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華 秦富倉 吳全 李穎 付新月
摘要:黨和國家十分重視“三農”問題,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戰略。土地規劃作為重要組成部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土地規劃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研究美麗鄉村建設與土地規劃的相關文獻,并以內蒙古土地規劃為例分析了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土地利用規劃不合理、土地規劃與土地利用不協調是主要問題,建議加強實地考察,合理規劃土地類型,采取長遠發展戰略,使土地規劃與實際相協調。
關鍵詞:土地規劃;生態文明;美麗鄉村;鄉村建設
1.引言
建設美麗鄉村是發展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內容,是統籌城鄉改革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景觀和農民生活環境逐步改善,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政府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1]。在這種背景下,土地規劃逐漸被納入研究范疇。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合理規劃農村土地,可以實現耕地和建設用地的相互協調,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與創新[2]。同時,國家通過落實相關政策,結合當地實際,順應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要求,實施了模式創新、方式改革的美麗鄉村節約工程[3]。此外,近年來,我國把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保障農民基本生產收入和生活經濟條件的基礎上,中國促進了農村全面可持續發展。土地規劃已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內容[4]。
土地規劃是政府有關部門規范土地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加強土地管理,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的重要保障。此外,土地規劃在指導和控制美麗鄉村建設、保護耕地、規范土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有關美麗鄉村建設的研究中,土地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我國農村土地規劃與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還不完善。缺乏經驗、方法和技術。此外,本研究以內蒙古為例,分析了美麗鄉村建設中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為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土地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提供科學的參考。
2.內蒙古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土地規劃問題
2.1農村土地類型規劃不合理

內蒙古美麗鄉村建設存在土地類型失衡,難以支撐鄉鎮企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城市化進程中規劃不合理最為明顯。開發農民居住用地、耕地、林地等必要的土地類型,主要用于發展農村企業和工廠,使農民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與此同時,大量工廠和企業向農村轉移,造成了一系列自然問題和環境問題。此外,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公司向鄉鎮擴張,占用大量耕地和林地。因此,農村耕地被占用,面積逐年減少,詳見圖1。林地面積也逐漸減少。研究表明,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土地規劃不合理。
2.2農村土地規劃與實際使用缺乏協調
目前,在內蒙古美麗鄉村建設中,土地規劃經過測算分為不同階段。然而,由于規劃與使用的時間差,土地規劃與實際用地不相匹配。研究發現,上述問題是由于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因素,破壞了原有的土地規劃[5]。同時,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重建和新建房屋用地增加,導致土地規劃與實際使用不協調。此外,土地規劃對特定時期的建設用地規劃具有指導作用。但從長遠來看,農村各類土地的實際情況隨時會發生變化,原有的土地規劃無法實現。同時,土地規劃與土地實際利用難以協調,造成農村土地資源浪費,損害美麗鄉村的進一步推進。
2.3農村土地規劃的統一方式
目前,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土地規劃仍然采用計劃經濟時期的模式。也就是說,通過借鑒以往城市土地利用的經驗,對影響農村發展的客觀事物做出基本合理的判斷,從而得出土地規劃的具體方法和指標。然而,在內蒙古美麗鄉村建設中,統一的土地規劃方法已不能滿足土地規劃的需要。首先,內蒙古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其土地規劃沒有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導致了農村與農村的脫節。第二,計劃經濟時期土地統一規劃只處理靜態數據,沒有考慮動態數據變化。動態數據和靜態數據沒有結合使用。因此,農村土地規劃缺乏靈活性。此外,計劃經濟時期的相關土地規劃方法只能適用于當時的土地規劃和使用[6]。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計劃經濟時期的土地規劃方案已不符合當前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很難滿足當前農村土地規劃的需要[7]。
2.4農村土地規劃中耕地保護不力
在內蒙古土地規劃中,存在著土地資源浪費、閑置和土地消失的現象。首先,內蒙古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不夠科學的土地規劃導致土地利用粗放,耕地持續減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土地規劃偏重于美麗鄉村的發展速度,沒有保護耕地,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其次,為了追求農村經濟效益,大量農用地轉為商業用地,導致耕地大量減少。最后,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為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內蒙古一些村莊將大量耕地轉為商業用地,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建設,導致耕地嚴重減少[8]。
3.內蒙古美麗鄉村建設中土地規劃的改進途徑
3.1進行實地考察,合理制定土地規劃
內蒙古土地利用規劃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對土地實際情況調查不準確。因此,在進行土地規劃之前,要根據《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注意土地的協調發展,進行實地調研。同時,要根據土地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判斷,進一步考慮土地的實用性,合理規劃用地,實現效益最大化。另外,在土地利用的合理規劃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不隨意改變土地用途,減少對農民正常生活的影響。為美麗鄉村的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3.2采取長遠發展戰略,實現土地規劃與土地利用的協調發展
在內蒙古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土地規劃與實際使用的不協調成為制約美麗鄉村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過程中,土地規劃要根據實際情況,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對未來幾年農村經濟發展的預測以及經濟發展對土地需求的影響進行。然后規劃要考慮土地的未來用途,確保土地規劃與實際用地相一致。
3.3突破面積限制,完善土地規劃
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內蒙古部分城鄉土地規劃相對落后,實踐不合理。同時,這一地區的二元體制突出,進一步加大了這些地區土地規劃的難度。因此,要實現這些地區的合理規劃,就必須突破地域限制和城鄉二元體制。特別是要加快這些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或者突出農村的特點,使這些地區擺脫二元體制。同時,土地的合理利用也將有堅實的基礎。在土地規劃中,要禁止農村企業在生產用地時占用過多的耕地,避免土地利用不平衡。
3.4建立耕地保護措施,完善基本農田保護機制
在內蒙古美麗鄉村建設中,特別是在進行土地規劃時,要突出耕地保護,優化農村耕地保護機制。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土地規劃,確保農村耕地面積不被非法占用,明確基本農田數量和指標。此外,農村土地征用應當按照制定的土地規劃進行,并有合法的程序,以減少非法占用耕地的現象。同時,要制定土地規劃和長效監測機制,對農村耕地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核實,保護耕地。
4.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以內蒙古為例,探討了我國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土地規劃的必要性。發現內蒙古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土地規劃不合理、土地規劃與實際用地協調性差等問題;在土地規劃合理的同時,應加大實地考察力度;要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實現土地規劃與土地利用的協調發展。結合城鄉結合部的突破,提出了內蒙古美麗鄉村建設中土地規劃優化的途徑。本研究旨在為該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海港,趙伯偉,徐永新,等;“古村落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美麗鄉村建設研究——以河南新鄉小店河村為例”,《現代園藝》(2017)第24卷第7期,第98-99頁.
[2]張春忠.“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鎮土地利用規劃技術”,《低碳世界》(2014)第4卷第15期,第176-177頁.
[3]郭富國,吳海華,等;“創新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模式,建設美麗鄉村.阜陽市美麗鄉村土地項目選址與實踐》《農村經濟與技術》(2016)第27卷第11期,第23-26頁.
[4]郭力.“生態文明戰略思想引領上海美麗鄉村建設研究”,《上海經濟》(2016)第33卷第6期,第75-81頁.
[5]劉寧.“京津冀美麗鄉村建設之路”,《人民論壇》(2016)第25卷第24期,第54-55頁.
[6]陳勇.“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的成都村鎮規劃體系建設研究”,《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7)第33卷第6期,第9-11頁.
[7]史立中,高鄂平,等;“基于生態文明的河南美麗鄉村建設之路——以許昌為例”,《許昌大學學報》第35卷第6期(2016)第111-115頁.
[8]劉勇、張建利,等;“農村綠道規劃策略研究——以自貢伏羲河綠道鄉村段為例”,《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第42卷第1期,第103-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