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飛
摘 ?要:物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綜合性學課,知識來源于自然,凝練于現實場景,對于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加上初中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發展期,各種能力有所發展但并沒有成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需要結合初中生生理和心智發展的特點,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策略,讓學生成為學會知識的人,也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科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
物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加上知識大多抽象,學生在初次接觸物理的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其他學科學習思維的影響,若不容易打破其他學科學習思維的限制,則很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得其法,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物理的學科思維,應該是多元化的、結合實際的、從實驗出發的,那么,究竟應當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思維能力呢?
一、利用情景進行教學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屬于自然科學的領域,知識都是來源于實際的生活和應用場景,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先從實際的生活和應用場景出發,循序漸進地推理出涉及的知識。學生首次接觸物理或者接觸的時間較短,對于物理的認知尚在形成階段,教師不妨在引入和講解知識的時候多注重知識的背景和來源,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處于思維活躍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若不能正確地進行初中物理的教學,學生很容易因為物理知識的抽象的晦澀而對物理的學習產生抵抗情緒,從而對后續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思維的培養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這個原理背后的故事進行引入,即傳說阿基米德被希倫王召見,要求鑒定純金王冠是否摻了假,最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時候發現,身體浸入浴桶越多,溢出的水越多,而通過和等重的金子排出的水相對比,從而確定了王冠的真假。那么為什么根據等同的金子的排出水的體積就能確定王冠不是純金的呢?教師在學生疑惑的時候可以引入曹操稱象的例子,兩者一個通過排水的體積確定金子的純度,一個通過船體在水中的水位的變化確定大象的重量,其實都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際應用,此時教師引入相應的公式和原理剛好解答了學生的疑惑,相比于直接拋出公式來說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學習思維。
二、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考
物理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自然科學,許多知識都是來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也可以在實驗中被驗證和體現,通過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方式對知識進行驗證和鞏固,不僅僅是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在具體的實驗操作和數據記錄、計算、分析場景中歸納總結,也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場景中思考和鞏固知識,認識到物理作為自然科學的一種,具有的規律性和趣味性。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提前對相應的知識進行一定的講解,對實驗器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和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等進行培訓,這不僅僅是保證教學的效率、成果,也是保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人生安全,防止因為操作不當而引起不必要的問題和事故。
例如,在學習“串聯、并聯電路”的時候,可以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串聯、并聯電路的相關原理,并且通過實際的實驗器材讓學生體驗在實際的場景中串聯和并聯是如何連接和體現的,并且通過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讓學生體會兩者的特點,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能夠讓學生具有一定的電路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不僅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到相應的知識,更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各種能力,包括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思維多元化等。
三、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提高學生課堂中的思維活躍度
課堂提問是了解學生對當前講解知識接受程度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法,也是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地設置課堂提問來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以接收反饋從而對當前的進度進行適當的調整。若學生的反饋較差,教師可以進行二次講解,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的理解,并且在課程結束之后進行一定的總結,對于此類的知識,下次嘗試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講解,防止學生因為不能理解而感到挫敗,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少思考而形成不良的學科思維習慣。同時,課堂提問也能夠保證學生思維的活躍,提問的內容不一定要是重難點,也可以是對過往知識的回顧,對生活中現象的看法等等,在部分晦澀難懂的地方,教師也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深層次的體會和感悟。
課堂提問的目的從來不是讓學生回答不上來,而實在保持學生思維活躍度,改善課堂的氛圍,讓課堂從教師單方面的輸出成為師生互動、友好共進的地方,如果教師只偏重自身的輸出,而不關注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在其中可能發生的對學科產生的態度轉變,很大程度上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當前的學習,更會影響到之后學生在物理這門學科上的進一步發展。例如,在學習“壓強”的時候,當引入到壓力和壓強的定義之后,對于可能影響到壓強的因素,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思考之后進行課堂提問,回答的對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聯合生活實際、通過思索探尋答案,培養良好的學科思維習慣和能力。
結束語:
初中對于物理學習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初二的學生首次接觸到物理,初三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的學習基礎,將要面對高中更加深奧和抽象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知識,更加需要重視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主要聯合實際的場景進行場景化教學,吸引學生的關注的興趣,同時強調通過利用實驗教學,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要充分利用其特點。在課堂上,也要合理利用課堂提問,接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張兆華.基于科學思維培養的初中物理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9(36):69-70.
[2]李春瑩.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