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霞俊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例,探索有利于促進學生理解并掌握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的教學方法,以期為學生后續汽車構造課程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關鍵詞: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 ? 發動機工作原理? ? 教學實踐
現代汽車發動機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動力也越來越強勁,氣缸的排列形式由直列式發展為V型式、水平對置式及W型式。而技校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如何把枯燥難懂的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向學生講解清楚,是汽修專業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思考,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向學生講清楚以下三個問題:第一,發動機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多缸發動機的出現是歷史必然。第三,安排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時應遵循的原則。講解清楚這三個問題后,通過分析典型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實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培養汽修專業學生核心素養。
一、發動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現代汽車廣泛應用往復活塞式內燃機(四沖程發動機),所用燃料主要是汽油、柴油等。由于所用燃料性能不同,可燃混合氣形成和著火的方式也不同。汽油的著火點較高,與空氣混合后需點火燃燒,因此,汽油機可燃混合氣的主要形成方式是缸外混合,在進氣行程中可燃混合氣從進氣門進入燃燒室,在壓縮末期由火花塞點火燃燒。而柴油的著火點較低,在密封空間與空氣混合后壓縮自行燃燒,所以柴油機可燃混合氣的形成是缸內混合,在進氣行程中從進氣門進入的是新鮮空氣,在壓縮末期由噴油器噴入柴油,邊噴邊自行燃燒。綜上所述,汽油機和柴油機在工作原理上存在差異。
(一)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四沖程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包括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行程,每個行程持續180o,即曲軸轉半周。要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曲軸需要轉兩周,進、排氣門各打開一次,新鮮可燃混合氣從進氣門進入,火花塞點火燃燒,燃燒后的廢氣從排氣門排出,同時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如此周而復始。
(二)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循環也包括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行程,每個行程持續180 o,即曲軸轉半周。要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曲軸需要轉兩周,進、排氣門各打開一次,新鮮空氣在進氣行程從進氣門進入,霧狀柴油在壓縮末期由噴油器噴入燃燒室,邊噴邊燃燒,燃燒后的廢氣從排氣門排出,同時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柴油機的工作過程即該工作的循環往復。
二、廣泛采用多缸發動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
由汽油機的工作原理可知,一個工作循環中只有做功行程是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另外三個行程都是消耗機械能的,即曲軸轉兩圈,只有半圈做功,運轉平穩性較差。而功率越大,平穩性越差。隨著汽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需要的扭矩更大,功率也就越大,單純靠單缸發動機通過增大缸徑已經不能適應需求,多缸發動機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多缸發動機的做功行程為各缸按順序交替做功,缸數越多,做功間隔角越小,參與做功的氣缸越多,發動機運轉越平穩。
三、安排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時應盡量遵循的原則
多缸發動機是指有兩個以上相同氣缸的發動機,各缸的活塞連桿組連接在同一根曲軸上。多缸發動機中的單個氣缸是按單缸發動機工作的,即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多缸發動機為了運轉平穩,需要有序做功,即曲軸轉兩圈各缸按順序交替做功一次。在安排發動機工作順序時應盡量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使連續做功的兩缸盡可能相距遠些,以減輕主軸承的載荷,避免在進氣過程中發生相鄰兩缸進氣門同時打開,出現“搶氣”現象,影響發動機的充氣效率。
第二,各氣缸的做功間隔應該相等,以利于發動機運轉平穩。在發動機完成一個工作循環的曲軸轉角內,每個氣缸都應做功一次,氣缸數為i的四沖程發動機,做功間隔角為720o/i(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曲軸應轉兩周,即360o×2=720o)。
第三,如果是V型排列的發動機,則左右兩列氣缸應交替做功。
四、安排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的課堂教學實踐
(一)四沖程直列四缸發動機工作順序(以1-3-4-2為例)
四沖程直列四缸發動機,曲軸轉兩周(720o),四缸全部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按1-3-4-2的順序有序做功。滿足連續做功的兩缸盡可能遠一些的原則,各缸的做功間隔相等,曲軸轉角均為180 o,即第一缸開始做功,然后是第三缸和第四缸做功,最后是第二缸做功。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完成發動機的工作過程。
(二)四沖程直列六缸發動機工作順序(以1-5-3-6-2-4為例)
四沖程直列六缸發動機,曲軸轉兩周(720o)完成一個工作循環(進氣→壓縮→做功→排氣),按1-5-3-6-2-4的順序有序做功。滿足連續做功的兩缸盡可能遠一些的原則,各缸的做功間隔相等,曲軸轉角均為120 o,即第一缸開始做功120 o后第五缸跟著做功(持續120o),然后是第三缸、第六缸、第二缸,最后是第四缸。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完成發動機的工作過程。
(三)四沖程V型排列八缸發動機工作順序(以1-8-4-3-6-5-7-2為例)
四沖程V型排列八缸發動機,曲軸轉兩周(720o)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按1-8-4-3-6-5-7-2的順序有序做功,各缸的做功間隔相等,均為90o,即第一缸開始做功,第二缸最后完成。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完成發動機的工作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將只是由教師講課、演示,慢慢轉變為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動手操作、不斷提問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枯燥乏味的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最終達到讓學生有效學習多缸發動機工作順序知識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汽車構造 [M].2版.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杭州市富陽區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