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萍
摘要:目的:探尋在血型實驗室中開展輸血檢驗期間采取質量控制措施予以管理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的起始時間選在2020年8月,截止時間選在2021年11月,共選取200例研究對象,均出自于我院輸血的人員。在研究期間,依據血液標本編號進行隨機分組,每個小組(對照組、觀察組)中均分配100例血液標本,在血型實驗室輸血檢驗管理期間予以不同管理措施。結果:相較于常規管理模式的對照組而言,融入質量控制的觀察組在輸血檢驗期間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明顯更低一些,經軟件處理后的組間對比資料出現差異性(P<0.05)。結論:在血型實驗室中開展輸血檢驗期間采取質量控制措施予以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可降低血型配型異常等不良事件的出現概率,應該在實踐中積極引入。
關鍵詞:輸血檢驗;質量控制;血型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臨床實施搶救的過程中,很多患者都需要積極輸血,但這些血液的輸入程序相對復雜,但凡在輸血過程中的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輸血環節的失敗,甚至可能影響到輸血者的生命安全[1]。血型實驗室中所開展的輸血檢驗是輸血環節的重中之重,因此對其實施嚴格的管理措施十分必要,尤其是對其質量控制[2]。在此背景下,本文選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這段時間于我院實施輸血處理的人員200例,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探析在血型實驗室中開展輸血檢驗期間采取質量控制措施予以管理的重要性,并歸納總結出如下報告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已送我院倫理委員會,且通過審核。研究起始時間選在2020年8月,截止時間選在2021年11月,共選取200例研究對象,均出自于我院輸血的人員。在研究期間,依據血液標本編號進行隨機分組,其中納入對照組100例,男性和女性分別占比62.00%(62例)、38.00%(38例),年齡值不高于68歲、不低于26歲,取中位值為(46.58±4.25)歲;剩余100例在觀察組中,男性和女性分別占比58.00%(58例)、42.00%(42例),年齡值不高于69歲、不低于24歲,取中位值為(47.02±4.32)歲。通過統計學軟件對兩組基本信息實施對比分析處理后,所得P值明顯高出0.05,可見兩組資料并沒有太大差異,后續對比分析存在意義。
1.2 方法
在對上述兩組人員實施輸血之前,在血型實驗室中進行的血型檢驗所用方式均一致,嚴格遵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完成。在此期間,對照組輔以常規管理措施,包括對供血者的信息進行核實,并了解和掌握輸血人員的相關信息,為其配血核實的血液等。針對觀察組,輔以質量控制措施,除上述基本管理事項外,還多出了:(1)要對血液標本進行嚴格檢查,確保供血者血液為純凈血液,即不含有可通過血液進行傳播的疾病;(2)對輸血人員體征等進行密切檢測,確保其符合輸血適應證;(3)在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運輸或儲備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以此確保血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使得在輸血時能夠第一時間提供;(4)輸血的時候最注重供血者和輸血者血型的吻合,一定要再三確定,如為交叉配血,則應該予以血清抗體篩查,以此降低交叉配血的失敗率。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種管理模式下出現不良事件(血型配型異常、交叉配血失敗、輸血期間不良反應)的例數,并對比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項研究中所出現的資料較多,可歸納為計量(如一般資料中的中位年齡值)、計數(如結果中的總發生率)兩種類型,前者以均數±標準差(x±s)的方式體現,后者以百分率(%)的方式體現,并分別采用t值、x2值予以校準。統一處理軟件為SPSS 23.0,以處理后P值作為測定對比資料間是否存在對比意義的依據,臨界值為0.05,高出則無,低則有。
2 結果
由下表1提示:相較于常規管理模式的對照組而言,融入質量控制的觀察組在輸血檢驗期間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明顯更低一些,經軟件處理后的組間對比資料出現差異性(P<0.05)。
3 討論
通過輸血能夠挽救大量患者,但是輸血不當也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血型實驗室中開展輸血檢驗期間輔以質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對是否實施質量控制的兩組輸血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可知,相較于常規管理模式的對照組而言,融入質量控制的觀察組在輸血檢驗期間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明顯更低一些,經軟件處理后的組間對比資料出現差異性(P<0.05)。李淑娟[3]等人曾針對在血型實驗室輸血檢驗中融入質量控制措施的效果進行研究,發現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僅為1.84%,相較于未實施質量控制小組10.60%更小,與本項研究所得對比結果一致。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是質量控制確保了血型輸送的準確性、有效性,以此使得不良事件的出現率大大降低[4]。
結合研究及討論分析結果得出,在血型實驗室中開展輸血檢驗期間采取質量控制措施予以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可降低血型配型異常等不良事件的出現概率,應該在實踐中積極引入。
參考文獻:
[1]龔琴. 血型實驗室的輸血檢驗質量控制及輸血安全研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25):103-106.
[2]陳建明. 血型實驗室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與輸血安全性[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17):179-180.
[3]李淑娟,郭建林,鄧偉. 血型實驗室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與輸血安全分析[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2):113.
[4]羅榮珍. 質量控制運用在血型實驗室輸血檢驗中的效果分析[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