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實驗學校鄭東小學 史 瑛
閱讀不是語文的專利,數學也需要課外讀物,拓展學生的視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讀數學繪本,如《從小愛數學》《鼓鼓和蛋蛋的夢想》系列;中年級的學生可以讀數學漫畫,如《幻想大戰》《可怕的數學》《特別可怕的數學》等;高年級的學生可以讀數學史、數學趣聞類書籍,如《數學維生素》《我的第一本數學書》等。另外,兒童作家楊紅櫻寫的《馬小跳玩數學系列》,數學家李毓佩寫的《李毓佩數學故事系列》,也非常適合各個年級學生閱讀。閱讀過這些數學讀物后,學生會發現數學原來并不是那么的嚴肅抽象,因為每一本書都會令學生感嘆不斷、驚嘆不已,感嘆數學是那么的可親可愛,驚嘆數學是那樣的精彩有趣。當學生知道了結繩法計數、分數的產生、度量衡的演變,就會深深地認為數學是那么的神奇、魅力十足,有可能會欲罷不能。
一說起畫畫,大家以為是美術課的事。畫數學,它不同于普通的作畫,講究構圖、色彩、布局等等。畫數學漫畫,講究的是趣味,數學的味道。說到底,畫數學漫畫是好玩,喜歡,加進了數學的元素,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變成了人人愛看愛讀的數學作品。因此不見得非得圖畫多么精致,色彩多么鮮艷,而在于,有圖可畫,有事可講。比如說,學生通常喜歡在課本上涂涂寫寫,把書本上的好朋友淘氣、笑笑、機靈狗生活化,賦予他們更多的角色。學生喜歡畫畫,喜歡天馬行空地想象,喜歡創造。他們可以將枯燥的數學符號、單位甚至是公式當成卡通人物形象,結合學過的數學知識合理化地創造、改編成為一篇圖文并茂的數學作品。我校六九班從一年級起就流行畫數學了,學生常常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數學畫出來。
寫文章也并不是文學作家才擅長。早在1898年,數學家高斯采用日記形式,以密碼式的文字記載了許多偉大的發現,充分展示了其獨特的數學思維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喜愛數學的學生也可以試著寫數學日記、數學論文,可以把平時所學的數學知識整理歸納;可以寫數學思考、數學發現;可以反思學習數學中的得與失;可以真實地寫出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喜怒哀樂。用文字表達的同時可配插圖,如此種種,內容形式不拘一格。
六(五)班、六(六)班的學生從五年級起,堅持每周寫數學日記一篇,幾乎每位學生都成了總結、歸納、撰寫的小能手,這是成為一名數學家必備的基本功。
如焦紀源同學的這篇數學日記:
學折正方體和長方體
下周我們要學習正方體和長方體,星期五布置作業,黎老師讓我們利用星期天的時間,每人用硬紙分別折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呵呵,這之前我折過平面的圖形,立體的圖形我還真沒有折過呢。可這也難不倒我呀,我心里暗暗地下定決心:“這不過是一個小難題,我一定要把它做好。”
我先找到一個正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發現它是由六個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組合成的。于是我拿了一個大紙箱,按照老師要求的尺寸用尺子和筆畫出了六個連著的正方形,它中間豎著四個,兩邊各有一個,就像英文字母“T”。
接著我就開始用剪刀剪了,我用剪刀對著線,咔嚓,咦?剪也剪不動,沒想到紙箱的質量太好了,一剪刀沒剪動。我咬著牙,費了好大的勁,好不容易才把圖形剪下來。嗨,又離成功近了一步啦。
現在該沿著畫線的地方折一折,然后把開口部分再粘起來就是一個正方體了。可這紙太不聽話了,按住這里那邊就開了,按住那里這邊就開了,我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終于把它粘住了。
下面該折長方體了,因為第一次折正方體有了經驗,所以把尺寸改一下這個長方體很快就做好了。哎呀呀突然肚子疼想上廁所,就這一會兒工夫,媽媽打掃衛生,不知道這個長方體是我辛辛苦苦剛做的,竟然給我扔進了垃圾桶里,我知道后連忙去撿,哎,已經來不及了,長方體上面沾滿了臟東西。還要重新做一個!哼,幸虧我拿著正方體,不然,兩個都要報廢,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好在我已經經驗豐富了,一會兒拿尺子量,一會兒拿筆畫,一會兒拿剪刀剪,不一會兒工夫,又一個漂亮的長方體就做好了。
別看這兩樣小東西不好看,但是用了我好多的時間和心血呀,不過看著這兩個小東西,我心里還是美滋滋的,越來越感覺數學好玩了。
在這篇數學日記里,我們從焦紀源同學敘述學折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過程中,看到他碰到困難想辦法,遇到挫折不氣餒,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還收獲了學習的快樂。
數學步道,不一定真的有一條步道,上面布置了數學圖案、數學問題或數學公式,而是一個概念,指用現有的、學生身邊的場景,設計出一系列的數學體驗以及挑戰的活動,如計算、估計、測量、幾何探索和論證等。數學步道的理念目標是,希望透過生活化、在地化的素材,帶給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看法、數學眼光、數學多元智能發展、問題解決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并通過一些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以及學習興趣和自信。
例如:在教室內種蒜苗,讓孩子做好統計。萬圣節學生拿的南瓜燈,可以讓學生計算出它的體積以及表面積。運動會入場時,需要彩旗隊,讓學生測量場地的周長,根據學校彩旗的數量再計算出每個拿彩旗的學生之間的距離,然后讓學生擺好隊形。
說到玩,還真是非數學莫屬。數學益智玩具造型優美,文明高雅,數學底蘊深厚,千變萬化,是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一個輕松的途徑。我國傳統項目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孔明鎖這些看似簡單的古典玩具,都應用了高深的數學原理,滲透了我們祖先神奇的智慧。目前校園里二三年級正風靡的魔方,已經讓大家感受到了數學的魔幻。三九班的成雨萱僅用2個晚上自學拼三階魔方,班上學生羨慕不已,當然他的數學成績也自然是非常好。怎么樣?數學是不是很好玩呀!
那數學到底是什么呢?數學是一種人類文化;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是喚醒人類素質的手段;數學是魔術師,變幻莫測;數學是美的殿堂;數學思想博大精深,無限永遠……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等各個方面,無處不有數學。”
“五味”數學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深度學習,它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精彩、數學之趣味、數學之神奇、數學之魅力、數學之魔幻,以創意的力量賦予數學冷峻之外的脈脈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