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平縣彭集街道中學 劉建志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踐行立德樹人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尤其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不易服從管教。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融入立德樹人的理念,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和功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思想素質,逐漸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價值,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最終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立德樹人,就是要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用正面教育去引導學生、感化學生和激勵學生,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人格品質,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讓學生成為守公德、明大德的合格社會公民。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學生的思想和心理上逐漸表現出獨立性、叛逆性,但是缺乏足夠生活經驗和閱歷的他們,面對周圍紛繁復雜的信息難以做出準確的辨別。再加上情感方面不夠穩定,情緒變化十分快,可以說整體的認知相當于半成熟的敏感時期。因此,這個階段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是至關重要的,將立德樹人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更利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意識,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促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禮貌待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取向,從而成為一名知法、遵法和守法的好公民,以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雖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存在大量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內容,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多教師就會忽略一些考試的重點內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沒有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因此,想要充分發揮出立德樹人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積極作用,就需要教師徹底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在備課時能夠全方面地解讀教材,無論是考試的內容,抑或是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有益的內容,都需要進行準確的判斷,保障學生能在掌握政治知識的同時,獲得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與法治資源,能夠與當今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效性。
比如教學“誠信是金”一課時,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確誠信的意義及重要性,引導學生將誠信作為立身之本的人生追求,能夠對人守信、對事負責。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生活中一些誠信與不誠信的行為,進行鮮明的對比,幫助學生進一步去感知誠信,例如:正面案例“海爾的傳奇”事件,張瑞敏砸冰箱砸出了海爾的質量和信譽,砸出了國際化的海爾集團;而反面案例中的“金華火腿”,其不法廠家為了一時的利益做出的不守信用行為而面臨了生死存亡危機。正反事例的對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誠信的基本要求,就是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感受誠信是每個人立足社會的通行證。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每個學生都存在顯著的個性差異,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誤導和影響。如若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正確,就可能導致學生誤入歧途。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和價值,能夠針對學生的不良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有效整合課本的內容和教育資源,創新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質。比如,對于家庭結構不完整的學生,教師要增加與這類學生的互動,給予學生更多的溫暖和關愛;對于調皮搗蛋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校園中犯罪的事實,幫助學生學會遵法、守法,逐漸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從而確保每一位學生的和諧相處。
例如教學“對不良誘惑說‘不’”一課時,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和信心,學會依靠家長、教師和朋友抵制不良誘惑,逐步形成自主抵抗誘惑的能力,能夠運用辯證思維分析事物。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誘惑及其危害,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共同探討戰勝誘惑的方法,比如“奧德賽船長戰勝女巫”的故事,讓學生去理解奧德賽船長靠什么使船順利通過海峽?并且,教師可以就當下學生的網絡成癮問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定抗拒網絡誘惑的計劃書,從而促使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各種不良誘惑說“不”,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修養,使其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發揮立德樹人的影響,就要加強對學生的體驗,充分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增強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可以構建出有關生態文明的立德樹人教學情境,這樣,學生在相關的實踐活動中,更易于汲取具有價值的知識,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道德與法治內容,進一步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修養,促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實現生態行為和思想意識的內化,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能夠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道德修養,最終實現學生的全方面成長。教師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立德樹人理念有效結合,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加強學生對德育的認知和認同,真正將德育知識內化于心,并且上升到道德行為,從而幫助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