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姜曉靜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葉梅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大東英才學校
在健康中國理念下,廣元市中小學校要積極響應并做出改變,重視學生自身健康成長,不斷增強體質。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保持健康身體狀態,才能更好地學習,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將健康中國理念融入教學工作中去,加強學生自身鍛煉,增強綜合素質,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健康中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來的,人民健康關系到國家發展,所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積極開展全民健康工作。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短短幾十年內實現了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同時疾病發生率在不斷增高,例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為了增強全民體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投入到學習、生活、工作中去[1]。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要保證身體健康,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健康中國”理念,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除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外,還要加強運動鍛煉,不斷提高身體素質,更好投入到學習中去。健康中國的提出在社會中營造出良好氛圍,讓人民群眾更加重視體育鍛煉,強化自身健康意識,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采用實地調查的方法,對廣元市多所中小學校展開調查,對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高。一是肥胖問題突出。現代人們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飲食上提供充足營養。部分學生存在不良飲食習慣,例如不喜歡吃青菜,經常吃肉,再加上平時缺乏鍛煉,身材便會變得越來越胖[2]。二是身體素質較差。在體育課上,學生跑完步后都氣喘吁吁,跳遠、引體向上等項目測試合格率比較低,有效反映了學生體質比較差。三是容易患病。家長們對孩子平日里都百般呵護,由于不參與鍛煉,導致自身抵抗力比較差。調查發現,特別是在春冬季節,學生處于患病的高發期,不僅影響到正常學習,而且身體狀況會變得越來越差。針對廣元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問題要引起足夠重視,采用科學合理方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實現健康的成長。
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千百年來,人們認為只有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才能在社會中立足。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非常重視他們的學習,從小就嚴格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大部分學校一周只有1~2 節體育課,時間非常優先,學生很難得到有效鍛煉,是身體素質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部分家長認為體育課就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去學習文化課,使得學生缺乏運動環境。傳統教育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在短時間內很難轉變,體育鍛煉無法受到重視。有的學校在臨近考試時,為了讓學生有更多復習時間,甚至會占用體育課。目前競爭比較激烈,為了讓學生考入更好的學校,要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知識學習中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雖然學生可以考出好成績,但身體素質普遍較差,不利于自身發展。中小學生處于身體發育關鍵時期,因此要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他們的重要性,創新教育理念,不斷增強學生體質。
忽視體育教學。對于中小學生而言,體育教學是開展鍛煉的重要途徑,參與到運動中去,有助于增強體質。廣元市很多中小學校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很難進行有效鍛煉,對健康成長會產生一定影響。教學方式單一。在體育課上,教師簡單交代后學生就自由活動,并沒有開展針對性訓練,因此體質也就很難有所提升。例如在學習投籃姿勢時,教師演示后學生就自己去練習,過程中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習積極性。
教學資源匱乏。體育活動需要借助器材來開展,但器材方面存在數量不足、破舊等問題,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特別是農村地區,由于對體育教學經費投入比較少,沒有建立起完善基礎設施,成為體育教學開展的限制性因素。教學理念落后。部分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就是讓學生進行放松,考慮到他們年齡比較小,沒有必要開展訓練。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必須要發揮出體育教學的作用,調動起其參與積極性,在鍛煉中提高身體素質[3]。
學生自身問題。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和他們自身有著密切聯系,大部分學生都將時間用在學習上,日常中缺乏鍛煉。不難發現,很多小學生都已經戴上了眼鏡,在平時長時間玩手機、平板電腦等,養成不良用眼習慣。飲食不規律,喜歡吃零食,營養狀況差,時間一長體質就會下降。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生認為考試中取得高分數才是最重要的,是否參與體育鍛煉則無關緊要,即使周末有時間也不會去鍛煉,而是用在打游戲、看電影上。中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自身健康問題不夠重視,即使身體狀況變差也依然保持現有生活習慣,并不會做出改變。想要增強學生體質,他們自己必須要行動起來,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在鍛煉中強化身體素質,以良好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在健康中國理念下要注重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第一步應該轉變理念,讓學生、教師、家長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給予更多的關注,才能更好落實下去。首先要創建良好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會產生積極影響,相關部門要加快社區、街道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4]。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也會被調動起來,增強自身運動意識,不斷提高身體素質。其次加快升學體制改革。除了對文化課考核外,要適當增加體育成績所占比例,會引起學生的重視,自然會投入到運動中來。最后家長要發揮出模范帶頭的作用。家長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所以要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在良好家庭氛圍影響下,學生參與運動的自主性會大大提升。健康是最寶貴的財富,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去學習,中小學生要明確健康的重要性,和自身成長聯系起來,促進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堅持下去體質狀況會得到明顯改善。
隨著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重視,廣元市中小學校針對提升學生體質展開了研究并積極開展相關活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沒有將健康理念落實下去,形式化問題比較嚴重,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對學生自身的影響并不是很大。要采用多種手段將健康理念落實下去,借助學校廣播、會議等加強對健康的宣傳,引起全校師生的重視,主動參與到鍛煉中去,營造出良好運動氛圍。創建完善學校運動環境,加大對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當處于專業運動環境中,學生會保持較高熱情,在揮灑汗水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定期開展運動比賽,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在比賽中勇爭第一,同時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健康中國的口號不是口頭上說說那么簡單,要采用多種方法落實下去,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強自身鍛煉,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5]。
凡事貴在堅持,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取得成功必須要堅持下去,有足夠的耐心,頑強的意志力。體育鍛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要養成良好習慣,在訓練中提升水平,改善自身健康狀況。體育課時間比較短,學生很難進行有效鍛煉,所以在課后要加強練習,充分利用周末、暑假等時間,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運動計劃,例如每天跑步半小時、打籃球二十分鐘等,堅持下去會看到明顯成效。中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要促進良好習慣養成,今后才能更好地鍛煉,增強自身自律意識。另外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飲食要合理搭配,不能挑食,少吃零食。養成良好用眼習慣,注意勞逸結合,讓自身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精神狀態。良好習慣對學生會產生重要影響,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朝著預期目標前進。
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傳授,明白生命在于運動的道理,只有參與鍛煉才能保持健康體質。例如可以在課堂上給他們講一些著名運動員的故事,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念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難關,學習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受體育文化的偉大。創新體育活動教學。教師要認真分析中小學生身心特點,采取有效教學策略,調動起參與積極性。例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體育游戲,讓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大到寓教于樂效果,激發出運動熱情。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不斷提高身體素質[6]。
綜上所述,本文以廣元市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健康中國理念下,提高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的關注。為了強化學生健康意識,要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入手去做,創建出良好運動環境,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升中小學生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快樂地成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