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源琳
摘 ?要:啟發式教學是一種十分契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更好地突出數學學科的應用價值和教育功能。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組織啟發化教學逐漸成為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因此,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敘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啟發化教學;教學策略
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再僅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的知識獲取過程。而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使學生獲得更加鮮活的數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基于此,啟發化教學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啟發式教學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從而優化教學過程。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啟發式教學的實施方法,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具體的教學手段。這樣一來,有利于逐步提升教學質量,從而為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一、聯系生活背景,激活數學經驗
從學科特點來看,數學知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從生活背景當中挖掘數學知識,可以使相關內容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借助自己熟悉的生活事物理解數學知識,從而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
以《角的初步認識》為例,在這部分內容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學生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并使其初步學習比較角的大小。結合相關內容,我在教學中出示了兩張圖片。具體來講,圖片中展示的是兩個不同的滑梯。引導學生初步觀察之后,我讓學生判斷從哪個滑梯上滑下來的速度最快。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都作出了準確的判斷。但是當我讓學生解釋原因時,學生并沒有作出十分準確的敘述。然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個坡非常陡’這樣的話,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從坡更陡的滑梯上滑下來的速度更快,那么在數學中,可以用怎樣的數學概念來表示‘陡’的意思呢?”然后,根據學生產生的疑惑,我順勢引出了本節課的內容。最終,利用這種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聯系了起來,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抵觸心理。
二、引導動手操作,建構數學知識
“以學生為主體”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這一理念要求教師改變“灌輸式”的授課模式,并且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能動性。基于這一要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建構的全過程中。需要指出的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尚未完善。所以在學生的自主參與中,需要以直觀可感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從而使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新知識的建構。
以《圖形的運動(一)》為例,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一些基本的對稱現象,并使其初步把握軸對稱圖形一些簡單的特征,并能夠準確指出對稱軸。針對這些內容,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動手操作。首先,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初步了解了一些基礎性的概念。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疑惑,我沒有直接加以解釋,而是給學生提供了剪刀、白紙等工具。相對于教師的講解,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問題的理解也變得更加直觀。在動手操作當中,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于是,我鼓勵學生結合探究過程中產生的認識,用自己的語言對軸對稱、對稱軸的概念以及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進行簡單的敘述。最終,通過這一過程,充分發揮出了學生的能動性。同時,在動手操作中,營造了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趣味練習,深化知識感悟
練習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有效的練習,是促進知識內化的必要途徑。從認知特點來看,低年級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而單一的書面練習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比較枯燥的。因此,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的練習方式,以此利鼓勵學生的主動參與。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練習效果。
以《認識時間》為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進一步認識了鐘面,初步了解了時、分的含義和認讀方法,并了解了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游戲。首先,我提供了幾個鐘表,學生學生分組游戲,我任意說出一個時間,學生需要快速將指針撥到相應的時間,獲勝學生進入下一輪,直到決出最后的勝利者。最終,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練習方式,進一步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并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綜上,啟發式教學是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探索該教學方法和數學課程之間的聯系,并思考具體的教學手段。同時,隨著教學活動的推進,還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逐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群嬌.啟發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896-897.
[2]羅照闊.小學數學啟發式教學策略[J].文淵(高中版),2020(7):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