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以及學生國際能力的培養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全英文教學課程的建設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掌握半導體相關的國際前沿專業知識,為半導體領域培養賦有創新意識、具備國際視野、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并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筆者梳理了全英文課程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針對全英文教學的師資、學生、教材以及課程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對推進全英文教學課程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建議。筆者基于對“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全英文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反思,總結了“半導體材料與技術”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初步成果。
關鍵詞 全英文教學 半導體材料與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55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all English Teachin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SUN Jian
(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str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national abilit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ll English teaching course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can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international cutting-edg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lated to semiconductor,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internationalvision,abilitytobreakthrough"necktechnology"and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competition for the semiconductor field. The author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ll English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hispaperputsforwar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on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allEnglishteaching curriculum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all English course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all English Teachin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Keywordsfull English teach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1全英文教學課程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以及學生國際能力的培養成為國際高等教育關注的焦點。[1]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我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全新挑戰。建立先進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國際化的高等教育人才是快速提高中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國家已經把培養國際能力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并作為教育教學和課程建設標準。[2]在當今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建設中,全英文教學既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又是人才培養國際化的重要突破口,在國內高校受到廣泛推廣。[3-4]2012年清華大學開設全英文課程124門,2017年復旦大學開設全英文課程~400門,2018年同濟大學開設全英文課程271門,2019年北京大學開設全英文課程460余門。[5]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國內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開展了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專業課的全英文教學是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對于培養高精尖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半導體材料與技術(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課程內容闡述半導體物理特性和相關器件性能,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課程內容涉及半導體物理、材料科學基礎、熱力學與動力學等基礎理論,同時也涉及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的加工過程和產業應用等實踐問題。“半導體材料與技術”課程是半導體科學的理論基礎,是以半導體以及半導體器件中的電子過程為基礎的學科。該課程是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應用物理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專業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前沿性和科研性。開展“半導體材料與技術”課程,對培養學生今后從事光電材料、光伏、電池、芯片等先進電子材料及器件領域以及集成電路設計及制造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從微觀上理解發生在半導體中的宏觀物理現象,理解導致宏觀物理現象的微觀機理;重點掌握半導體材料及器件中的電子狀態及載流子的統計分布規律、輸運理論等相關規律;掌握載流子在輸運過程中所發生的宏觀物理現象;掌握半導體的基本結構及其表面、界面問題。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運用專業知識,從事專業工作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全英文教學課程的建設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掌握半導體相關的國際前沿專業知識,為半導體領域培養具備創新意識、擁有國際化視野、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適應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2全英文課程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世界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國內各重點高校適應國際化辦學、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要,都不失時機地推廣專業課全英文教學,加速與國際接軌。但是,目前國內各高校的全英文課程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涵蓋的領域不是很全面,開設的全英文課程數量依然很有限、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6, 7]
目前我國高校通過人才引進的海歸教師越來越多,他們大部分英語流利、專業知識豐富,但是這些教師對開設全英文課程的積極性不高。這些教師新入職面臨很多考核指標,開設全英文課程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一般老師都是拒絕的,這主要是由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價體系決定的。此外,開設全英文課程需要非常流利的英語,有些海歸教師雖然在母語為英語的國家留學多年,英語水平卻無法達到開設全英文課程的要求。大部分本土教師在課堂講授中英文表達與英語國家教師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現在大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都非常重視英語學習,具有較強的英文閱讀能力,一般來說,英文聽說能力較差。在全英文教學中,作為非母語的英文依然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大障礙。存在的問題包括:英文專業術語含義生僻、學生英文聽說能力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對專業課教學內容的理解難以同步;學生在聽全英文的課程時,不得不把注意力分散到對語言的識別,因此學生容易發生思維疲勞、對知識內容無法深入理解和思考、甚至遺漏學習重點;課堂的師生交流也不可能像中文那樣順暢,不可避免地影響教學效果。
另外,使用中國教材還是英文原版教材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使用中國教材,有利于學生理解課程內容,但是教材翻譯存在比較大的問題;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將英文專業術語原汁原味地呈現給學生,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英文思維,不利之處在于作為非母語的英語作為學習語言給學生理解知識增加了困難。
3推進全英文教學課程建設的建議
作為一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海歸博士,同時具有凝聚態物理國內博士學位,筆者承擔了一門全英文本科生必修課程,至今已具有八年的全英文教學經驗。筆者曾在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學習生活近五年,自認為英文的聽說讀寫不是問題,但是面對全英文教學的教學任務,在備課過程中仍然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基于對“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全英文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反思,對全英文課程建設提出幾點思考:
3.1全英文教學對于教師師資的要求很高
在全英文教學師資的選拔上面,在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留學不適合作為硬性指標,對候選教師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的考量才是最重要的。此外,是否對全英文教學有激情也是需要考慮的方面。最后,只有通過考核的教師才能上崗。全英文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漢語教學,需要耗費任課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調動教師采用全英文進行教學的積極性,可以在年終績效考核時對全英文教學課程的承擔者進行適當獎勵。比如,全英文教學課程學時雙倍計算,在考核和評職稱等環節可以把是否承擔全英文教學課程作為一條備選項,利用全英文教學課程項目進行激勵,等等。此外,學校相關部門(國際合作處、教務處、研究生處、學生處、專業院系等)協同聯動,制訂并實施全英文教學師資的培養計劃。具體方式可以包括學赴全英文教學開展良好的高校學習、校內部培訓、邀請外教同行來校線上線下交流研討等。
3.2全英文教學對學生英語的要求很高


3.3全英文教學教材的選擇
在比較了國內外相關教材以后,選定了SOKasap編著的Principles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作為課程的教材,此教材教學圖例豐富生動,專業詞匯準確。為了適應材料科學于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的需求只選取部分內容,并對相應內容做適應性調整。而且,目前筆者根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特征、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課時限制等因素,擬編寫更加適應于本課程教學的全英文《半導體材料與技術》講義或教材。
3.4建立適應全英文教學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
針對全英文教學的特殊性,不適合用普通漢語教學課程的學生評價方式和評教方式。首先,普通漢語教學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一般包括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和課程論文等等。全英文教學課程的語言媒介是學生不熟悉的英語,采用考試的方式對學生難度較大,可以以課程報告為其主要考核方式,輔以中間過程中作業、小測驗、團隊合作完成課程相關課題并展示等方式(均以英文為考核語言),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筆者發現這種綜合評價模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其次,對普通漢語教學課程的評教方式也不適用于全英文教學課程。普通漢語教學課程的評教方式包括學生評教和同行、督導評教,學生評教的比重占比較大。對于全英文教學課程來說,教師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備課、上課,但是由于英文的問題,學生理解起來必然不如普通漢語課程,所以在評教時必然會帶著個人色彩評教,這對全英文教學課程的教師來說是不公平的,也不能客觀的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全英文教學課程應該采取不同的評教方式,比如降低學生評教的比重,增加同行、督導評教的比重。另外,全英文教學課程不應該與普通漢語教學課程一起評比,應該全英文教學課程之間進行評比。
4“半導體材料與技術”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初步成果
由于疫情的原因,2020年春季學期“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全英文課程采用線上教學,采用的是超星線上平臺。學生的平時表現以作業的方式被記錄下來。通過對超星上學生平時表現的統計和分析,發現課程中學生的平時表現有70%的人可以達到80分以上的水平,如圖1所示。說明筆者承擔的“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全英文教學課程教學效果良好,獲得的教學方法可以推廣到其他全英文課程當中。

5結語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劇,高等教育國際化以及學生國際能力的培養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全英文教學課程的建設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掌握半導體相關的國際前沿專業知識,為半導體領域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具有國際化視野、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高層次人才。筆者梳理了全英文課程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推進全英文教學課程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建議,并總結了“半導體材料與技術”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初步成果。針對全英文教學的師資、學生、教材以及全英文教學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提高全英文教學的師資、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地制宜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英語水平、采用適合的原版教材、建立適應全英文教學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可以有效推動全英文教學的建設。通過總結“半導體材料與技術”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初步成果,說明全英文教學教學效果良好,教學方案可以嘗試推廣到其他全英文課程當中。
基金項目:2017年,教育部第二期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021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與精品教材項目
參考文獻
[1]劉立新.加快推進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J].中國教育報, 2016(6):1-2.
[2]肖曼玉,孔杰,聶玉峰.數學基礎類課程的全英文教學的一些體會[J].高等數學研究,2020(23):29-34.
[3]翟良鍇,胡曉夏.中國高校全英文教學的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53-54.
[4]寧國慶.探索如何提高工科大學生對全英文課程的課堂理解水平[J].教育教學論壇,2019(30):117-118.
[5]王翀等.《3D打印技術及實踐》全英文授課教學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138-139.
[6]咼小明.國際經貿專業全英文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7):125.
[7]李揚.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全英文課程建設的目標模式及路徑[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