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摘要經濟全球化推進了國際貿易環境的日新月異,以信息化和多元化為特征的在線學習與線下面對面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深入到各大高校。本文以“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為例,以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及效果評價為主要方向,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54
Practical Research on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of"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YU Huan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Abstract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promoted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online learning and offline face-to-face teaching characterized by informat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major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with the desig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mixed teaching as the main direction.
Key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mixed teaching mode
1當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教學模式亟待改革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很強的專業課程。在筆者所在高校開設已有多年,是經濟與管理學院物流管理、會展、投資、稅收、信用等專業必修課,培養計劃修訂后,成為專業必修課或學位課,每年修讀人數超300人。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等多因素加速了中國雙循環戰略的出臺。國際貿易處于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之中,因而該課程的建設也需要不斷創新。然而,當前該課程在教學上存在著兩大問題:
第一,“線下”教學為主,且重理論輕實踐。在授課過程中,多數教師采用傳統線下面對面教學模式,集中講授該門課程固有的理論內容,不僅在帶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差強人意,也導致模擬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形同虛設。單一教學模式下,理論內容的固化與實務操作的忽視使得該門課程的設置在適應千變萬化的國際貿易大環境之間存在一定困難,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之間有所脫節。
第二,“線上”教學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線下”教學缺陷,卻缺乏線下教學的儀式感。當前教師的線上教學形式主要有直播結合答疑、錄播結合答疑、慕課結合直播和答疑等多種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加之疫情沖擊,各高校采用線上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推進了線上教學的發展。雖然線上教學便于“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這門課實務部分的線上操作,充分體現了學習個性化,但卻缺乏線下教學的儀式感,即線下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的“相互監督”、教師根據學生表情、肢體、語言等“即時調整課堂”、師生間全過程反饋的儀式感有所欠缺。
當前興起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有效解決上述兩大問題。混合教學模式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和“線下”的教學,教師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及“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模式,從而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優勢互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教學模式的設計
筆者所在高校在該門課程上,經管類專業分配64學時,關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我們將其分為課前線上學習、課中線下學習、課后線上學習三個環節,每個環節由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實施任務(如圖1所示)。筆者以“1+2”的比例來分配“線上”和“線下”的教學課時,這樣在學生負擔不大的情況下,高效率完成整個課程所有內容。具體課程的設計闡述如下:
2.1線上教學資源的準備
當前,大量慕課資源和在線平臺等為該課程的在線資源如教學大綱、PPT、視頻資源、案例庫、習題庫等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筆者所在學校通過超星在線學習平臺,有效進行線上資源的整合。
其一,視頻教學前,視頻資源、PPT及案例庫等資料需提前制作,便于學生課前預習。筆者根據進度,將相關知識點剪輯成視頻。以國際貿易理論為例,可細分為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新新貿易理論、貿易保護等相關理論,可以將上述理論分別制作大概30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并配合相關的PPT和案例幫助理解。
其二,視頻教學中,利用彈幕、投票、討論區等功能與學生有效互動,把握課堂質量。在視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平臺與學生互動。筆者主要采用騰訊會議來進行視頻教學,在講授每個知識點前,均會布置搶答題、討論題等,學生在視頻課堂中,也會發布彈幕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講解國際貿易政策等知識點時,需要和現實案例進行相結合,可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尋找案例,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參與到視頻教學中來。
其三,視頻教學后,通過專題訓練和闖關訓練等掌握學生學習動態,輔助學生課后加強訓練。視頻教學后,教師可通過五種形式將教學資源進行細化,學生通過網絡可隨時訪問,結合自己的個人情況可進行自學。一是構建思維導圖,全方位總結本章節內容,幫助學生梳理本章所學脈絡;二是設置闖關訓練題庫,幫助學生把握該章節知識點;三是建立專題訓練題庫,將每章節按照難點、重點、易錯、考研、考證等幾大塊構建題庫,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應的題庫加強訓練;四是設置教師答疑與論壇板塊,方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并開放電子作業板塊,學生可以及時下載與上傳作業,方便教師審閱學生的作業;五是國貿實驗室的充分利用。在前期理論的教學后,后續課程通過在國貿實驗室,通過筆者所在高校的步驚云外貿實訓軟件,讓學生自主模擬國貿業務的不同環節。
2.2合理設計線下教學
主要是通過線下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線下教學,具體是:
其一,講授章節知識。一是從國家層面,使學生學習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新理論、保護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和措施、國際貿易制度等知識;二是從企業層面,使學生學習國際貿易的交易程序、交易條件、交易風濕和交易的法律規范等。
其二,案例分析討論。針對經典案例,安排學生討論分析。

其三,作品展示評價。教師通過安排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分組展示小組作業,并通過小組間和老師的評分對其展示效果進行評定。
3“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混合式教學的效果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可從線上課堂、線下課堂、期末考試三大方面進行。線上課堂方面,教師主要通過在線測試成績、闖關訓練、彈幕互動與討論區活躍度等統計數據來評價教學效果,這部分占比可達25%;線下課堂方面,從平時出勤、課堂表現、發言討論、案例分析討論、作品展示等環節來評價,這部分占比也達25%;期末考試方面,分理論部分和實務部分兩階段考試,第一階段理論考試,可線上考試或紙質閉卷考試,占30%,第二階段實務考試,理論和實務考試各占25%。
綜上,考核成績分配比例為在線課堂(25%)、線下課堂(25%)、期末考試(50%),并依據學生簽到進行適當調整,從多方面綜合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加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混合式教學的建議
其一,強化教師的實踐業務能力,提高混合式教學水平。該課程主要研究國際商品交換的具體過程。具體是從實踐和法律的角度,分析國際商品交換的各種做法,總結國內外實踐經驗,讓學生學會在進出口實踐業務活動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又能符合國際規范。而教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大多為碩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的人員,對于實務操作部分有所欠缺,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利用寒暑假等時間定期組織教師去企業進行實訓,以更豐富的實踐經驗來教授學生。
其二,優化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提出了挑戰。在學習過程中,針對線上學生之間相互抄襲、敷衍了事等潛在行為,教師要通過課堂彈幕、討論區等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反饋情況,進行教學計劃和方式的調整,總結經驗。考核方式偏重學生的表現和學生間的互評,以綜合性評價為主,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建設項目(A01GY21G013-05)
參考文獻
[1]吳文平.探析國際貿易實務“翻轉課堂”模式[J].中國商論,2016,4(35):191-192.
[2]胡梅梅,張雅.《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4(44):67-68.
[3]張含璞.《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探析[J].納稅, 2018,12(21):207.
[4]周媛.基于外貿業務流程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研究[J].才智, 2017,4(23):110.
[5]張楠.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改的幾點建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4(03):36-37.
[6]戰岐林,曾小慧.獨立學院國際貿易理論及實務教學改革探討[J].改革與開放,2015,4(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