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為例,論述以物質文化支撐壯鄉民族中學文化建設的策略,提出民族中學應凸顯民族特色,使物質文化建設與其他文化建設相結合;不斷增加投入,打造物質文化體現的核心價值引領;統一思想觀念,全員參與物質文化建設;努力搭建平臺,大力推進民族文化傳承等具體措施,以期全面提高校園文化建設質量。
【關鍵詞】民族中學 物質文化 文化建設 壯鄉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0-0033-03
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有形部分,包括校園內校舍建筑、人文景觀、綠化、設施設備等一切物質所構成的環境。校園物質文化可以說是一種能夠對學生產生在正式課程中接受不到的具有潛移默化作用的潛在課程,它能使學校教育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體現本民族特點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它能夠反映民族歷史的發展水平。學校的物質文化通過飽含民族元素的主題建筑、傳遞正能量的民族歷史人物塑像、石刻或墻壁文化、一花一草組成的特殊景觀圖案等,有意無意地感染或熏陶著學生的思想品格、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
從已有研究來看,關于民族地區中小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研究極少,而對壯鄉民族中學物質文化建設的研究幾乎沒有。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是全國民族中學示范校。江南校區是南寧沛鴻民族中學的高中部,目前全校學生共1914人,其中壯族學生占全??側藬档?7.7%。江南校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具有濃郁的壯族特色,是壯鄉民族中學文化建設較為成功的案例。
一、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物質文化建設現狀及特色
一所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落后,將會嚴重影響學校的發展,當然更談不上什么特色化發展了。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物質文化建設在南寧市中小學硬件建設中名列前茅,現擁有主體建筑10余棟,包括教學樓、實驗樓、師生公寓、師生飯堂、辦公樓、圖書館、藝術樓、體育館等,擁有標準的現代化微機室、理化生實驗室和多媒體專用教室。學校的各種教學儀器或器材配備完整,均達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示范性學校標準要求。學校的主體建筑的設計風格以及人文環境的布局,彰顯出壯鄉民族中學校園文化的民族元素。具體表現如下。
(一)整體規劃
為了更好地表現出學校的獨特氣質和風格,并與其他文化建設達到水乳交融,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的物質文化建設進行了統一規劃,整體構建。
1.布局合理
校園中間的前半部分是主教學區,西面是生活區,東面的前半部分是辦公區和副教學區,中間和東面的后半部分是運動區??偟膩砜?,整個校園分區明確,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分布合理,相互不受影響;各樓宇總體上相互協調,單體左右對稱、相互呼應,體現出美感。
2.壯族特色突出
第一,體現在樓宇建筑上。一走進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的校門,壯麗的主教學樓就使人眼前一亮。大樓不僅雄偉大氣而且富有民族特色,門樓、欄桿、琉璃瓦、民族圖騰、墻面色調等等無不透露出濃濃的民族氣息。再看大門、教學樓、綜合實驗大樓、逸夫圖書館、藝術館、辦公樓等均保留著壯族坡屋頂、翹角屋檐的特色,均以壯錦或壯族銅鼓造型來裝飾。教學樓與實驗樓之間連廊的柱子,則被建成了學校的民族文化宣傳長廊。
第二,體現在主題建筑上。主教學樓前是學校的一個大型主題廣場——銅鼓廣場。廣場中心以大型銅鼓圖案為造型,配以壯錦圖案在四周圍繞,兩側各有6個石制繡球點綴。沿著東側校道往里走一點,是學校的另一個主題廣場。廣場的設計別具匠心,從高處俯視,像極一幅美麗的壯錦,因此命名為壯錦廣場。而近處觀察,中間是一個大花圃,花圃中間是歌仙劉三姐的塑像,塑像背后藝術樓的墻上鑲嵌著的是壯族迎客歌的歌詞與歌譜。
第三,體現在墻壁文化、石刻文化上。主教學樓門樓的前沿,鑲嵌的是學校的教育價值觀——“讓壯鄉的孩子自信地走向未來”;右邊學生公寓的墻上鑲嵌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金色字體以及國家的教育方針;左邊辦公樓的墻上是一幅主題為“發展民族教育,促進民族繁榮”的大型噴繪;學校的校道上還設置有介紹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石刻;而校園內的古壯文字石刻書寫的內容,則是學校的辦學理念——“自強、厚德、和諧”,以及校長的寄語——“學會感恩,不忘勤奮”,等等,在校園里以古壯文字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石刻共有9處(寓意:古壯字一定會流傳久遠)。可以說,整個校園的墻壁文化、石刻文化層次分明,凸顯出獨有的特點和文化氣息,讓師生在學校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四,體現在校園設施上。校園內的宣傳櫥窗、石桌石椅、圖書架、班牌等,上面都附有民族元素,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
第五,體現在校園綠植上。校園種植的花木共62個品種,1.5萬多棵(株)。這里春天人面桃花相映紅,夏天紫薇、紫荊爭斗艷,秋天桂花飄香、杧果掛枝頭,冬天黃花風鈴木激情綻放,真正做到春有綠、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四季常青,月月花開。學校的綠化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不同品種花卉的組合,精心設計出了不同的空間圖案,比如繡球的圖案等,使校園的綠植同樣具有民族特色。
以上蘊含濃郁民族元素的校園主體建筑、主題建筑、墻壁或石刻文化以及校園設施、綠植等,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學生生活其中,很自然地受到感染、潛移默化,從而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本民族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進一步加強了民族團結。而對壯鄉的民族中學來說,則更好地達到了加強民族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發展個性
在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的做法是“標準打底,特色點綴”。比如教室的布置中,桌椅、燈具、風扇、時鐘、多媒體設備、白板、國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牌匾、《中小學生守則》等,這些是標準配置,由學校統一配齊;而特色化部分,則給班主任和學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間,由各班根據班級實際進行設計制作。學校每年以“一班一民族一風情”為主題,舉行一次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評比時,各班要派一名班干負責向評委解說班級文化建設的設計思路、特色亮點等。這充分調動了師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僅增強了班級凝聚力,也使學生得到了鍛煉,受到了教育。班級各具特色,民族特色濃厚,教室環境賞心悅目,成為學校一大亮點。
(三)管理強化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必須是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才會有十分效益。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下設各專業委員會,由學校具有專長的教師組成,不斷豐富完善學校的文化建設,共建美麗校園;成立了兩支志愿者隊伍(即自主管理志愿者隊伍、共同行動志愿者隊伍),讓學生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學校常規管理中來,保證了校園的美觀整潔、教室的窗明幾凈,以及教學活動和休息安排的有秩序、有節奏。
但是,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物質文化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民族特色挖掘不夠。學校的壯鄉特色比較豐富,但由于缺乏專業課程人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挖掘得較少,沒能更好地將其融入學校的建設中來,沒有達到學校想要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目標。二是教育投入不夠。作為民族中學,學校在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但基于現在的政策,沒有針對民族中學給予特別的經費支持,學校想做的事情,如“非遺進校園”等無法開展,留下缺憾。三是觀念有待轉變。有人認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花大力氣去發揚光大;但也有人認為對一所學校而言,升學率才是最重要的。觀念的不一致造成行動的不統一,影響了學校的提升空間。四是物質文化還存在著一個“保鮮”問題。有調查表明,雖然是民族中學,但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已“漢化”了,無論是風俗習慣,還是喜好的器物服飾等表意文化系統,都與漢族學生沒什么區別,也就是說,民族間的同化使得民族特色在校園文化教育中越來越模糊。
二、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物質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一)凸顯民族特色,使物質文化建設與其他文化建設相結合
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的建筑風格參照當地少數民族住宅特點而建。充滿民族特色的校園,營造了和諧的民族文化教育環境,讓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在進入校園的第一時間就產生了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學校物質文化為支撐,其他文化相輔相成,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學校品牌文化。近年來,全國各地一百多所兄弟學校校長、教師來校學習、交流,日本、新西蘭、越南、法國、泰國等國家教育參觀團也來??疾?、交流,其中泰國孔敬市瓦卡郎中學與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南寧沛鴻民族中學已成為廣西首府南寧市對外交流的窗口學校。
(二)不斷增加投入,打造物質文化體現的核心價值引領
培養人才是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存在的核心目的,而校園物質環境就像一位靜默的模范教師,在校園中起著“無聲勝有聲”的育人作用。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通過精心設計,每年不斷投入,打造出美麗的校園,讓學生穿梭于校道人文景觀之間,領悟人生哲理,這對學校致力于培養“中國心、世界眼、民族魂、現代范”的中學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2018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大型政論片《必由之路》,其背景就有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高一年級的同學在主教學樓前銅鼓廣場跳竹竿舞的畫面。選取這些畫面也許是因為學校主教學樓門樓上書寫的學校的教育價值觀“讓壯鄉的孩子自信地走向未來”正好與之相吻合。
(三)統一思想觀念,全員參與物質文化建設
在校園各項建設中,師生應該既是參與者,又是受益者和享受者。如果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缺少師生的參與,沒有融入師生的思想和情感,就算設計得再好也顯得蒼白無力和不完整。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通過鼓勵全員參與,使師生主動形象地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璀璨文化的魅力,促進了各族同胞“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和諧校園環境的形成,物質文化建設實現了人文性、民族性、藝術性、實用性相結合。比如,銅鼓廣場是學校壯拳操、竹竿舞、文藝晚會展演的地方,壯錦廣場是迎客及與來客合影的地方,鴻池是“三月三”學生對歌的地方,等等。由于學?;A設施完善且具特色,學校成了南寧市民族體育、民族藝術表演基地,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綠城歌臺”、南寧市慶?!皦炎迦氯被顒訂觾x式等都曾在學校舉行。
(四)努力搭建平臺,大力推進民族文化傳承
為了傳承“民族特色”,學校的做法是以活動促學習提高,以參與促興趣發展。比如,在每年的“三月三”活動期間,開展民族知識搶答賽,把學校的一些民族特色景點的知識加入搶答題中;開展一些如“最美LOGO”學?;諛嗽O計評比活動,深化學生對學校“民族性”的認識。學校建有一個“我最喜愛的民族工藝品”展廳,每年都向學生征集作品,學生也樂此不疲,把自己喜愛的東西放在展廳展出,與大家分享。組織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校園物質文化的關注,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還能培養學生將文化理念落到行動中的意識與能力,達到育人的效果。
總之,民族中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扎實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體師生努力探索,讓校園文化建設與時俱進、優化升級。壯鄉民族中學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還有許多問題需進一步探討,而對南寧沛鴻民族中學來說,隨著其民族教育品牌、民族教育集團的打造,學校必將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方艷,王凌超.符號互動視閾下學校物質文化環境的創設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9(5).
[2]黃彬.民族地區中學校園物質環境建設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3]戴啟猛.今天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探索[J].廣西教育,2011(5).
注: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壯鄉民族中學文化建設的行動研究——以南寧沛鴻民族中學為例”(編號:FFB16059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潘富成(1967— ),男,漢族,廣西平南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現就職于南寧沛鴻民族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管理。
(責編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