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紅
摘 ?要:學生身邊的生活環境是一個非常大的寶藏,里面有很多學生之前從未發現的新鮮事物,也有很多可以應用于寫作的素材與內容。所以,教師在開展寫作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社會感知能力。這樣能夠有效帶動學生對身邊環境進行深度的分析與了解,進而將之轉化為文字,體現在寫作過程中。這對于構建學生成體系的寫作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寫作教學;小學;方法探究
一、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經19個年頭了。一直進行著1——6年的大循環教學。對習作教學要求了然于胸,在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我發現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習作要求。無論從哪教起,學生在習作時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內容空洞,言之無物。
例如:我的媽媽對我可好啦,我愛媽媽!至于怎么好,只字不提,沒有細節的描寫。寫景物也是如此。
2、空話套話,沒有真情。
3、成人化重,失去童真。
針對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學生的習作現狀。也一直在尋找相關資料,改進自己的習作指導教學方法。經過不斷的努力,終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以往的作文指導,公布作文題目之后,大講寫法,然后讓學生扣住題目循法而作,限制過死,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作文指導如果能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使每個人都有內容可寫,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寫法,不宜灌輸,在寫作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指導,比較有效。
我在翻閱教學雜志《新作文》時,一份三年級課外習作教學設計深深地吸引了我,題目是《呀,真奇妙!》。這節作文指導課運用了多種手段,有奇妙的、變化多端的圖畫,反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出內心的變化軌跡,搶拍學生看到圖片時的動作、神態并展示出來……整節課學生并沒有感到寫作的壓力,而是被老師的巧妙安排深深吸引了,不知不覺地,文章也順理成章地完成了。正如點評中寫的“習作指導貴在無痕”。這位老師就是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作文訓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為學生輕松地寫作做好了鋪墊。而反觀我的學生,每次寫單元作文都是焦頭爛額,要寫幾遍才能過關,提起寫作文,學生很不輕松,我們改起來也覺得很費力。看了這節作文指導課,我感到我們要從源頭上改變這種困境,就是上好作文指導課很重要。那么我如何上好作文指導課?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思考:1、習作指導什么?(1)在作文指導課堂上,我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暢所欲言,不在于寫什么、怎么寫。給學生太多的框框條條,過多地限制學生。我要重點做的,一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二是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可以像《呀,真奇妙!》這節課那樣通過奇妙的圖片,通過有趣的游戲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在課上通過各種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這就需要老師投入更多的精力、智慧,集合全年級語文老師的力量去認真探索了。我覺得從作文指導來說,特別是從三年級作文指導來說,激發興趣和開拓思路這兩條是最主要的。當然對一篇文章,老師要提一些基本的要求,否則寫出來的作文天馬行空,參差不齊,也是不行的。
(2)接下來,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圍繞本次習作內容,都寫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內容,新的角度,新的認識。比如,很多同學都寫過《介紹自己》一類的習作,我們可不可以換個角度,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學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現,寫寫雙重人格的《兩個截然不同我》,觸及自己的內心世界,寫出一個真實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再比如,寫《我的父親》《我的母親》一類的作文,我們的小學生往往想想便寫,搜腸刮肚,閉門造車。我們可不可以學學外國,讓學生采訪與父母關系密切的人:他們的父母、親人、同事,獲得第一手材料再動筆習作。這樣寫出的作文,內容更具體、更真實。
作文指導,一定要從內容入手,首先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打開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一上來大講寫法或用范文、例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開始宜“放”,使學生感到想寫的內容很多,教師指導學生從中選擇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內容來寫。正如扶學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雖小心扶持,但時時不忘放手”。至于怎么寫的問題,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還可創設一些情境,利用多種媒體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讓學生觀看錄像、幻燈、聽錄音或動作演示、小實驗、小制作等,讓學生動手演示,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描述,拿筆記載。在打開思路、選擇要寫的內容的過程中滲透。
2、上課時間如何分配?
比較適合的是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指導,所以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濃縮,尋求最佳的方式進行指導。還有20多分鐘留給學生寫。那么作文指導就比較有效了,因為有些學生上課投入,一到家里就把學習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3、習作的評講、修改問題
老師的講評著重抓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充分地展示。可用各種方式來講評,既展示習作的題目,又展示習作的內容;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斷的展示;既有當著全班展示的,又有小組的展示。展示得比較充分,可以說讓每個學生都有向別人展示習作的機會。第二個環節是引導修改。既有拿出一篇文章來示范性地討論,又有兩個以上的同學對一篇文章進行修改,還有學生的自己修改。
如果每次作文指導都如按照這幾個環節扎扎實實地做好,相信學生的寫的能力,修改的能力,以及對習作的評價的能力都會逐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春雄. 淺談如何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架設閱讀與寫作的橋梁[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38-140.
[2]王琳.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堂寫作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