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芳/甘肅省卓尼縣畜牧工作站 747600
藏羊的肉質鮮美,營養價值豐富,隨著人們對畜牧產品需求量的提升以及質量要求的提高,促進了我國藏羊養殖業的發展,推動了羊養殖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飼養不斷增多。但是許多養殖戶不重視科學的管理,防疫意識薄弱,造成疫病的傳播和蔓延。影響正常養殖的經濟收入。為此,應該重視飼養管理技術的提升,科學的防控疫病。
1.1 堅持自繁自養藏羊的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同時品質優良,市場前景廣闊。為了提高藏羊管理水平,應該加強宣傳,引導養殖戶樹立自繁自養的觀念,避免無序雜交和近親雜交等不良問題的出現。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選擇優質的種公羊和繁殖母羊進行交配,通過個體篩選的方式提高后代的生存能力和存活率,促進生長發育。此外,可以通過雜交優質種公羊與不具備良好生殖性能的繁殖母羊方式提高雜交后代的環境適應能力,促進羔羊快速生長,實現藏羊品種的改良。如果需要引進新品種,在隔離飼養,檢疫合格之后才能混合飼養,防止疫病的傳播。
1.2 提高羔羊的成活率藏羊主要生長在我國高海拔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剛出生的羔羊很容易受到外界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管理能力較弱,增加了死亡的概率,不利于羊養殖業健康發展。
1.2.1 妊娠階段的母羊加強對妊娠期母羊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妊娠后期的管理,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滿足母羊的需求。一般情況下,如果在冬季或者春季妊娠,外界的氣候環境比較差,并且缺乏優質的草料資源,要做好飼料的管理工作,滿足飼料的營養均衡,否則會影響妊娠期母羊的生長。在妊娠的后期階段,補充蛋白質,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另外,在冬季要做好建設的保溫工作,在夏季做好通風管理工作,避免羊只出現應激反應。
1.2.2 分娩期的母羊重點護理即將生產的妊娠母羊和羔羊,一旦出生的羔羊如果受到外界低溫刺激的話很容易增加消化道系統方面疾病的概率。此外,保證出生后的羔羊能夠吃上初乳,提高抗病能力,羔羊可以通過母乳獲得抗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在羔羊斷奶的過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會影響羔羊消化功能。在羔羊出生后的一個星期左右,可以適當的喂食一些飼料。
1.3 加強放牧管理為了減少對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應該改變傳統的放牧養殖的方式,建立放牧和舍飼相結合的養殖模式,加強藏羊養殖中的四季管理。
1.3.1 春季放牧管理冬季對藏羊體能的消耗比較大,在春季做好放牧管理工作,可以提高藏羊的抗病能力。加強保胎管理,減少疾病的發生。該時期禁止到外面放牧,采取圈養的方式,為羊群提供充足的草料和飼料,滿足羊群的健康生長。在春季盡量縮短放牧的時間和放牧的距離,選擇在較近的地區放牧,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枯草地區放牧,等到青草長到足夠的高度時,可以到牧草充足的地區放牧。春季是母羊分娩的高發期,必須做好該時期的助產工作,避免母羊出現流產的現象,保證羔羊健康生長。
1.3.2 夏季放牧夏季的牧草資源比較豐富,同時牧草的營養價值較高,有豐富的蛋白質,該時期是提高羔羊品質的關鍵時期,做好該時期的管理工作,加強日常的放牧管理,保證圈舍的通風。需要注意的是,夏季的露水比較多,要控制好放牧的時間,待霧水消失之后才能放牧,放牧之后不需要補飼。
1.3.3 秋季管理該時期是母羊繁殖關鍵期,持續做好藏羊膘情的管理工作,還要做好冬季牧草的儲藏工作。在放牧之后,適當增加精飼料的含量,保證藏羊獲得充足的養分,保證母羊發情規律,提高受胎率。母羊妊娠成功之后,停止喂養發霉變質的飼料,防止母羊流產。進入深秋季節,做好牧草的儲藏工作,并且制作青貯飼料,修補圈舍,確保防寒圈舍保溫暖。
1.3.4 冬季管理進入冬季之后,外界氣溫低,羊只身體消耗較大,做好該時期的保胎和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很關鍵。盡量縮短放牧距離,按照先遠后近的原則。在放牧的過程中不能驅趕羊群,禁止采食帶有露水的草料,不能飲用冷水。此外,老弱病羊應該圈舍飼養,適當的補充精飼料,避免放牧。冬季放牧回來之后,喂精飼料補充能量,按照先粗飼料在精飼料的原則投喂,適當的增加青貯飼料。
2.1 選擇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案針對羊梭菌病,在每年的4~10 月份注射三聯菌苗,選擇肌肉注射。針對大腸桿菌,做好該病的防控工作,可以給羔羊注射大腸桿菌疫苗。如果是綿羊痘病,可以注射該病的疫苗,在注射之前將疫苗進行生理鹽水的稀 釋,結合羊只的體重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在藏羊生長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寄生蟲病的危害,應該定期驅蟲。在選擇疫苗的過程中,選擇有資質的廠家,疫苗接種時一定要仔細記錄疫苗的生產企業、生產日期和使用劑量,按照說明規定注射疫苗。先少量注射疫苗,沒有任何不良反應之后再進行大面積的疫苗免疫接種,如果出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停止疫苗的接種,上報當地獸醫部門,采取緊急措施。
2.2 防范外來病原科學的防范外來病原可減少疫病的發生。在種羊引進的過程中,應該調查引進地的疫病情況,保證主要的健康。不能從疫區引進羊種,防止疫病的傳播。引種之后需要隔離飼養,經過當地的檢疫部門檢驗合格之后才能夠混合喂養。
2.3 做好羊圈舍的消毒工作在日常養殖管理的過程中,養殖人員應該做好楊舍的消毒工作,每個星期消毒2 次即可。定期清理圈舍的糞便,消毒圈舍周圍的環境,切斷傳染源。對墊料和墊草進行統一的焚燒處理,并且采取無害化處理的方式,防止細菌和病毒的傳播蔓延。母羊在分娩完成之后,要清理母羊的乳房,防止細菌的滋生,可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結合母羊的生長情況適當的補飼,加強圈舍的通風管理,保證圈舍陽光的充足,可以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
2.4 規范飲水和補飼工作應合理的控制飲水水質,選擇干凈的水源地,不能飲用死水。可以在飲水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鹽,控制投喂量,避免藏羊中毒和流產。選擇合理的時間和地點,保證放牧地區的衛生條件,提高藏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按照養殖情況制定科學的養殖標準,控制放牧量,減少對牧場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不同生長階段的羊只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同時保證食物的均衡性,降低疾病的傳播概率。
2.5 定期驅蟲在藏羊養殖中,藏羊健康很容易受到寄生蟲病的影響,要做好驅蟲工作,減少寄生蟲病所帶來的危害。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重要的驅蟲時機。保證驅蟲的全面性,一旦發現有寄生蟲感染的情況,選擇藥物治療,控制疾病。
科學的藏羊飼養管理技術以及疫病防控技術直接影響到藏羊的健康生長和養殖戶的經濟收入。針對疫病防控,要做好每一項接種工作,加強圈舍的清潔和消毒工作,為藏羊提供清潔的飲水,結合不同季節選擇適當的喂養措施,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