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族中學 翟 軼 韓 濤
2018 年4 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的通知,《計劃》旨在促進“互聯網+教育”的實施,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全面普及,教育行業也走向了智能科技化,教育教學App 層出不窮,它們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載體。課堂上,教師們嘗試以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工具為依托,借助各種教育App 開展信息化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月報統計,截至2019 年第二季度末,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97.9%,其中74.2%的學校實現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帶寬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無線校園和智能設備應用逐步普及,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終端、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995 萬臺和1469 萬臺,同比上季度分別增長1.0%和2.1%。以我校為例,學校目前成立兩個Pad教學實驗班,一間“筆+Pad”專用教室,隨著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日益凸顯,不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應用層面,信息技術都已勢不可擋地融入教學中。
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的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這為教育類App的使用創造了條件。學生可以利用App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調取任何自己想要的學習內容,這是其他學習方式無法比擬的。
如今,網絡上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教育App 早已呈井噴式暴漲。如,百詞斬、拓詞等英語學習類App,一起作業、作業幫等學科輔助教學類App,樂客教學、希沃授課助手等教學管理類App,等等。這些教育類App 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應用,對“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科技的發展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課堂也隨著技術的加入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如今,在無線網絡環境下,教師巧妙借助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便可以實現手機、電腦無線同屏,遠程操控電腦。這些應用出現在課堂上,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面對普通班教學課堂中學生無設備、只有教師一人自備智能移動終端的現實情況,教師從自身角度觀察、探索和思考移動通信技術這一新興事物,依然力所能及地開展了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App進行輔助教學的實踐嘗試。例如:教師使用希沃授課助手程序,就可以遠程操控幻燈片,它不僅能像翻頁筆那樣實現翻頁功能,而且能對幻燈片上的內容實時批注,讓教師走入學生中,對學生過程性的操作進行實時拍照,并投射到大屏幕上。
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巧妙地利用問卷星應用程序開展教學活動。如問卷調查、課堂小練習等,它可以快速回收學生的大量數據,并且以表格或圖表形式展示出來,教師利用這些數據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教育預測。
教師巧妙使用這些手段,可以輔助教學,通過數據分析來衡量教與學的效果,教師根據反饋數據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形成了教學的反饋機制。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將信息技術與本學科進行深度融合,而且要研究如何與其他學科進行更好的融合。為此,我們成立課題組,專門探究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最大效益,優化學生學習的行動策略,加速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需要長期堅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巧妙借助教學App,運用碎片化學習方式,隨時隨地展開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知識不再受限于課堂有限的時間,也不僅限于教科書。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拓展學習廣度,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英語除了寫,聽說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容忽視的。在課題研究中發現,英語教師們使用一起作業App發布英語口語作業,使學生口語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由于教學課時量有限、學生數量多等諸多因素,傳統的英語教學無法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說的要求的訓練,即使利用課間時間,教師仍然無法糾正每個學生的口語發音。通過一起作業App中的功能,學生在家就可以完成朗讀并將音頻文件上傳,教師可以根據后臺數據來統計完成情況,對每個學生進行口語發音指導。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發布拓展作業實現分層次作業,供有能力的學生完成。為了保證學習質量,這款App還推出家長版,家長登錄后能及時收到教師發布的作業信息以及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這樣可以實現家長、教師共同監督機制,從而使學生實現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手機來學習,避免學生放縱玩手機的情況發生。
在國外,利用App 輔助教學方面的研究已經深入課堂,近年來,國內一些學校開始推廣利用Pad開展一對一數字化學習。Pad 基本都有WiFi 上網功能、多媒體播放系統、Office 辦公軟件、拍攝系統等,教師借助管理軟件控制管理學生終端設備,發布資源,開展各類創新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各類學習成果能夠及時得到反饋,系統會對學生的薄弱點推送相應練習加以鞏固訓練,提高課堂效率。
筆者所在學校在使用Pad課堂中發現,學生還是習慣使用紙筆進行學習,同時出于保護學生視力的考慮,于是學校又引進了科大訊飛公司的“紙筆+ Pad”課堂產品。這種課堂產品的優勢是既保留了紙筆進行手寫學習的習慣,又能夠使用pad開展數字化教學。課堂上,學生們的手寫文字可以通過手寫板直接被識別,并實時同步到系統內;機器可以迅速將圖片信息轉換為文字,并實現快速判卷和反饋。這樣的“紙筆+Pad”課堂讓學習更加立體化、個性化和互動化。
利用平臺開展教學活動,會產生大量數據,這些大數據被處理后以圖表等形式直觀地展示出來,幫助教師總結教學規律、進行教育預測。當數據信息作用于教學時,它可以輔助教師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幫助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探尋學生的學習規律,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教育App是一種良好的教育平臺,它快速發展、廣泛應用,對“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教育App 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了應用泛濫、平臺壟斷等現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困擾。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教育App 的內容和質量,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
雖然App 輔助教學有著諸多的好處,但是絕不能夠喧賓奪主。近年來,有家長反映教師把作業形式改成用手機等來完成,學生回家總是抱著手機或者pad,一是擔心對眼睛不好,二是有的學生借口完成作業,實際上是在玩游戲。
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們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給予保障:
第一,英語教師利用教育App輔助聽說練習,并控制時間,每周線上作業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第二,課堂紙質作業絕不采用在線方式來完成。
第三,教師會先篩選有效資源,然后向學生推送,布置拓展作業,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自愿完成。
第四,教師推送的資源全部免費,不會增加家長額外的經濟負擔。
教師、學生、家長多維度互聯,有問題及時溝通、交流,實現教師、家長共同監督機制,讓學生的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開展。這樣才能使教育App達到理想的效果。
用App軟件輔助課堂教學是未來教學發展的一個很好的趨向。今后,我們應該更好地開發、利用這種方式,使教育事業更加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