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金安苑學校 邵建民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布,這是我國首次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國家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在此背景下,各中小學需要對勞動教育課程的設置情況進行重新審視,將勞動教育有效納入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和培養的體系中,更好地貼近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目前中學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勞動教育課程的教育地位相對較低,這主要是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學生、家長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很多勞動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環節存在較多的問題,教學目標主要還是停留在教材知識的講解和簡單應用等層面,思想道德和人文教育方面的內容未能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仍未樹立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意識,教學設計水平很難有效對接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同時,當前中學勞動教育課程開發與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困境中,專業教學團隊的缺乏是最為明顯的,這是因為中學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授課教師多是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的,個人的素質和能力離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勞動時間與課程德育等方面的專業教學能力上存在較大的短板,未能及時樹立正確的勞動課程教育目標。對此,學校作為主要的教育場所,應該充分發揮先導作用,引導學生和教師對勞動教育課程形成正確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價值和功能,進而逐漸樹立起正確勞動價值觀,對勞動教育課程形成高度認同,這樣才能為課程開發與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參與中學勞動課程開發的教師以及領導,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觀念,具備將核心素養培育與勞動教育開展的融合意識,促使教師科學安排勞動教育課程內容,組織社會勞動實踐,強化學生的勞動教育行為。此外,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者還需要認識到,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也不能將教育責任推給家長,應當增強合作意識,注重學校與家長的合作,在課程內容上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家校合作開展的內容,進而營造出良好的勞動教育的家庭氛圍、學校氛圍和社會氛圍。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中學勞動教育教學的多元化目標和要求,必然需要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但是中學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學,由于受到授課時間、班級人數等教學因素的限制,大多數勞動教育教師仍舊是采取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互動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少,很難激發出學生的勞動教育學習熱情,更不利于課程德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隨著近年來中學生升學壓力不斷增大,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空間在不斷壓縮,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被抑制,導致學生素質差異變得更加復雜,增加了勞動教育課程教學開展的難度。再者,很多勞動教育教師仍舊習慣于依托教材開展常規統一化教學,或者強制讓學生參加一些勞動實踐,未能促進學生在勞動教育課堂上的充分互動和有效溝通,不利于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等素質的培養。鑒于此,中學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需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差異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勞動教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質和新媒體教學應用能力,通過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借助多元化的語言、聲音、圖像、動作等構建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話語系統,構建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模式。
從中學學校使用的勞動教育教材來看,多是校外引進的教材或者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教材,雖然能滿足勞動教育教學的基本需求,但是大部分內容都是通用性的,可能不符合地域條件和地方實際,容易造成勞動教育課程教學實踐的應用性不強。此外,有的學校雖然開始著手于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教材的開發,但是照搬照抄、拼拼湊湊、粗制濫造的痕跡較多,核心素養方面的教學內容比較空洞,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勞動教育課程開發,需要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有針對性地借鑒和使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同時要結合地方的勞動教育資源,開發和建設學校課程,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在勞動教育實踐中收獲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感悟。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社區參觀體驗實際的風土人情和特色,感受勞動的樂趣和價值,可以在了解地方文化習俗的基礎上,開發適合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讓學生在校本課程中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重新認識,擺正自己的勞動價值觀,找到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科學的人生規劃。這類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國家課程內容體系中很難兼顧的。再如,學校也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課程,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活動中強化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念。為了提高實踐課程的實施效果,需要對實踐課程的時間、地點、組織形式、資源配置等進行細化,提高教師的組織能力,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實踐的有效開展,減少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盲目性、低效性,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和德育素養,有效對接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
綜上所述,實施核心素養引領下的中學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關鍵是要做到傳統教育理念上的積極轉變,要提高對勞動教育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在課程開發與實踐上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多方合作并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在課堂內外盡可能提供各種有價值、有意義的勞動教育與實踐的機會,從而滿足學生探求未知、體驗成功、合作交往等多元化的成長需求,讓學生具備能適應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思想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