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健 張凱蒙
摘要高職院校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生產勞動專業技能的培訓,這為創新創業教育和勞動教育提供了統一平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既有理論依據又有現實依據,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水平、促進勞動教育與時俱進和優化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時代價值;為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雙創+勞動”教育融合可以采取如下路徑:創新教育模式、設計融合性課程體系、構建多種教育實踐平臺和打造綜合性師資隊伍。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教育 勞動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01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AO Jian, ZHANG Kaimeng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production labor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provides a unified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labor education has both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It has times valu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ote labor educatio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startups and Innovation + Labor" education can take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innovating education mode,desig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building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platforms and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team of teacher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integrate
“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點認為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基礎性作用。[1]勞動是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改造自然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必然存在創新。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共同列為教育的總體培養目標。[2]勞動教育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核心要素和關鍵目標,這為職業教育的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2020年7月,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指出,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皆需勞動,勞動是人類特有的基本社會實踐活動。以學生為對象,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使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就是勞動教育。[3]勞動是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唯一過程,勞動教育培養勞動精神的關鍵載體。由此可見,勞動教育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必須貫穿始終。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四個具有”,即具有清晰的創新創業意識,具有符合客觀規律的創新創業思維,具有獨立思考并敢于革舊立新的創新創業精神,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十九大報告提出,“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4]這為創新型勞動提供了政策性引導。2020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始終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5]其中五個“有利于”闡述了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創業的迫切需求。由此,創新創業教育在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則顯得尤為重要。
新時代賦予勞動教育新的內涵,新時代對創新創業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教育主要培養面向勞動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勞動教育則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實現“勞動創新,創新勞動”一體化培養,對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依據
1.1理論依據
要求,要在人才培養全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持續推進思政教育、職業技能教育以及體美勞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密切結合,從而形成五育并舉,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層次推向更高。通過升級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引全國院校領創新創業發展,在新時期新階段取得更大的成績。[6]因此,加快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既是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關鍵任務,也是打造“五育平臺”的關鍵路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增強學生的誠實勞動意識,持續提高勞動技能,豐富職業經驗,從而從根本上提升社會適應能力,進而提升就業能力與創業水平,提升就業創業能力。[7]由此,躬身實踐可檢驗真理,實踐勞動有助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同時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又能在學生勞動素養的提高中起到關鍵作用。可見,在高校勞動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十分必要。
1.2現實依據
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內容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終極目標是企業家精神。真正的企業家不僅能創造利潤,還必須具有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財富觀,擁有回報社會的理念、誠信勤儉的作風和克制節儉的習慣。[8]麥可思與中國人事科學院合作的大學畢業生創業跟蹤研究顯示大學生創業者認為比較重要的創業素質中,創新意識占比51.1%、吃苦耐勞46.8%、挑戰精神33.3%,而敬業精神和社會道德排在最后兩位,分別為11.0%和5.1%。[9]數據說明大學生創業者對敬業精神和社會道德的重視明顯不夠,只注重實現個人利益價值,缺少社會責任感,敬業精神等,對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內涵理解有偏差。新時代勞動教育內涵豐富,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勞動的價值取向已經從主要的物質追求轉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勞動的本質又有了新的要義,“真善美”與“創新創造”逐漸成為勞動的內在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的核心要義之一為:新時期,新要求,要在廣大學生團體中培育弘揚勞動精神,要讓學生們認識到勞動是最崇高的,勞動是最光榮的,勞動是最偉大的,要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2]由此可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是現實發展需要。
2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時代價值
2.1提高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所謂創新創業教育,其本質是通過“理論+實踐”雙向融合的途徑來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是一種實用教育和素質教育。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雖然專設了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即創新學院。主要做法是通過創新創業通識課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授課內容過于理論化,授課手段傳統單一,使學生感到創新創業課堂空虛無實,學生無法通過雙創教育課程迸發創新火花及激起創新熱情,最終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就會使創新創業回歸實踐本位,在實踐中以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武裝學生,實現德技雙修。通過沉浸式體驗活動解決大學生思維不成熟、缺少艱苦奮斗精神的弊病,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養,進一步在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下培養創新創業思維,從而著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為日后職業生涯埋下創新的火種,為未來創業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2.2促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時俱進
高職勞動教育不僅是指從事具體的勞動實踐活動,也包括學生社會公德、職業理想、社會責任感等勞動價值觀的培養,是智力與體力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勞動教育要跟隨社會時代新發展,開展多種形式符合時代整體價值觀的教育活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一方面在創新驅動新形勢下,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豐富勞動教育途徑、方法,擴大勞動教育研究對象,完善勞動教育學科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另一方面,現在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時代精神高度吻合,與社會發展高度契合,能夠幫助學生跳出固有勞動觀念,打破勞動就是機械式體力勞動的舊思維,形成勞動創造觀念,這樣才能使勞動教育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彰顯勞動教育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2.3優化新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包括更加注重以德為先、更加注重全面發展、更加注重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等。[10]由此,高職院校需要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三全育人”目標。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全”,即“德、智、體、美、勞”五維并重,而勞動教育是目前育人短板,尤其在高職院校,由于實踐性課程占比超過50%,勞動教育更應該是重中之重。由此,高職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持續滲透勞動教育元素及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專業課程教學理念,將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學融合,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一方面,勞動教育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對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價值引領,特別是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精神引領意義重大,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實踐接軌的本質屬性,賦予勞動教育形式上的多樣化和內容上的時代性。通過融合能提升高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和系統性,從而推進人次培養模式的優化與改革,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途徑
在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任務具有一致性,兩者的教學模式具有互通性,課程體系具有關聯性,教育實踐平臺具有統一性,師資隊伍具有互借性,由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融合途徑。
3.1創新“創新創業+勞動”教育培養模式
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要注重以學生為本的頂層設計,從學生的興趣及利益為著力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一是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個體成長環境多樣性,總結學生在勞動價值觀、創新精神、學習領悟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針對性制定融合勞動理念與創業精神、創業意識為一體的培養體系,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真正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二是要創新學校各部門合作機制,合理調配學校各部門在創新教育和勞動教育方面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教學院系的專業技術優勢、學生工作部門的學生管理優勢、教務管理部門的課程資源統籌優勢以及人事部門的師資管理優勢等,共同參與創新型勞動教育培養,擰成教育合力,實現創新型勞動教育的最大功效。
3.2設計“創新創業+勞動”教育融合的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在實踐中體現其價值與成效,勞動教育本身就具有實踐屬性,由此構建“三階”遞進式課程體系,“三階”指的是整個教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通識教育階段。在該階段,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創新教育、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等通識課程,使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內涵及勞動的本質;第二階段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勞動”教育融合階段,在通識教育基礎上,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體現專業特色的創新型勞動內容,比如在專業課程實訓環節,操作方法的改進就體現出創新型勞動的影子。另外,在勞動教育課程中加入創新理論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創新本質及創新的勞動屬性,樹立在勞動中創新,在創新中勞動的職業意識;第三階段為綜合實踐階段,借助頂崗實習平臺,引導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勞動,加強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在企業實踐中積累創新型勞動方法,提高自身專業勞動素養,從而有助于學生將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創新性的成果。
3.3構建多種“創新創業+勞動”教育實踐平臺
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都需要在實踐中開展,實踐為兩者融合搭建了統一平臺。因此,創新以勞動為載體,勞動以創新促發展,在積極拓展勞動范疇,圍繞“勞動創新,創新勞動”理念,尋找兩者統一元素,構建一體化實踐平臺,成為實現兩者融合的主要途徑。一是基于學校豐富多樣的學生社團,構建“課外拓展”實踐平臺,豐富學生課外活動,其中包括科技活動已經人文活動。如引領學生參加科技文化節、技術技能培訓講壇、假期社會實踐考察等活動,培養學生勞動熱情,夯實學生勞動基礎,提高學生創新素養;二是基于深度校企合作,構建緊跟行業發展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即“勞動創新”實踐平臺,依托該平臺完善學生頂崗實習方案,在學生頂崗實習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加強創新創業體系中“實踐”環節,彌補校內創新創業教育短板。如引導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中,積極投入企業生產一線,真正實現學生“做中學,學中創”,使學生既能切實提高專業技能,又能親身體驗企業文化,在具體勞動中總結提煉實踐方法,從而為創新創業積累寶貴經驗。三是借助“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構建“創新勞動”平臺。借助網絡技術模擬創新型勞動實踐,以逼真的演變技術讓學生熟悉市場環境、資本運作等,在虛擬環境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勞動知識和技能,促進創新創業思考。
3.4打造“創新創業+勞動”教育綜合性師資隊伍
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具備較深的專業技術知識以及較廣的社會文化閱歷,勞動教育工作要求教師具備較好的勞動素養以及勞動精神,因此兩者課程教學成效主要取決于教師授課水平。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上具有關聯性,在實施平臺上具有統一性,教師可以同時進行兩類課程的教授與指導,實現“1+1>2”的教學效果,這就對教師的授課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師資培訓方面,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加強頂層設計,出臺創新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師資培養體系和完善“雙師型”教師評價體系,體系應能夠促進產教融合和學研融合。一是校內專任教師“走出去”,建設技術技能縱深型專職教師隊伍,針對“創新創業+勞動”教育專設師資培養通道,鼓勵企業設置技術類、管理類等崗位接納學校專任教師進行生產、管理實踐,使教師真正能夠接觸到行業新技術,掌握產業新技能、管理新方法,實現學校教學實踐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行業發展前沿無縫對接;二是校外專家“走進來”,建設階梯式兼職教師隊伍,邀請兩院院士作為專業領域顧問,設立院士工作室,引領學校“創新創業+勞動”教育緊跟科學技術前沿,聘請優秀企業家作為創新創業導師,設立企業導師室,引導學校“創新創業+勞動”教育符合社會需求,引進大國工匠、技能大師作為崗位師傅,促使“創新創業+勞動”教育緊貼崗位一線。總之,采取內培外引,切實提高師資隊伍“創新創業+勞動技能”的綜合教學業務能力,從而在課堂源頭上解決學生學習勞動熱情低以及創新思維弱的問題,讓學生在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下掌握良好的勞動方法,在具體勞動過程中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勞動素養高、創新能力強、能夠適應新時代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
基金項目:2019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青年專項(19ZY021);2019年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項目(19GZ016)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9-09-11(01).
[3]教育部.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 2019-03-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s5987/202007/t20200715_472806.html.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J].前進,2017,(11):4-23.
[5]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EB/OL].(2015-09-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6]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 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N].人民日報,2020-03-27(01).
[8]賈良定,周三多.論企業家精神及其五項修煉[J].南京社會科學, 2006(9):29-35.
[9]周光禮.從就業能力到創業能力:大學生課程的挑戰與應對[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6):28-36.
[10]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 2019-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 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