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群
摘要: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者認知能力。在初中教學中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就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知識、科學的方法觀察、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此,為提高初中科學教學質量,培養高階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探究情境、設計有效問題,開展實踐活動等方法,促進思維有序發展,拔升思維高度,本文解讀了高階思維培養的內涵,分析了初中科學中高階思維培養的原則,最后探究了其有效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科學;高階思維;培養
引言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為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此階段的思維特點,立足學生主體,把握教材本質,深入應用實踐等,激活思維,提高綜合素質水平。本文就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索分析。
1學科思維滲透促進概念教學本質深化
學科思維是理解科學概念的重要方式方法,思維的方法多種多樣,同一概念采用不同的學科思維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成效。滲透學科思維,體現科學本質的科學概念教學,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明顯的改變,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質疑精神,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本質,也有利于學生對科學概念的深度理解和解讀,為學生今后建構類似概念時學科思維的遷移與應用打下基礎。
2探究問題,提升思維的主動性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對于未知領域產生好奇和渴求是兒童的天性,教師要善于運用有趣的、有意義的實驗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如通過影像資料、實驗演示、現象解說等方式激起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引導學生以實驗法破解謎團。
3創設探究情境,引發高階思維
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調動自主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探究學習能力是關鍵。為此,在進行初中科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打破傳統以講為主的教學方法,創設趣味探究情境,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生活實際、思維水平等,設計探究活動,在真實情境引入,激發探究興趣的同時,培養探究學習能力,引發高階思維。例如,在教學“動物的生長周期”科學內容時,旨在讓學生知道人、青蛙、蝗蟲生命周期的共同特性,理解生命周期與生命代代相傳的關系,培養熱愛生命、關愛生命的意識。那么,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從談話做引入,讓學生先調查父母、爺爺奶奶的年齡,讓學生了解父母的昨天就是今天的我們,明天我們將是今天的父母,使其知道生命是為向前發展的,隨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事先將班內兩位同學嬰兒、幼兒、兒童時期的照片掃描,然后通過電腦圖片設計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圖片,讓學生根據真實情境猜一猜圖片上的人是班級里的哪位同學?正處于哪個生長時期?讓學生就此問題進行交流溝通,完成人的生命周期圖,探討各個生長時期的特點,通過了解人的生命周期,過渡到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激發探究興趣,讓學生思考動物的生命周期又是怎樣的呢?以組為單位,讓學生小組選擇自己探尋的動物對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問題搜集探尋,如某小組調查蛙的生命周期,可以先觀看青蛙生殖發育過程的視頻,根據直觀情境的探尋,完成蛙的生命周期圖,然后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討論其某一時期的蛙的特征,進行深入學習,最后讓學生就動物的生長周期探尋情況進行總結歸納。通過探究情境和合作學習的運用,在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的過程中,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問題探究、分析,引發高階思維,提升科學探究素養。
4動手實踐,構建邏輯思維空間
科學是一門實踐課程,在科學教學中,實驗是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為此,為激活思維,促進邏輯思維發展,教師可以開展動手實踐活動,以實驗為輔助,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基準,以搭建邏輯思維空間為核心,通過真實體驗、實踐探索等,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在交流、互動、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對科學本質的認識。例如,在教學汽化和液化科學內容時,旨在讓學生了解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生活的有關現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圍繞“探究水的沸騰和蒸發實驗”為項目主題進行探究分析,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設計探究步驟和實踐用具,并指導其思考:①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②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是不是溫度會越來越高?③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5開展實踐活動,敞亮高階思維
科學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做到放手,讓學生敢做、敢說、敢想,在真實參與、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展開主動驗證、積極批判,由此引發高階思維,提高學習水平。這樣既可以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又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綜合素養。例如,在教學“物質及其變化”科學內容時,會學習到酸堿指示劑的制作,以及運用酸堿指示劑測量物品等,那么,在制作酸堿指示劑的時候,為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深入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活動,先為其講解指示劑的原理,在了解其原理本質的基礎上為其準備紫甘藍、紅辣椒、紅花繼木、胡蘿卜等素材,為其提供試管架、試管、膠頭滴管、研缽等實驗教具,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讓學生小組分別選取不同的花果提取色素,制作指示劑,讓學生小組設計實驗過程。
結語
總體而言,實驗是一種學習過程,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過程,再翔實的講解、再真實的實驗視頻都不能替代實驗演示和自己動手做實驗所起到的作用。科學教師應該重視實驗教學,重視對學生思維素養的培養。當然,培養思維素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唯有在日常教學中堅持滲透和積累,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才能讓小實驗成為學生思維素養提升的大舞臺。
參考文獻
[1]潘偉鋒,丁言君.小學科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初探:以《運動與摩擦力》一課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0(7/8).
[2]朱建華.讓思維在有意義的科學實踐活動中發展[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0(9).
[3]岳建霖.情境鏈接:小學科學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1/2).
[4]侯小英.由果及因反向建構——科學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0(Z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