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 周再宏/江蘇省泰興市新街鎮畜牧獸醫站 225400
從2020 年7 月1 日起,國家已經作了明文規定,在畜牧養殖中飼料除了可以添加中藥外不能添加任何的添加劑,尤其是不能加入抗生素。在此背景下,替代抗生素的替代品開始成為研究的熱點,替代品必須具有綠色環保型的優勢,改變傳統的抗生素的不足。但是任何一種產品都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病原菌的耐藥性升級,這導致無抗養殖技術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本文主要闡述了無抗養殖技術的現狀,重點論述了無抗養殖生態技術。
在家禽飼養的過程中,飼料不能添加任何的抗生素和激素類等藥物,或者將家禽養殖中的抗生素使用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同時必須完全的遵守藥品的休藥期,保證家禽制品中沒有抗生素的殘留。一般情況下,采取無抗技術就是要求在飼料中完全不添加抗生素,拒絕一切抗生素的使用,而相對的無抗養殖,是在畜禽疾病防控的過程中可以科學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使用的抗生素原料有21 萬噸,其中的一半以上主要用于畜牧養殖業,可知我國的抗生素在畜牧養殖業中使用的時間比較長,而要完全采取無抗養殖技術也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無抗養殖技術能夠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量,但是需要養殖戶配備相應的配套設施,才能提高養殖的效果,也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1 育雛期管理雛雞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差,尤其是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很差,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此外,因為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雛雞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很難提高,導致患病的概率增加。為此,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加強飼養管理工作,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應該注意的是,該時期的防治重點在第1周,應該科學的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保證通風和采光條件適合雛雞的生長。
2.1.1 育雛前期的準備工作消毒工作對保證雛雞的健康很關鍵,對雞舍的地面和墻角進行徹底的消毒,合理的選擇消毒劑,避免病毒產生耐藥性。消毒之后還可以使用甲醛或者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熏蒸處理,一天左右即可,效果顯著。然后再使用消毒藥抽血,之后再使用清水沖洗。
2.1.2 育雛條件首先,保證溫度適合,保證育雛的光照條件,同時還應該保證育雛的通風條件良好。其次,控制好育雛室內的濕度,前期濕度不能過低,后期避免濕度過高。再次,為育雛雞提供充足的飲水,避免體內消耗過多而影響育雛效果,為了提高雛雞的抵抗力,可以飲用一定量的葡萄糖水。最后,飼養密度,只有控制好像密度才能保證育雛的質量。
2.1.3 中獸藥防治技術采取中藥治療方式能夠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夠提高機制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中藥治療方式和化學藥劑治療方式相比副作用比較小,同時藥物的濃度和殘留都比較低。調查研究顯示,如果在雞只的日糧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藥配方的話,能夠影響雞只的采食量,提高肉雞的體重,同時能夠增強肉雞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少患病的概率。其次,在育雛階段,雞只很容易發生呼吸道方面和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藥物質,能夠有效的降低疾病發生概率。再次,在飼養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雞只有打噴嚏和咳嗽等癥狀,需要結合癥狀采取有針對性的胃藥措施,保證治療消化道和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2.1.4 微生態制劑使用技術微生態制劑優勢明顯,尤其在調節腸道菌群和抑制有害物質生成等方面意義重大,同時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副作用比較小,并且無殘留,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2.2 放養管理技術
2.2.1 選擇養殖密度科學的控制生態雞的養殖密度,如果養殖密度大,影響生態級的健康生長,影響雞肉的品質。如果養殖密度太小,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也會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為此,需要結合地區規劃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養殖密度,減少人和雞群之間的頻繁接觸。
2.2.2 適量的補飼適當的補飼能夠為雞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每天早晨和晚上各一次,保證喂食量的合理。
2.2.3 雞舍的消毒在生態雞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雞舍的消毒,保證消毒的效果。其次,重視對飲水資源的消毒。再次,對進出養殖場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最后,對雞舍和周圍的環境定期消毒,疫情的傳播和擴散。
2.2.4 疫病的防治為了降低生態雞患病的概率,應該采取科學的免疫接種措施,結合雞只的日齡選擇不同的疫苗,尤其重視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使用化學藥物防控雞球蟲病的話很容易產生耐藥性,而中藥治療的效果不明顯,采取疫苗接種是比較好的防護方式。其次,還要加強對蟲鼠等動物的防控工作,避免疾病的傳播和蔓延。如果發現患病雞已經死亡的話,要及時移出雞舍,同時采取無害化處理的方式,對雞舍消毒處理。最后,如果生態雞采取林下養殖模式的話,可以對雞糞進行堆肥發酵處理,消滅雞糞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證雞只的健康。
2.3 加強保健措施做好基礎免疫工作,通過疫苗接種的方 式提高生態雞的抗體水平,提高抗病能力。結合生態雞的飼養條件和當地的疫病流行病學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且結合當地流行病學的血清型選擇適合的疫苗。在養殖的過程中加強對重點疫病的防控,尤其是一些重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如傳染性支氣管炎,是一種重要的傳染性疾病,對生態雞的生殖系統會造成影響,不利于養殖業的發展。降低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應激反應。外界飼養條件發生變化以及生態雞自身免疫力等問題會導致雞群出現應激反應,直接影響生態雞的生長發育,導致免疫效果失敗,引發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在生態雞養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免疫增強劑的方式降低雞群的應激反應,完善雞群的免疫技能??梢栽陲暳现刑砑泳S生素C 和黃芪多糖等物質,減少應激反應。
2.4 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生態雞養殖的過程中,合理的搭配飼料,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滿足人們對雞肉制品的需求。不同生長階段的生態及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存在差異性,要結合鈣特點適當的補充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讓生態雞達到營養水平的平衡,促進雞群的健康生長。
2.5 把握各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技術在生態雞養殖的過程中,不同年齡段的雞會對營養需求存在差異性,要嚴格按照不同的營養標準和飼養標準進行飼喂。此外,控制好育雛階段的溫度和濕度,調控光照時間,做好該時期的免疫工作。待生態雞生長到育成雞階段,要進行轉群處理,此時要控制好喂養量,并且合理的控制光照的強度和時間,要控制好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保證育成雞的生長發育。針對產蛋時期的生態雞,應該滿足對產蛋的需求,控制好產蛋期內的環境,如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等,提高生態雞的產蛋量。
生態雞養殖技術的起步較晚,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在采取無抗養殖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如養殖中使用的抗生素的問題,養殖成本的提高,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收入下降,影響養殖戶的養殖熱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雞肉制品的安全性,這為生態雞養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契機。在生態雞養殖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品質良好的雞種,提高雞只的抗病能力,同時選擇適合的養雞場所,為雞群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此外,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合理控制密度,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提高生態雞養殖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