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二中學 祁永成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全國各地相繼在政策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勞動教育的新探索,成效顯著。《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日常生活勞動教育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為勞動教育居家學習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居家線上學習的環境下,我校在七年級學生中啟動“讓美麗的‘中國結’亮起來”勞動教育項目,取得積極效果。梳理教育實踐,可以厘清其中所發生的一些關鍵要素,探討勞動教育項目居家學習的路徑和規律,為勞動教育項目居家學習的實踐提供參考,對構建“家校社會”一體化的勞動教育格局,發揮勞動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具有現實意義。
該項目取材于天津市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勞動與技術》中編繡工藝中的內容。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選擇“讓美麗的‘中國結’亮起來”這個項目進行深度課程開發,是基于以下考量:
1.中國結是“中國元素”之一,與春聯、花燈一起,成為中國春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中國結在喚起國人的華夏情結以及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中國結曾在“非典”時期起到過重要作用,成為中國人共克時艱的一個暖心力量。
因此,我們在七年級開展此項目課程。課程驅動任務預設為設計制作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國結作品,以此向“最美逆行者”表達敬意。
項目開展之前,勞技教研組教師充分準備,認真學習線上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在學校智慧教育平臺上構建課程,上傳課程資源。筆者利用騰訊會議召開了項目啟動會,讓學生充分了解項目課程開發的背景、目標任務、成果呈現及監測評價。
然而,項目運行一周后,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編制中國結是否全員參與,編制中國結是否計入學業考評,材料問題怎么解決,等等。
1.說服學生積極參加。
項目啟動會上,雖然筆者利用思維導圖,用why(為什么開展),what(我們做什么),how to do(怎么做)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項目的課程地圖,可學生的接受效果一般,怎樣說服學生積極參加呢?
“最感人的中國結——SARS期間用來代替隔離帶”,這則原載于人民網的新聞,快速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中國結既然在“SARS”期間能發揮力量,那么同樣的危急關頭,中國結也必將再次成為全中國人共克時艱的一個暖心力量。這就解決了編制中國結與當前居家學習的聯系問題。除此之外,線上每節課筆者都會拿出5分鐘時間,以“新聞播報”的形式和學生交流,以此強化居家學習這個真實的事件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責任感,客觀上提高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2.要求學生全面發展。
關于“編制中國結是否計入學業考評”的問題,筆者采用了由小見大的策略。小處著手,“中國結”的內容來自于七年級的勞動技術課教材《編繡工藝》,學習結果將與期末勞動技術課的成績評定相聯系,會進入天津市綜合素質信息系統;大處著眼,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正確認識勞動教育課程的價值。
3.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解決材料問題,得益于筆者多年的習慣,每年開學第一節課都給學生送“禮”,今年的“禮”是一副對聯:
上聯:希君好好居家學創新本職工作;
下聯:望汝天天中國結助力居家學習;
橫批:萬眾一心。
盡管對聯對仗不夠工整,但是也告訴學生,居家學習將成為一種學習常態,為了實現居家學習學得更好、更有意義,希望同學們創新地解決問題。筆者用手機數據線編織的“雙錢結”得到了學生的肯定。隨后,耳機線,鞋帶,系蛋糕的線繩,以及瓦楞紙板、透明膠帶等材料在學生手里各顯神通。后來隨著商場、網店紛紛復工,制作材料慢慢配齊了。
“讓美麗的‘中國結’亮起來”勞動教育項目居家學習實踐取得了積極效果,在護士節前夕,我校五位學生代表受邀參加大港醫院舉辦的表彰大會,他們將自己編制的中國結送給了心中的英雄。這一個個中國結的背后,是學生對英雄的無限崇敬,對國家民族的衷心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祈盼。
1.正確認識居家線上學習活動的特點及規律,在學習內容、成果呈現方式上要服務于家庭教育。
居家在線學習,一個明顯的弊病就是在學校里師生之間的那種“面對面”的交流沒有了,學生同伴之間的“場”效應沒有了,所以要在學習內容、成果呈現方式上做出調整。
居家學習期間,學生在家的時間長了,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了,這為增進家庭的和諧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要利用家庭教育的特點,幫助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長。教師應該安排能引起家長共鳴、吸引家長參與的教學任務。比如:本項目中學生要上交自己編制的某一中國結的微視頻,這就需要家長幫忙錄制。我們鼓勵班級成立美篇制作團隊,定期發布班級美篇和個人美篇,創新成果的呈現方式。
2.把握項目化學習的特點,用“課程項目化,項目課程化”的實施路徑推進勞動教育項目的開發實施,在項目設計、組織實施及檢測評價上要服務于項目化的要求。
勞動教育課程,可以歸屬為實踐類課程,其開發實施存在著運行周期時間長、跨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高等特點,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產生持續性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責任感、自覺主動自愿地去勞動呢?
要做到這一點,“課程項目化”是一個現實路徑。《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因此,基于真實的事件情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前提,用項目驅動的方式去做課程,可以發揮課程內在的驅動力,讓課程本身變得有意義。這就解決了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習課程、課程缺乏真實情境和學習課程的主動性弱等問題。
當然事情總是一分為二的。課程也有優點,課程強調學科知識點的講授,知識體系強。所以這就要用課程來規范項目的啟動和展開。“項目課程化”就是這樣一個專業路徑。課程設計者要統籌謀劃,編制課程地圖。第一,考慮要素就是希望學生在其中學到什么?第二,要提煉出學科的核心知識、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第三,就是要建構評價量規,即什么樣的作品或過程能夠說明學生達到了預設的目標。第四,逆向設計問題群或任務鏈。第五,在項目的組織實施及檢測評價上,要善于利用線上優勢,借助大數據分析做到精準發力,為每位學生提供適合的內容。
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利用線上傳播快的優勢,將實踐類課程“多樣化的成果呈現方式”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在本項目中,學生可以選擇中國結實物作品,編制中國結的微視頻、美篇等形式呈現結果。特別是美篇的發布,及時報道了這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涌現出的英雄事跡,也分享本項目參與師生和家長們所涌現出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創意作品,極大地鼓舞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凝聚起學生愿意與祖國人民一道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總之,勞動教育居家學習的實踐,既要發揮家庭教育的特點,又要發揮居家線上學習的特點,通過“課程項目化,項目課程化”的實施路徑和多樣化的成果呈現方式,推進了“家校社會”協同育人,提高了勞動教育綜合育人的實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