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小學書法教學的策略:講述書法藝術的淵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多學多練;搭建學習小組,共同欣賞書法作品;滿足學生的差異需求,引導學生自主練習書法;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提升學生的書法水平。
【關鍵詞】書法教學 書法淵源 技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3-0128-02
中國書法是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是一門以漢字為基礎的藝術學科,而書法教學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審美水平的重要途徑。然而,許多教師認為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好文化課,考出好成績,因此很少組織學生學習書法等內容,導致學生很難對書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書法學習質量不高。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書法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主動提高對書法教學的重視,優化和調整書法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逐步掌握書法的基本知識和書寫技巧。
一、講述書法淵源,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書法的關鍵在于對書法產生興趣,教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有效地活躍學生學習書法的思維。引導學生了解書法的淵源,是書法教學重要的一環。在書法課堂上,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向學生講述書法的發展歷史,使學生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了解書法背后承載的深厚文化內蘊及其在藝術領域的重要地位等,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更加主動地進行書法練習。
學生剛開始接觸書法時,教師可以突破以往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了解書法的藝術地位以及書法的發展歷程等,從而對書法產生崇敬之意,激活書法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先簡單闡述“書法是我國的一種獨有藝術形式,承載了我國幾千年的漢字文化,書法在我國也有‘無言的詩’的美稱”,學生從教師的介紹中,認識到了書法的藝術地位,及書法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價值。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書法的形成過程,即書法與漢字的形成是在同一個時期,但最初的漢字是指具有指代含義的象形文字;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字;而到了秦始皇統一全國,漢字得到了統一,至此“秦篆”得以發展;之后,隸書、草書等陸續出現了,但人們習慣將魏晉時期稱為是書體的終結期。
在介紹不同時期的書體發展過程時,教師還要順勢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相應的書法作品,以便學生在直面書法作品時,進一步感受書法的魅力,真正從心底萌生學習書法的興趣。由此,教師引入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引導學生學習書法的歷史,體會書法藝術的魅力,點燃書法學習的動力。
二、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促進多學多練
傳統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講得多、用粉筆示范得多,導致學生被動學習、不按要求進行練習。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必然。在指導學生學習書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或者為學生引入微課等現代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微課簡短、精練的優勢,以便學生在微課的輔助下完成書法練習,促進多學多練。以“楷書”教學為例,“楷書”也稱為“正楷”,是由隸書轉變而來,這種字體較為端正、筆畫平直。在練習楷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資源,讓他們從“用筆”“筆畫”“結構”等多個方面掌握書寫技巧。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可以將楷書書寫技巧置于其中,并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注意力維持情況等,適當添加練習視頻,以便學生在觀看微課之后,對楷書的發展及特點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對楷書的練習技巧形成準確的認識。隨后,學生進行楷書的自主練習,并通過回放、慢放等方式多學多練,利用好微課不斷提高楷書練習的質量。
可見,教師發揮微課優勢,為學生制作自主學習視頻資料,促使學生觀看微課,了解書法的書寫特點,增強學習能力,真正提高書法學習的效果。
三、搭建學習小組,欣賞書法作品
學生積累的書法知識相對有限,當他們欣賞某一書法作品時,只能基于單一視角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應當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合理地將學生進行分組,以便學生有效交流。比如,在學習“行書”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小組,引導學生分享學習心得。課堂上,當教師為學生講述了行書的起源、發展及行書的基本特點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隨后引導學生對作品《蘭亭序》進行欣賞,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按照優勢互補原則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既有行書欣賞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等。在小組鑒賞中,學生提出自己的鑒賞結論,如有的說:《蘭亭序》章法自然、氣韻生動等。每個小組針對探討結果進行總結,從多個角度對王羲之行書作品進行鑒賞。
可見,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鑒賞能力,分成不同的鑒賞學習小組,能夠讓學生通過與同伴交流,獲得更多欣賞書法作品的啟迪,有效提升書法鑒賞能力。
四、滿足差異需求,引導學生自主練習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其自身獨有的學習習慣和興趣。為了滿足全體學生的練習需求,激發學習書法的積極興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書體,設定自主選擇的學習形式,以便每名學生都可以練習自己喜歡的書體,在書法課堂上釋放最大的熱情。
在引導學生練習書法前,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五種書體,并依次介紹五種書體的特點,使學生對五種書體形成自主認知。緊接著,教師預留自主練習的時間,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每一種書體,從而結合自身實際逐步確立最喜歡的書體類型。之后,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書體進行練習,如選擇隸書的學生可以練習隸書;選擇楷書的學生可以進行楷書練習等。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到小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其學習的興趣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轉變。當學生出現興趣轉移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轉變的機會,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體類型,以便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
結合上述案例可知,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喜好,設定自選式的練習活動,能夠讓學生真正基于自己的興趣進行書法練習,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練習中。
五、提供表現機會,提升學生的書法水平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書法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寫好字、掌握書法中的基本技巧。但是單純地反復進行練習,只會讓學生產生疲倦感,很難提高書寫的水平。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展示的平臺,給予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以便從他人的作品中獲得養分,不斷豐富書法練習經驗,積累書法練習的技巧,同時發現別人的長處,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在學生展示自己書法作品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評,提高其書寫水平。
比如在學習“隸書”后,教師為學生創建“隸書我行”的競賽活動,讓每名學生運用隸書這一書體,寫出自己滿意的一幅書法作品。之后,教師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并組織學生相互欣賞作品,互評打分,逐步提高隸書練習的質量??梢姡處熃M織趣味競賽活動,讓學生得到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習和鑒賞優秀作品,以便在學習其他同學優秀的書法練習經驗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書寫技巧,提高書法練習的水平。
總而言之,教師需要注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書法學習環境,做好書法書寫步驟和書寫規范等內容的指導,讓學生認識書法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真正提高書法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述友.小學書法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與實踐[J].讀寫算,2020(22).
[2]陸娟.以字育人,字如其人:淺談小學書法教學對學生素養培養的作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
[3]李元堂.感悟書法之美 培養書法興趣[J].家庭生活指南,2020(9).
【作者簡介】黃烺華(1977— ),男,壯族,廣西欽州人,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一級教師,現任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為書法美術教學與實踐。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