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洋洋
【摘要】新媒體時代以互動傳播為特點,是建立在現代信息基礎上的創新型媒體。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廣告設計教學面臨新的挑戰,當前眾多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課程存在與社會脫鉤、缺乏創新等問題,無法保證學生與社會順利接軌。新媒體時代下,為了保證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人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院校與教師需要不斷探究課程優化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高職 廣告設計課程 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31
一、新媒體時代對高職廣告設計專業人才的新要求
新媒體時代下,企業對廣告設計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廣告設計專業學生不僅要具備直觀的實踐操作能力,更要具備新媒體意識,滿足當前社會對廣告設計行業的相關需求。在新媒體時代,紙質媒體和新媒體互相補充,廣告設計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具備傳統媒體平面廣告設計能力和新媒體設計理念,需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廣告設計人才。
二、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教育方式與社會脫節,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高職院校廣告類專業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現象較為普遍。首先,很多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專業教師都是大學畢業后直接任教,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工作經歷,導致教師缺乏對平面設計崗位的基本認知,最終導致其設計的教學內容存在明顯不足的問題。其次,當前企業對廣告類專業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導致很多高職院校不斷增加實驗課程而忽略理論課程教學,第三,導致畢業生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設計的內容存在明顯創意不足的問題,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第四,高職院校很多廣告設計類專業教師并非科班出身,學習階段未接受過系統的廣告設計教學培訓,只能給學生傳授基本的軟件操作知識,無法向學生提供系統的廣告設計知識。
(二)廣告設計課程體系不合理
當前我國廣告專業課程理念受傳統美術教學觀念影響較大,在實際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側重于對美術基礎能力的培養,忽視設計類課程的開設。另外,有很多廣告設計教師將設計相關課程放到重要位置,對理論類相關課程則重視程度不夠,忽視諸如消費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的重要作用,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這種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培養,最終使其很難與社會接軌,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三、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課程改進措施
(一)完善教學理論知識體系與教育模式
一名合格的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全面的專業素養,因此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及內容,理論課程和專業課程要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內涵,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專業要注重設計類專業課程的設計,更要重視與其他專業課程的優勢互補,不斷整合教學資源,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最終實現廣告設計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穩步提升。其次,教師在實際教授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時,課堂上講授基本理念及方法,課后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根據市場需要,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最后培養學生獨立完成項目設計的綜合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解廣告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可以選擇穿插一些優秀商業廣告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靈活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鼓勵學生瀏覽設計相關的多媒體資料,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為了避免課堂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情況,教師要靈活改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鮮活通俗的教學方式,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學生不斷提升個人的職業素養。
(二)創新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傳統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讓學生查閱大量資料,觀看優秀作品,課堂上講述設計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往往忽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建議院校重視對學生實踐的培養,可以多舉辦設計大賽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設計水平,使學生能夠與廣告設計行業深入互動,系統性地提高個人的廣告設計水平。實踐類的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有一個清晰認知,最終提高個人的實踐能力。這樣的實踐類課程需要有實戰經驗的教師實施課堂教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式的時候,應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行業流程具體實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對崗位需求有清晰的認知,從而明白自己的未來就業方向。新媒體時代下,要求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學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走出教室,深入市場進行相應的廣告市場調研,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帶著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市場調研活動,用手機儲存相應的圖片、視頻材料,最后回到課堂匯報調研結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市場調研、溝通、團隊寫作能力,有助于學生提高個人綜合素養。
(三)強化校企合作,提高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應不斷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引薦力度,加強對校外專業實踐基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校外相應的企業聯合教學,建立相應的實踐教學基地,聘請經驗豐富的廣告設計師走進課堂深入交流,帶領學生走進廣告公司實地參觀學習,深入了解廣告設計者的具體工作流程,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與新媒體時代的社會需要良好結合,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同時,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項目制作中,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引導,明確項目設計的目的,了解項目的商業性,進而通過“項目確定—前期調研—確定創意—準備素材—方案確定—設計制作—展示”等設計步驟實施操作,鼓勵學生解決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重視項目的總結工作,學習過程中應重視軟件操作能力的訓練與提升,不斷通過實踐來拓展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
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類專業要徹底擺脫傳統的僵化式教學方式。因為高職院校教育多為三年制,實際學習理論時間僅有兩年,所以應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制設置,有選擇性地開展相應的專業課程,摒棄一些非重要課程。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社會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在畢業后迅速融入就業崗位。各高職類院校可以互通有無,經常開展設計類優秀作品展示,舉辦相應的設計講座活動,給學生提供開眼界的機會,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使新媒體時代下的廣告設計類專業學生能在畢業后順利融入工作崗位,進而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新媒體時代的廣告設計教學工作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等新媒體平臺,主動將自己的廣告設計產品進行相應的網絡推廣,發布平臺要盡量多元化,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尋找社會合作者。利用網絡、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發布自己的設計作品,以此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生的社會交流能力,強化學生對廣告設計課程的認知水平。
(五)教學評價要多元化
對于高職院校平面設計類專業來說,傳統的學生評價方法主要采用成績評價法,這種主觀評價法并不能公平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而且容易使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倦怠心理,往往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新媒體時代對高職院校的平面設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趨向多元化和綜合化,除了考試評分外,一定要將學生的時間活動、網絡推廣作品進行綜合考量。這樣的評價方法不僅可以保證評價的公平性,而且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平面設計的考核體系絕不能僅看重設計成品,應該將設計過程中的所有環節納入最終考核,包括學生的思維、創意點等等,促進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給高職院校廣告設計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高職廣告設計專業課程要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式,不斷總結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不斷向社會提供優秀的廣告設計綜合性實用人才,最終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娟.基于就業需求導向的廣告設計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包裝工業,2013(7).
[2]曾婷.高職院校廣告設計教學現狀與改革[J].科教導刊, 2016(10).
[3]趙元婧.淺析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