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附屬濱水學校 曾曉蘭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教育”成為現代家校合作的一種新模式。“家長微課程”就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成為家校共育的一項創新成果。
狹義的“家長微課程”特指家長結合自身工作崗位、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等資源優勢,參與建構的校本課程。課程主體是家長,受益者是家長和孩子。它的開發,借助了“互聯網+”的優勢,既有助于家校形成良好的互動,提高家校合作的層次,也有助于豐富校園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家長微課程”具有容量小、內容精、時間短和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每一節微課程都有一個主題,容量相對較小,聚焦的都是當前孩子或家長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家校共育的難題。它實施的時間很短,線下“家長微課程”一節課是40分鐘。線上“家長微課程”,考慮到小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和視力的原因,課程時間更短,一節課大概是20~30 分鐘,集中時間解決學生迫切想知道的知識點,針對性很強,因此,“家長微課程”以“微”著稱,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愛。
那么,該如何集中家長的資源,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開發更有針對性的“家長微課程”呢?下面筆者結合學校的課程實踐,進行三個方面的探索。
在充分借鑒全國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帶優秀家校合作經驗的基礎上,筆者所在的學校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家長微課程”開發和建設工作,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為了積極開發家長的專長和自身的優勢,確認實施“家長微課程”是否有必要,家長和學生是否有這一方面的需求,學校借助問卷星發布線上問卷,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實驗班級的316 名家長所擁有的“家長微課程資源”進行調查。調查發現有113名家長非常愿意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特殊才能或者興趣愛好、職業技能等知識,幫助學生拓寬眼界,占問卷人數的35.76%;剩下的203 位家長也表示愿意參與到“家長微課程”的嘗試中,占問卷人數的64.24%。從數據結果來看,家長對“家長微課程”是支持并樂于參與的。
為此,我們根據家長的自身優勢,在問卷星中下設七個主題的選課體系。家長志愿者可以根據自身優勢,自主申報參與課程開發,每月一課時,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組織實施。
學校則通過問卷星的大數據分析,確立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我們在掌握一手數據的基礎上,建立班級“家長微課程資源庫”,之后由家長確立授課單之后進行第一輪授課。然后挑選優秀課例,匯總到“校級家長微課程資源庫”,由學校其他班級邀約選課,進行第二輪授課。
可以說,“互聯網+”“家長微課程”的探索,構建了一個家長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教育平臺,實現了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邊融合,增強了家校合力。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發“家長微課程”,既能整合互聯網快速傳播的優勢和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勢,又能培育家校共育新生態,讓家校共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學校在“家長微課程”的開發和實踐中,注重課程的系統化、系列化研究。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微中取精,將小學1~6年級分成三個階段,創設了“認識自我——溝通合作——感恩成長”系列。這樣三個層層遞進的“家長微課程”開發體系,開發了優質的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目的是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意識,給學生創設一個無邊界的學習環境。
分年段、分層級、分主題地開發課程,讓“家長微課程”逐步形成系統,更有利于課程的開展實施。既滿足了不同階段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也有利于實現家校共贏。
傳統的家校合作模式更多的是以學校為主體,形式相對單一,主要是家長會、家訪、家長委員會等,分享經驗的基本上是學校教師和家長委員會成員,受眾面小,效果也不是特別好。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全國上下開始進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創新嘗試,線上“家長微課程”的開發就是家校共育的創新成果。它打破了傳統的線下“家長微課程”的壁壘,場地不再局限于教室中,而是無限延伸到家庭和社會中,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釘釘、QQ、騰訊會議等網絡通信工具,共享優秀的家校合作理念和經驗。在微中創新,在云端溝通中共育新人。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4.5%。互聯網的普及,促進了線上“家長微課程”的開發。學校德育課題小組重新發布線上問卷調查,根據大數據分析,聚焦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睿智爸媽云端行”釘釘直播群,邀請優秀家長進行授課,開發了《生氣時候怎么辦?——關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感受愛與希望的力量》《穿過生命散發的芬芳》等線上“家長微課程”,形成了云端“授課時間、授課家長、授課內容、聽課人群”等課程信息在內的“家長微課程”體系表。與此同時,借助釘釘的多群聯播和回放的功能,加強了優秀“家長微課程”的推廣,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獲益。“家長微課程”微信公眾號的開發,也進一步推動了線上“家長微課程”的宣傳和傳播,我們通過“家長微課程”公眾號,推送課程相關視頻和報道,讓更多的家長了解線上家長微課程的課程表、課程的實施過程,真正做到根據家長需求、以生為本,辦具有本校特色的“家長微課程”。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積極開發“家長微課程”,能更有效地培植家校共育新生態。我們在微中求索,在微中取精,在微中創新,不斷形成分層級、多元化的“家長微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