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要:農業生產時會產生大量廢棄物,如秸稈、牲畜糞便等。需要做好這些廢棄物的處理工作,有效控制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文中選擇農業廢棄物處理為著手點,分析廢棄物處理現狀及面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給出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理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農業廢棄物;處理現狀;解決措施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與畜牧養殖大國,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主要手段依然是種植與養殖。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集約化與現代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農業廢棄物呈現出每年增加的趨勢。推進農業廢棄物處理水平提升,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1 農業廢棄物處理的重要性
1.1 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
對于有限的自然資源而言,提升利用率需要結合多個方面的因素。生態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農業生產的污染問題。通過對農業生產污染源頭控制,合理利用農業生產資源,可以實現剩余資源的大限度利用,提升資源的使用量,為后續的農業發展提供力量。
1.2 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學發展方案的制定,明確農業產業問題,結合區域農業發展特點,制定相應發展方案,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具體可以通過市場采集樣本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確定適合本區域的農業發展模式。
1.3 實現農業產業高效發展
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水平和管理手段。在應用科學技術時,需要做好因地制宜工作,在不同區域中形成特色農業。結合農業發展方向,及時對生產方案調整,保證經濟效益,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分析外部環境,利用國家政策,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
2 農業廢棄物處理現狀的分析
2.1 農業廢棄物處理重視度不足
當前我國對農業廢棄物數量缺少準確的數據與記錄,不同部門的數據存在較大差距。而且國內缺少完整的農業廢棄物利用法律法規,農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農產品的生產,但卻存在忽視農業廢棄物利用的情況。
同時,現有的農業廢物管理系統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就談不上預警和監測系統的功能。
2.2 農業廢棄物利用技術的落后
雖然我國農業廢棄物利用方面有著悠久歷史,但卻缺少創新性技術,現有很多技術普及價值偏低,造成農業廢棄物利用率偏低。
如,秸稈利用時,大部分地區依然采取直接燃燒或返回現場的情況,利用技術較為落后。
2.3 設施農業廢棄物處理效率低
設施農業廢棄物在農業生產中起著能源作用,中間環節需要經過很多個處理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消耗相應的機械、勞動力等成本,中間環節是處理成本最多的,而廢棄物處理產品附加值較低,無法有效抵消處理和利用的成本。
而且,農業廢棄物處理時較為依賴政府推廣或科技項目支持。
3 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理質量的措施
3.1 強化農牧養殖綠色化發展
為全面提升大規模養殖的質量,保證動物疫情防疫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需要根據動物各階段實際生長發育需求為其選擇合適的飼料和藥物進行喂養和防治,要做到科學選擇,避免盲從。實際上,在動物生長發育各階段中,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因此養殖人員需要根據不同情況慎重選擇,確保動物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全面發育和成長。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做好動物飼料的生產和監察工作,通過微量元素篩查、營養成分檢測等,為養殖戶提供科學合理的飼料搭配,并結合優質草源,推動多元化喂養模式的開展。
另外,對于動物藥品的選擇,一定要科學,針對動物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觀察,并且在正規獸醫店購買,切不能貪便宜買假貨。而且需要在獸醫的指導下科學用藥,避免過量出現反效果或者藥量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在進行動物疫情防治過程中,還要注意其免疫力的提升,以此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農牧養殖的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糞污,進行沼氣發酵處理,并將沼氣用于照明、燃氣、發電等,而產生的沼液、沼渣,則可當做漁業飼料和農作物肥料,漁業產品和農作物在收獲后,既可以在市場進行售賣,也能作為畜禽飼料,提升綜合效益。在這個循環過程中,通過處理糞污,降低了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畜禽、沼氣、水產、農作物等多重經濟效益也得到體現,對于我國生態系統的恢復與改善也具有重要意義。
3.2 推廣有機種植技術,降低對生態環境影響
3.2.1 完善有機栽培技術推廣工作
一方面,農業部門需要與相關部門保持聯系,共同制定技術推廣的策略,重視宣傳實踐,確保技術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還應該保持與農業企業的聯系,從而為栽培人員提供實際的技術指導,保證農作物的產量。最終根據農業企業的實踐反饋情況,及時對相關的技術進行更新,進一步提升技術與農業條件的匹配性。
3.2.2 定期開展有機栽培技術培訓工作
農業種植中推廣有機栽培技術時,還應該重視對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講座的方式,講解當前有機栽培技術。
農業種植還應該聘請技術專家,借助網絡宣傳的方式讓農業生產企業進一步理解有機栽培技術的重要性,從而讓先進的有機栽培技術為農業種植服務,提升經濟效益。對于農業部門還應該制定相應的獎勵和扶持政策,從而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有機栽培技術的學習,提升技術的應用水平。
3.2.3 重視技術推廣隊伍建設
農業種植中有機栽培技術推廣離不開人,而這些人主要指相關技術推廣人員,技術推廣人員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推廣效果。
在工作剛開始階段,技術推廣人員可以先由技術人員進行暫代,待培養出合格的推廣人員后再進行替換。技術人員不僅熟悉了解整個研究過程,在推廣過程中傳達的內容更科學、準確、具有信服力,能結合自身工作內容隨機應變,舉例更加切近實際,促進基層有機栽培技術的高效發展。
3.3 推進綠色農業建設
3.3.1 做好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科技素養
綠色農業建設的主體就是農民,也是綠色農業生產的主要參與者,要想綠色農業發展,必須要提高農民的生態意識。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農民生產觀念落后,不能準確理解“綠色農業”,這就需要發揮政府導向作用。政府需要提高綠色農業的宣傳力度,促進農民科技素質的提升。
首先,要提高各級政府領導干部的生態意識與市場意識,繼而通過制定政策,以政策導向作用引導農民走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其次,重視社會宣傳,利用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渠道,結合綠色農業的成功案例,引導農民認可綠色農業致富的思想;最后,推動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增加關于綠色農業理論、技術培訓的課程內容,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綠色農業人才。
3.3.2 搭建綠色農業的社會服務體系
為了進一步促進并加強綠色農業健康發展,使其處于綠色、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狀態。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國綠色農業方面法律法規和體系建設。根據當前我國綠色農業實際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盡快出臺與之相關的農業技術指導、農業投資和農業貸款類優惠政策及相關制度,對生態農產品的發展市場予以保護和推進,在加快當地轉外地的同時,鼓勵其出口和外銷。
必要情況下,可以根據實際規模設置經營試點,進一步擴大集約型農業經濟的影響力度和范圍,對綠色農業技術進行全面推廣和宣傳,加快技術改革和市場推進,加強對生態農產品的認證速度和市場準入制度,設立對應的保險機制,對種植戶提供經濟保障的同時提供生態補償,確保生態農產品的大范圍推廣、種植和銷售。
3.3.3 引入生態能源型農業經濟模式
值得肯定的是,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貢獻巨大,但在獲取利益的同時,其弊端也在不斷暴露。因此,針對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之間的問題一定要慎重、仔細處理,保證兩者平衡的同時又能協調發展。盡可能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利益增長的情況發生。而且以犧牲生態環境而實現農業經濟增長,其弊端必將是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不僅會導致經濟利益的喪失,甚至引發人類的滅亡,畢竟再多的錢也換不回碧水藍天的美好環境。
在推進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中,要最大限度減少對于現代工業產品的生產制造,通過減少產量來降低化工產品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在綠色農業種植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對現代化工產品的使用,依靠現代農業生態技術,借助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自主完成農業生產和組織行為,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良性、可持續循環。在此過程中,為保證綠色農業種植的自我循環,可借助生態能源進行推動,比如利用太陽能、生物能源等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和能量,以此降低對化工類產品的使用和投入,對綠色農業系統的潛力進行全面挖掘,提升其可循環持續發展的能力。
4 結語
農業廢棄物處理效果,直接影響到農業產業的穩步發展,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廢棄物處理方案。同時,推廣有機種植技術與綠色種植技術,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理質量與效率,有效控制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寸朝文,邵立斌,劉體靖.保山市農業廢棄物處理的經驗及問題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2):37-38,40.
[2] 駱婭君,張耘祎.農業廢棄物機械化處理實踐和探索[J].農機質量與監督,2021(2):15-16.
[3] 朱楓成.農業廢棄物利用的難點和對策[J].農業裝備技術,2021,47(1):35-36.
[4] 刁卓,宋京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探討[J].商業文化,2020(34):16-17.
[5] 王金龍.農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探討[J].節能,2020,39(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