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楠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因此,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老師將“學生本位”教學理念引入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本位”;應用價值;策略
一、“學生本位”內涵及應用的價值
第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本位”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老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等,老師會根據實際教學目標向學生設定合理的學習任務,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們通過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此期間,老師要尤為關注班級中后進生的學習動態,給予他們及時的啟發和引導,確保他們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第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個性發展。“學生本位”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教學原則,老師在教學中會設計與學生需求相符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參與其中時,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發展,這將能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奠基。
二、“學生本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本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會成為學習的主人,其自主學習的機會會不斷增多,不僅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還能夠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老師在課前教學時,必須對教學活動精心設計,以便于課中按照計劃有序推進,保障其培養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模式正契合“學生本位”教學理念,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設計創新的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驗證,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效果。學生在探究知識、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老師不要對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干預,只要學生能對此部分內容透徹學習,對其價值充分感知即可,這將能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奠基。
(三)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學生本位”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正契合此要求。老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要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基本原則,并要求各小組選擇出一個組長,組長做好科學的分工,這將能保障合作學習的效果。比如針對應用題教學中,由于好多題目都有多種解法,老師就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以這樣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真正讓學生合作學習中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學生本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從自學、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教學活動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綜合能力及素養,讓學生獲得越來越全面的發展。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袁夢. 追尋學生為本的小學數學“幸福課堂”[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8):59.
[2]耿雅蘭. 小學數學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研究[J]. 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S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