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艷 玉溪師范學院
學生在參加體育訓練的過程中,運動損傷是影響其訓練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運動損傷不但會影響學生體育訓練活動的正常進行,從而限制其運動技能的提升,同時還會在體育運動比賽中影響其正常水平的發揮。學生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既有偶然性的,也有必然性的。例如,體育訓練中的監督、管理、組織等方面存在不夠合理的問題,這些都是導致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因而有必要加強對學校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與預防措施的研究,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為學生體育訓練活動的參加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
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與訓練活動中,由于自身專業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對學生的體育訓練活動缺乏足夠科學的指導。而且一些體育教師缺乏足夠的安全保護意識,在開展體育訓練活動之前,沒有做好相應的運動損傷預防措施,從而導致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經常性地發生各種運動損傷。而學生在產生運動損傷之后,通常也難以準確地認識到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甚至還會因為治療不及時而導致傷病惡化的現象。
不管是開展哪一項體育項目,在正式開展之前,都有必要進行適當的熱身活動,這也是降低運動損傷發生概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學的熱身活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學生肌肉拉傷、關節損傷等現象的發生,從而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體育訓練活動。體育教師在開展熱身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一些常規的拉伸運動、壓腿動作等,以保證熱身活動的有序開展。然而根據對當前我國學校體育訓練情況的研究發現,我國多數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普遍對熱身活動缺乏足夠的重視,在訓練之前并沒有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熱身活動,盡管一些體育教師適當地融入了一些熱身活動,但是由于訓練形式單一、訓練時間不足等原因,通常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這為之后訓練活動的安全開展埋下了一定的隱患。
素質教育背景下,隨著我國各大學校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然而,由于一些體育教師對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與開展力度都不夠,在教學訓練中通常抱著一定的僥幸心理,并存在著一些急于求成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的安全意識也難以得到有效增強,這就導致體育訓練中學生通常出現各種運動損傷的問題。長此以往,不僅容易降低學生訓練的興趣,甚至還會使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害怕、抵觸等心理,通常是被動地、不情愿地參加體育訓練活動,這又進一步增加了運動損傷的產生概率。
體育運動訓練中,體育教師應該增加對運動損傷防護的重視,注重學生安全防護意識的增強。首先,在體育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運動損傷形成正確的認知,對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種類、特征、預防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治療措施等進行充分全面的認識,以增加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重視,充分認識到運動損傷可能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其次,在體育運動的日常訓練中,體育教師應該經常性地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加強紀律教育,以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安全防范意識,最后,還應該將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滲透到日常訓練中,并注重學生堅韌頑強、吃苦耐勞等意志品質的培養。
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活動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以免在正式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從而保證學生體育訓練活動的有序開展。具體而言,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之后的訓練項目與比賽項目等情況,來對前期的準備工作制定相應的計劃,在制定準備工作計劃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氣候條件、學生精神狀態、訓練場地、比賽情況等,合理控制前期準備活動的時間,如果訓練強度大、訓練時間長、溫度比較低、學生精神狀態不佳等,就應該適當增加前期準備活動的時間;相反,就應該適當減少準備活動的時間。另外,在進行前期準備活動時,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學生身體發熱或者輕微出汗為佳,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對于已經有運動損傷的部位,可以采用間歇式訓練的方式進行。
在我國學校體育訓練活動中,相關部門與機構應該加強學生的醫務監督工作,以盡可能地避免學生體育訓練損傷的發生,或者盡量降低運動損傷對學生身心素質所造成的傷害。具體而言,在正式開展體育訓練活動的時候,學校應該在訓練場的相應位置配備足夠的醫務人員,當學生出現一些有可能造成身體損傷的動作或者現象時,醫務人員應該及時予以制止,以盡可能地避免傷害事件的發生。對于已經發生的傷害事件,醫務人員應該及時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以將傷害事件所造成的損失盡量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另外,學校應該根據不同體育訓練項目發放相應的醫藥箱,其中放置一些常用藥品,以備不時之需。除此之外,體育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運動損傷進行自我觀察與獨立處理的能力,特別是對于一些存在輕微損傷的學生,相關人員應該及時為其提供一些科學的康復建議,并促進其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
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訓練活動的科學性,合理控制體育訓練的強度與負荷,盡量不超過學生的身體負荷與體育能力,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強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減少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的發生。對體育訓練活動進行科學組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體育教師應該根據體育訓練內容與訓練時間等,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制定出科學合理且具體的訓練計劃,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項目的動作要領,又有利于體育訓練活動的有效開展。其次,體育教師應該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注重訓練活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盡量不要只采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對學生某一部位進行集中性訓練。因為這樣的訓練方式很容易對學生的身體局部造成超負荷傷害。特別是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或者體育基礎較弱的學生,在進行強度較大的訓練時,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因此,教師應該適當降低訓練負荷,根據學生的身體機能狀況及其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逐步增加訓練強度,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對其進行訓練。最后,體育教師在教授學生一些新的技術動作時,應該先對動作進行規范準確且完整地示范,然后再對動作進行分解,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來進行講解,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從而避免由于技術動作不規范或者急功近利思想而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通過對運動創傷學科與體療康復措施的應用,為學生體育訓練活動的開展與體質健康的促進提供足夠的保障。學生在參加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其運動系統有時會出現一些急性或者慢性損傷,在對這些損傷進行診斷與治療的過程中,主要從學生的骨骼發育與機體功能創傷等方面進行。另外,在體育訓練中,不同特征的體育項目所產生的運動損傷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相關人員應該根據體育項目特征、運動損傷形成機理等情況,積極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例如,在體育訓練中,學生的踝關節是損傷發生概率相對較高的部位,因此,學校領導、體育教師以及其他相關人員應該加大對學生踝關節的保護力度,既要保證學生運動技巧的提升,更要保證學生運動的安全性,盡可能地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體療康復主要是相關醫護人員利用先進的醫療器械與相關技術對學生的運動損傷進行一系列治療與恢復的措施,以對學生因為運動損傷而失去的一些運動功能進行修復與重建,并根據不同損傷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與運動處方,以降低運動損傷再次發生的概率。在運動損傷治療的初期階段,以積極治療為主要內容;在運動損傷的干預階段,主要對之后的體育訓練過程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優化,以避免運動損傷的再次發生;在體育訓練期間,主要幫助學生對保護帶等安全防護工具進行合理使用,以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除了需要掌握專業的體育運動技術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運動營養知識,為學生的體育訓練提供科學的營養指導,通過對運動營養方案的科學制定與落實,幫助學生及時補充足夠的營養,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增強,促進學生運動損傷的快速恢復。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明白,不同營養物質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不同作用,應該合理選擇營養物質的種類,科學控制營養物質的攝入量,既不能攝入不足,也不能攝入過多,否則,都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體育教師應該保證學生運動營養物質供給的科學性、合理性與針對性。另外,學校應該定期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技能水平測試活動,并構建相應的健康檔案,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運動方案。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定期開展知識講座活動,以向學生講授醫療保健、衛生理論、運動技巧、運動康復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應該對經常發生的運動損傷種類進行全面統計與分析,從營養搭配的角度為學生制定有效的損傷預防方案,從而降低運動損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