讓羽毛球拍拍到對手打來的羽毛球,運動員需要不停進行瞬間移動和瞬間變向以及旋轉轉身等高難度動作,膝關節不斷承受各種負荷,增加了受傷的危險。運動員的關節損傷是極為常見的,例如:曾撐起國羽半邊天的王琳,24 歲被視為國羽女單最具潛力的接班人,卻因兩年半內膝關節三次受傷徹底斷送了她的運動生涯,成為國羽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羽毛球運動中,除了膝關節損傷外,腕關節損傷也是比較常見的。羽毛球在擊打、扣殺及推、挑、撲、勾球時都涉及手腕的后伸與外展到內收,這就要求手腕必須靈活的轉動用力。同時,還需要不斷內、外旋及屈伸動作以迎接不同角度飛過來的球,因而三角軟骨盤作為手腕部位的薄弱環節會持續經受旋轉擠壓造成損傷。
人體活動范圍最大的肩關節連接著上肢與軀干,是上肢活動的基礎。肩關節損傷包括:肩關節骨折和脫位、肩周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肩部撞擊癥、肩袖損傷,羽毛球運動員最常見的是肩袖損傷,在打羽毛球時,肩袖不僅要保持肩部的平穩性,還要同一時間保證胳膊的運動滿足打羽毛球的各種姿勢,這種反復超常運動使肩袖肌腱與骨、韌帶不斷摩擦以及肌肉的反復牽拉,輕者造成肩部肌腱、滑囊細微損傷,嚴重造成勞損甚至撕裂。
羽毛球運動也會出現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如腰部損傷,羽毛球運動員在接球時需要身體前屈或后伸,特別是后仰擊球時,用力不當,極易扭傷腰部。又如踝關節及跟腱損傷,由于羽毛球運動起跳和迅速的急停,短時間沖擊力比較大,容易造成踝關節及跟腱損傷。另外,在拉力過大,傾斜度高,受力點不穩,也會導致踝關節及跟腱損傷。
大部分打羽毛球的都是業余愛好者,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平時習慣打羽毛球,對運動損傷沒有概念,也沒有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打羽毛球之前沒有進行準備工作,如鞋子大小、鞋底柔軟度、衣服的松緊度以及網球拍是否順手等,這些都會對打羽毛球造成影響。開始打球前的準備運動可以讓人體逐漸適應由安靜狀態到運動狀態的轉變,調節身體機能,活動全身關節。如果準備運動不充分,甚至不做準備運動,將無法調節身體機能,讓身體內的力量發揮出來,從而導致運動員的動作比較笨拙,不協調,而羽毛球運動需要協調身體快速運動,這就讓兩者產生矛盾造成了運動損傷。
羽毛球在中國已盛行多年,在不斷地實踐與探索中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過程。經過反復試驗得出吊球、平推、殺球、扣球的動作,應用于對抗比賽中不僅能取得優異成績,也可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健康。但問題在于,打羽毛球的很多不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選手,他們是自學多年的羽毛球愛好者還有剛學習打羽毛球的初學者,他們完全是憑借感覺摸索出來的,有些人動作不規范,甚至是錯誤的動作,很容易給身體造成負擔和傷害。例如,技術性錯誤指導,手腕發力不足及手腕受力過大造成擊球時手腕疼痛。起跳殺球時,單腳落地,重心不穩,單腳承受不住重力,導致單側跟腱受力過大,出現跟腱勞損甚至斷裂的危險。
羽毛球是一項高強度的運動,運動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運動時間與運動量。但很多運動者為了玩得盡興,不斷挑戰自身承受能力,拼盡全身力氣進行對抗,長時間大量運動會讓身體無法休息,產生疲勞。如果平時缺乏鍛煉也會讓身體機能與高強度運動不能協調,進而出現肌肉輕微拉傷,動作緩慢,長此以往,甚至會出現身體某些部位慢性損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大多數人覺得羽毛球隨便一個地方都可以玩,基本不考慮場地是否光滑、平整、空間是否合理、軟硬是否適中等情況,在木板等光滑的場地進行羽毛球,下肢容易損傷,在水泥板等過硬的場地,奔跑過程中,腳踝容易扭傷,摔倒受到地面反作用力大,也可能造成骨折以及膝蓋受傷的情況。使用過重的球拍也會增加手腕和手臂的負擔,根據來球方向,快速轉動、變向也會造成手腕、手臂受傷。
一部分人在身體疲勞時,仍堅持打羽毛球,會出現反應力下降,動作不協調的現象,強迫自己運動,身體極易出現損傷。也有一部分人,喜歡在情緒特別激動時進行體育運動,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這種情況打球,力量不受控制,例如側向接球,極易發生斜向支點不穩,力度過大,直接摔倒的現象。
羽毛球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熱身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進行選擇,一般以慢跑、快走為主,做完運動后,再對身體進行拉伸,促進人體血液的快速循環,調節身體機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靈活性,確保運動中能有效協調身體平衡。拉伸具體步驟:首先可以伸展左右手,然后向左右側旋轉。其次跨步壓腿,身體上下動作。最后搖腕、轉動腳踝與脖子。拉伸要求:動作要規范,盡量拉開全身肌群。
羽毛球運動中,最容易受傷的是腕、膝、腳踝、腰背部,應特別注意這些部位的防護,在危險系數較高的運動中,可以準備好護腕、護膝、護踝套以及寬腰帶,利用這些東西增大緩沖,減少受力,將傷害降到最低。
掌握羽毛球的動作要領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羽毛球運動員可以通過可以借助電腦、手機等觀看專業羽毛球教練的視頻,或向周圍專業人士請教,然后循序漸進的進行練習,每一步都要穩扎穩打,切不可操之過急,要從最基礎的如何握好球拍,再到揮臂、擊球,以及高難度的扣球,最后到移動步法的學習、熟練與掌握,每一步都要規范動作,才能融會貫通,成為一名合格的羽毛球運動員。
我們要對羽毛球運動損傷部位詳細了解,分析各個部位損傷造成的原因,進行針對性訓練,將運動損傷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例如:可以通過對跳遠、跳繩以及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行走練習,強化肌肉和韌帶的協調性,提高韌帶的柔韌性,達到減少腳踝損傷的效果。也可以讓運動員大腿綁沙袋進行慢跑,跑步結束后,按摩腿部,防止腿部肌肉損傷,長期進行訓練,有利于減少膝關節的損傷?;蛘呖梢酝ㄟ^腿部伸張運動、靠墻蹲馬步、小腿伸展運動,來保護膝蓋。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合理的運動時間也不一樣,運動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給自己安排適量的運動。在運動中,不可有攀比成績的情緒,也不能有發泄情緒的心理,沖動之下是極易造成身體損傷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熱身來平息自己的心情,打球力度要適中,不可長時間運動,可以安排其他觀看人員記錄運動時間,時間一到,立即結束游戲。進行羽毛球運動時應時刻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若有動作遲緩、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疲憊的情況,應及時停止,休息一段時間,在考慮進行運動,運動結束后,不要直接坐在原地休息喝水,應適當進行放松運動,緩解身體疲勞,以防供血不足導致缺氧。
羽毛球運動相對其他運動而言,風險還是比較高的,因為他不僅需要技術過硬,還需要強大的爆發力來擊球,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現失誤,對身體造成損傷,羽毛球運動過程中我們要全神貫注,做到快、準、穩。對于如何將羽毛球的運動損傷降到最低,促進羽毛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關鍵是改善外部環境、加強技術培訓、強化安全意識、有針對性練習。隨著人們對羽毛球的熱愛以及對減少羽毛球運動損傷的探討,羽毛球將向高水平低風險的運動跨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成為人們休閑娛樂、比賽競技的首選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