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教研室 謝婧瑩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考核雖然不在升學考試的范圍之內,但對于學生的初中學習生涯來說極為重要,它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并且與時代精神和科學素養接軌,幫助學生掌握最基礎的計算機知識,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初中信息技術學習質量評價能滿足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的要求,它能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和操作能力,能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為信息技術人才的儲備作出重要貢獻,它還能使學生科學合理地對待信息技術的學習,能為自己制定更加有效的學習方略,使信息技術的教學達到目標。通過對信息技術學科學習質量的評價,教師能對整個教學的環節更加具有掌控度,也能使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效率。
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尚處在初級階段,因此具備完善的計算機知識和實操能力的教師相對較少,這使信息技術的學科學習評價力度也具有局限。在這個基礎上,信息技術教學的整體效率相對偏低,學生不太能充分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而且對于信息技術學科,大部分學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存在信息技術課被其他主科所取代的情況,以及信息技術課課程安排不充分的情況。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學生和家長都對信息技術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而且在中考成績當中信息技術也是不占任何分數比重的,所以這也導致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評價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和完整的體系。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仍然在進行持久的探索,正處在學科成熟的初級階段,課程評價體系完善與改革的進程也正在進行中,這導致信息課程評價體系的進展達不到完善的標準,考核體系也不夠科學。學校對于信息技術質量評價的意識比較淡薄,這造成該學科的建設力度不夠,自然也就影響到了該學科學習質量評價的情況。
信息技術是新興學科,沒有打磨后沉淀的完整方法和經驗可供參考,只能主要借鑒西方教育模式外加信息技術教師自身進行探索。學校和教育部門對于信息技術的完整體系和與之對應的科學授課體系的熟悉程度都遠不如對其他學科的熟悉程度。大多數信息技術學科的評價方法過于落后,或是流于表面,沒有對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信息技術的學習質量評價仍然在沿用傳統學科的評價模式,這對于計算機這種具有高新理念的新興學科來說,并不匹配。而當前信息技術評價的形式主要是以試卷筆試考試成績作為主要指標,但是信息技術是一門以實操性為主的學科,因此這樣的考核方式明顯不科學,也不符合該學科實際情況。
要向建設高質量的學科評價方式,則首先要讓信息技術學科引起學校、廣大師生和家長的足夠重視,應當大力宣揚計算機技術在信息時代的重要作用,并把握住信息技術與其他科學類學科的關聯進行引導,將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評價機制完整地落到實處,推行更加完善的、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信息課程體系,并結合標準的教科書進行定制能有效鞏固學科知識點的練習冊和教輔類資料,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鞏固和復習信息技術的知識點,并也能帶來一種平常化的評價考核方法作為期末考核評價的輔助,使信息技術學科質量評價的結果更具有科學性。
評價不僅僅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信息技術的學習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更新換代而產生變化。因此,在新的信息技術內容更新后,教師應當保證評價體系要能適應新的內容而不會拘泥于舊制,這樣才能使計算機技術的學習質量評價能跟上時代的節奏。教師要對學生學習過程和自身教學過程進行實時監督,將學習過程與考察過程有機化結合,優化教學資源,確保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性。
縱觀我國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中西部與東南沿海的差距、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還是較大的,大部分落后地區的初中生并未在小學階段得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啟蒙。所以,在學生頭幾次學習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時,信息技術教師應當了解清楚學生對于基礎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將學生根據信息技術能力的不同進行分組和分層次教學,從而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對癥下藥。
教師應當構建和諧健康的教學評價氛圍,使學生能保持持久的興趣和永恒的學習動力,這樣就能深度而又全面地促進信息技術學科學習質量評價的發展。在進行指法操作等計算機重要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執法軟件和逐個糾正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學習的代入感,也能感覺到更加輕松愉悅,從而推動整個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信息技術學科學習質量評價的全面構建提供基本的素材。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新課標教學改革新形勢下,完善信息技術學科學習質量評價成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窗口。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努力加強自己的職業能力水平,不斷改進和構建合理有效的學科質量評價方法,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