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紀源
摘要:閱讀是人類社會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數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其核心能力是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們從掌握簡單的理解、分析、邏輯思維能力開始,逐步拓展到的空間想象、抽象、歸納、演繹等綜合思維能力,通過多層次訓練,拓寬孩子思維能力的延展性和彈性,讓孩子有獨立的思考、判斷分析和解決能力。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閱讀;思維;小學;數學;能力;培養
數學閱讀可以通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加工、篩選、整理,經過內化建構成數學方法,是一種進行數學思維建構的有效形式。然而實際生活中,很多人總感到閱讀就是語文學科的事,并不能很好地將閱讀與數學學科相結合。
一、小學數學中的閱讀內容
我國古代就非常重視數學的實用性,留下了許多經典數學著作。如“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孫子算經》中“雞兔同籠”問題),“今有垣厚十尺,兩鼠對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九章算術》中“老鼠打洞”問題)這些經典著作語言準確精練、表述生動形象,要學習這些經典數學著作,首先就得過閱讀關。古時尚且如此,現代也是一樣。我國現行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涉及閱讀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數學定義和概念的閱讀理解。通過列出事物的基本屬性來描寫或者規范概念的意義,語言簡練而準確,不得引起歧義。文字題的閱讀理解。小學計算教學貫穿于數學學習全程,四則混合運算文字題是學生最容易混淆,錯誤率最高的題型,它將直觀的算式題改變成文本信息呈現出來,學生要讀懂隱含的文本信息,明確計算順序和邏輯關系。應用題閱讀理解。將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文字進行描述,通過設定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讓學生閱讀分析求解順序,表達計算過程和解題思路,從而幫助學生邏輯分析和思維建構。看圖題閱讀理解。語文中看圖寫話、看圖作文是一種情景再現,數學中的看圖就是數形結構演變、邏輯思維的再現,從直觀的實物示意圖形,再到線段圖、幾何圖既能實現直觀到抽象的轉化,同樣也能實現互逆過程。
二、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多措并舉,創設全程閱讀氛圍1.借助智慧閱讀平臺,開展課前閱讀。日常教學是,我充分利用了歙縣智慧閱讀平臺的海量資源和“一屏三端”功能,學生在利用“超星學習通”進行課前預習時,可先自行閱讀每課時中的“讀一讀”、“童話故事”和“圖書推薦”中的書籍,如:部編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可以讓學生閱讀有關長度單位的童話故事《小淘氣的奇怪夢》和《國王的新衣有多長》,讓孩子再閱讀中感受長度單位,初步建立長度單位的感念。又如:再教學《認識時間》時,讓孩子課前在“學習通”上閱讀《數學幫幫忙:上車嘍!》和《趕不上的輪船》兩個小故事,讓學生了解認識時間的重要性,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2.挖掘教材閱讀內容,重視課堂閱讀。現行小學數學教材是依據國家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認識水平和年齡特征精心編寫而成,教材中的許多經典例題都已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教材本身就極具閱讀價值。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閱讀資源,針對教材中“你知道嗎?”我國古代數學知識、小知識通過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閱讀氛圍營造中滲透思想數學知識。3.推薦優秀數學書籍,拓展課外閱讀。我還借助歙縣智慧閱讀平臺的海量資源,根據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分級推薦數學方面的優秀課外書籍,如《吉莉婭數星星》《100層的房子》《小小牛頓·比比看》《數學思維游戲》《數理化通俗演義》這些課外數學書籍既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再閱讀中快速成長。
(二)齊抓共管,提高全員閱讀興趣
1.聯系生活實際,激發閱讀興趣。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通過閱讀生活中一些真實而有趣的數學問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數學知識,走進數學殿堂。比如:生活中的“節能問題”,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要做到節能必須做到哪幾點,然后讓學生再閱讀的基礎上,算一算,達到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目的;又如:日常存款問題,可讓學生閱讀如何合理存款的資料,從而取得最大收益,財富最大化對學生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如:超市“打折問題”,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打折方案,采取哪種方案才能享受最大的折扣優惠學生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實戰”體驗,對生活中數學問題就會深刻理解,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必定有新的認識。
2.適度表揚鼓勵,提高閱讀興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一定會身心愉悅。對于在數學閱讀方面的自覺行為,要適時從語言、神態、肢體、表情或物質方面給予激勵,積極的評價更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可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勁頭。
3.開展多種活動,保持濃厚興趣。教師在規劃教育教學活動時,可將數學閱讀活動融入教學計劃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如:“講一個數學故事”“編一份數學小報”“寫一篇數學閱讀日記”“演一道經典習題”等活動的持續開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多思多想,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1.首先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低年級學生可以采用聽有聲閱讀和看繪本相結合,在學校聽老師閱讀,居家聽家長閱讀。高年級既可以教材為主自學式閱讀,也可根據教師推薦或自己興趣選擇優秀課外書籍,要堅持每天閱讀、持之以恒。
2.其次要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教學中經常發現有些學生在同一知識點的計算題正確率很高,判斷題、文字題、解決實際問題等類型時卻很低。究其原因發現:這些學生已經掌握這部分教學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是因為沒有認真閱讀習題、誤解題意、看錯數字造成的。因此要培養學生認真專注的閱讀習慣,從而杜絕上述情況發生。
3.最后要養成理解思考的習慣。古人常云“學而不思則罔”“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主動質疑問難是積極思考的體現,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大膽質疑問難、積極思考,還要積極創造有利時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實踐——表達——總結”的環節,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重視數學閱讀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數學思維逐步遞進,反復轉化形成內在能力,最終達到提升數學閱讀能力和學科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春霞.讓閱讀在數學教學中煥發生命活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1).
[2]趙麗君.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2019(22).
[3]張華平.小學數學閱讀能力提升淺析[J].新課程(小學版),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