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英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們基礎的數理思維、計算能力等。但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化的現象,忽視了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發展、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們的數學學習很難取得進展。差異化教學旨在充分尊重學生們的學習主體地位,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手段,故本文旨在討論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也愈發重視對學生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數學作為重要的數學啟蒙教學,也要思考如何在響應“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開展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1]。傳統數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教師受到個人局限,只能按照一類教學模式展開教學,但是學生是不同的,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學習資質都不同,更不用說不同學生們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不同,導致他們的性格也會有所差異。故開展差異化教學是非常值得實踐的教學工作。
1. 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內涵解析
差異化教學是指根據學生們的興趣導向和天賦差別,對所組織的人才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差異化教學的核心理論就是因材施教,其最終的目標就是為了引導學生們展開積極自覺地學習。差異化教學是經由教師開展的一類有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地引導學生們展開自發的學習,助力于提高學生們的才能。以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為例展開介紹,小學生們的思維特點和認知都不夠成熟,數學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加上不同學生的性格和學習模式不同,都會導致他們的學習效果不同,如部分學生比較內向,那么就會顯得猶豫不決,自信不足,有時候做一道題就會不斷反復思考,遲遲不敢下筆,就屬于思慮太多;但有的學生就屬于三分鐘熱度,老師講什么他們都覺得自己聽懂了,做題的時候馬馬虎虎。此時教師就必須結合兩類學生的特點展開不同的教學模式,前者采取鼓勵式教育,后者則采取反省式教育,這樣取得教學上的平衡。因此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就是結合不同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學習態度,設計不同的數學教學目標,實施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們取得不同的數學學習效果,滿足不同學生的全面學習需求。
2. 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教學問題
2.1教師們的教學觀念落后
差異化教學作為一類新型的教學理念,已經展開了大力度的推廣運用,但是由于不同教師的觀念誤差、教學經驗不同,促使差異化教學不能順利的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運用。如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未能夠主動汲取新的教學理念,沒有真正把握到差異化教學的關鍵所在,更缺乏正確運用差異化教學的教學方法,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2]。加上大多數學教師都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思維,不能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即使他們自己以為自己在進行差異化教學,但是本質上還是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
2.2教學運用效果不佳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時間都是有限制的,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合理的差異化教學是值得深思的。但是由于不同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經驗不同,導致在實際運用差異化教學的過程中是很難處理好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的匹配關系,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好,教學質量不高。
2.3教學評價機制不妥善
小學生們不比初中和高中學生,他們的學習是需要借助外部記錄和一定的外力推動的。因此教學評價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組成,但是目前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并沒有制定出明確的教學機制,這對于整體的教學效果是有影響的[3]。
3. 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教學策略
3.1制定差異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開端,只有教學目標制定的合理,才能設計出適合的教學內容。基于差異化教學來看,需要考慮到不同的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認知上確實存在差異,故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和學生們的發展需求和實際進行聯系。
例如在學習《圓--圓的面積》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如果按照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來看,那么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自主探究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對圓的等分、剪切、合拼,把拼成的長方形與圓進行對比,以培養學生們轉化和推理的數學思想方法。但是這樣的教學目標是刻板的,沒有考慮到學生們是否能夠適應?如果在差異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目標制定就應該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分組,設計多種探究方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圓形面積算公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別運用等面積轉化、等積變形等數學思想計算圓形面積,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計算方法;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就可以引導他們使用“拼組”轉化的數學思想。教學目標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后者明顯考慮到了學生們的個體差異,教學可行性更高。
3.2差異化提問教學
基于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是激發學生們學習潛能的重要方式,同時還能夠營造出優秀的課堂互動。不過考慮到差異化教學的教學理念,為了確保不同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具有回答的資格,那么教師需要設計出差異化問題[4]。
例如在學習《負數》的相關內容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要認識負數,那么在進行這一方面的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對于提問順序、提問內容和提問對象都要進行合理設計。如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可以提問平日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教師為了增加他們的學習信心,可以提問:“你認為正數包括哪些?”學生們回答之后,教師順勢導入負數的教學內容,然后教學過程中提問基礎好的學生:“負數的表達形式包括哪些?”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進行不同方面的思考,發揮他們不同的才能。
3.3分層作業評價機制
小學生們普遍還是貪玩的,心智水平也不夠成熟,他們的自律意識也不強,如果只靠教師們苦口婆心的教導,其實是很難保障學生們的學習質量的。故教師們需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體系,并不斷完善相關的作業分層評價機制,來幫助學生們形成更為完整的作業反饋,而且也更符合成長理念。學生們是不斷成長的,學習內容也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分層作業也離不開動態管理。不同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確實是存在差別的,有的學生就是理解得快,有的學生就是理解得慢,不用教師自己說什么,學生們自己也會感受到焦慮,此時教師如果實施一些激勵措施,那么學生們自然能夠感受到信心,從而開展更為持久的學習。如每次學生們能夠連續堅持1周將全部作業完成就加1分,如果有遺落現象就扣分;作業數量也要動態減少,有時候難度增加的時候,有的學生確實會力不從心,這時教師可以采取螺旋布置的方式進行作業布置。如基礎非常好的學生建議他們在能力范圍內完成90%、普通學生建議他們在能力范圍內完成80%,基本不具備數學學習能力的學生則需要降低難度,希望他們能夠盡力完成50%即可。也不要全是應試方面的作業,適當進行彈性作業布置,如寫數學日記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可以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問題的設計和作業的布置的方面展開教學,這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贊. 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路徑探究[J]. 家長, 2019, 000(020):P.23-24.
[2]黃巧紅. 小學數學教育中差異化教學的對策研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8):116-116.
[3]夏蓓蓓. 信息化環境下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策略探究[J]. 小學生(下旬刊), 2019(06):45-45.
[4]錢立花. 小學數學教育中差異化教學的對策探析[J]. 文淵(高中版), 2019, (005):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