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
【摘要】幼兒園建設“家”文化,能讓幼兒感到溫馨、愉悅,教師感到寬松自由,家長對幼兒園產生信任和認同。因此,研究“家”文化建設的路徑意義重大。文章分析了“家”文化的內涵,從幼兒園管理團隊、教師團隊、班級文化建設以及課程文化建設等四個層面,討論了如何在幼兒園建設“家”文化。
【關鍵詞】幼兒園;“家”文化;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3—0040—03
顧名思義,“家”文化是指一個“家”的文化,這里的“家”,是指幼兒園。“家”文化是傳統文化中最大的內容,而在幼兒園建設“家文化”屬于建設園本文化的范疇,能推動園所可持續發展[1]。“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定位為人文關懷,即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幼兒園應該是傳統的家庭文化精華與新時代教育相融合,讓幼兒感受到家的溫馨與愉悅,真正體驗到高質量的幼兒園生活;讓教師感受到家的寬松與自主,真正體驗到職業的價值感和幸福感;讓家長對幼兒園充滿高度的信任感和認同感。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幼兒園“家”文化建設的理念及路徑。
一、建設“家”文化的內涵要義
1.提升歸屬感。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說明了只有每個人能夠從內心深處中真正認可這個“家”,才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否則“家”文化只能是空談。現實中的家具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快樂幸福、委屈不公、困難矛盾,都要和家人訴說、分享。同樣,在幼兒園推行提倡“家”文化,就是要把這些蘊含著溫馨、和諧的情感升華到新的高度,打造幼兒園這個新“家”。在新的血緣、親情關系下,形成—種團隊精神。用“家”的感覺,規范每一個人的思想、行為,讓教師和幼兒有一種“家”的歸屬感,在機遇和挑戰面前,精誠團結,共創未來。
2.增強幸福感。“家”的和諧能夠帶給人幸福感,更是多種美好情感的寄托。如果幼兒園能營造出這種溫馨和諧、以誠相待、互幫互助的氛圍,那么教師和幼兒也會感到幸福,進而把幼兒園當成—個另外的“家”。“家”文化需要倡導人性關愛,以關愛凝聚人心,用真情營造和諧,培育師幼共同的目標、理想信念、道德標準、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形成凝聚整個團隊的精神力量。要把實際工作中管理者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系,通過“家”文化的理念,自然轉化為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逐漸形成每個人自覺自愿接受的行為準則,并自覺地融入這個新“家”中來。
3.落實責任感。“家”要靠情感來維系,也需要制度來制約。任何組織都需要制度,制度是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制度與“家”文化很好地融合起來,是管理層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讓每一個教師與幼兒認識到自己的發展和進步與幼兒園的發展息息相關,建立一種無形的親情關系、精神上的關系,培養出新的親情和精神,營造一種獨特的“家”文化氛圍。其次,讓教師認真工作、幼兒努力學習,使教師在幼兒園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幼兒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幼兒園也在這種文化理念的支持下,得以良性發展、壯大。
4.樹立自豪感。對于每個家庭成員來說,“家”更多承載著一種責任和擔當。這些積極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可以激發出強烈的自豪感。“家”文化的建設,能帶給每一個教師和幼兒強烈的自豪感,會進一步把實現個人價值和幼兒園的發展相統一,從而產生強大精神動力,凝聚團隊力量,不斷提升教育效果。
二、幼兒園“家”文化建設路徑
1.建設管理團隊文化時滲透“家”文化。幼兒園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敬業負責、團結協作、智慧高效的管理團隊。園長作為一園之長,一要加強教師培訓,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要從園所實際出發,定期進行管理技能培訓,用情感和技能引領提升管理水平。二要自主學習實踐,增強管理者的學習實踐能力。要在學習實踐中明確,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學習實踐中修煉人品、提升總結反思能力,在學習實踐中學會改變、追求成長,園長要在學習實踐中引領團隊、發展園所。三要注重團結協作,增強合作意識。管理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團隊的事。只有學會與人合作,才能高效地完成管理工作。四要培養管理愛心,增強人文關懷意識。管理工作要“以人為本”,管理人員要以務實的工作態度深入班級、深入教師群體,以尊重、理解、寬容之心對待每一位教師,學會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用心用情做好管理。五要提升管理執行力,增強效率意識。管理者要善于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制訂方案,高效實施,以不拖延、不推諉、不蠻干的執行態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管理工作。
2.建設教師團隊文化時滲透“家”文化。以“家”文化引領教師團隊建設,是將“員工心”轉變為“家人心”,將教師團隊轉變為“家人團隊”,讓教師在家的溫暖中工作學習,成長進步。(1)人品為先,打造樸實奮進的陽光團隊。要求教師做事先做人,以尊重、理解、寬容的態度對待同事和幼兒,以愛崗敬業、踏實奮進、樂于奉獻的職業精神對待工作。鼓勵教師比樂觀心態、比學習能力、比專業水平,嚴禁教師拉幫結派、嫉賢妒能,希望教師做有正氣、有愿景、有追求、有自信的“四有”教師,彰顯奮進陽光的團隊精神。(2)以人為本,創建快樂和諧的溫暖團隊。“家長”切實做到關心“家人”冷暖,以平易近人之心對待“家人”,倡導“家人”們努力做到以誠相待、友善互助、微笑陽光,力爭做到在工作中有歌聲相伴、有運動相隨、有游戲可玩,形成一個充滿活力、匯聚感情、凝聚力量的關懷型、快樂型的團隊。(3)以質量為主,打造具有創新精神的愛心團隊。質量的提升依賴于團隊的創新與發展,幼兒園要鼓勵教師增強創新意識、改變意識,大膽創新。原則上要真正關愛教師與幼兒,同時培養教師的共情意識,引導教師實施共情教育,做一個懂幼兒的教師,關心、愛護、尊重每一個幼兒。
3.建設班級文化時滲透“家”文化。一所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幼兒園的班級是一個個“小家庭”。“小家”組成“大家”并支撐和推動“大家”的發展,“大家”引領“小家”并關注和關心“小家”的冷暖。只有“小家”美、“小家”和、“小家”興,才能真正實現幼兒園這個大家庭的和美、溫暖、創新、提升。
(1)建設班級美育文化。班級作為幼兒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外在美和內在美都影響和決定著幼兒園的整體風貌。外在美和內在美主要指本班保教人員本身的審美情趣,外在美主要表現為他們的儀容儀表、班級的環境都能以美示人,以美影響并感染幼兒和身邊人;內在美主要表現在班級隱性文化中,諸如高尚的品行修養、出色的保教行為,無不投射出真善美的內涵。在“家”文化建設中,班級的外在美突顯整個園所的美育文化,班級的內在美鑄就整個園所的內涵文化,并將深遠地影響著幼兒的成長與發展[2]。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責任人,在“家”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要從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滲透并擴大,重在讓幼兒感受身邊的美麗和美好,獲得美的熏陶和啟迪。
(2)建設班級和美文化。和美文化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在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中,和美文化建設也是園長和班主任首先關注并引領踐行的文化。團結和睦、奮進創新的團隊作風是保證保教質量的首要因素,每個班級和睦才能組成整個園所的和睦氛圍。而班級的和睦單憑班主任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班中每個幼兒都學習并踐行尊重、理解、寬容、友善、謙遜、自省、交流、溝通等自我修練的內容,并能在實踐中運用和修正自己的言行。
(3)建設班級創新文化。班級集體作為幼兒和教師學習、工作的重要環境,不斷地自我創造、自我完善,應該成為班主任帶領班級每一個幼兒實踐研究的課題,并在研究學習、學習研究中形成班級管理特色;同時有效激發幼兒和教師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讓他們享受更多在班集體中成長進步的獲得感和愉悅感,這才是“家”文化的具體表現,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成功所在。
(4)建設課程文化。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經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建設課程文化應在遵循《綱要》《指南》的基礎上,以課程精神文化為引領,課程行為文化建設為突破口,以園本課程開發為抓手,有針對性地實施“家”文化主題活動。比如,主題活動“我愛我的幼兒園”,引導幼兒全面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幼兒園,用兒歌、歌曲、舞蹈等表現形式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的情感;主題活動“我的老師像媽媽”,通過讓幼兒感受和體驗教師工作的辛苦,教師對他們的關愛,教師與他們生活游戲的快樂與溫暖,進一步萌發幼兒熱愛教師的情感,逐步建立和諧溫暖的師幼關系;主題活動“互幫互助最快樂”,有利于建立友好和諧的伙伴關系,還能讓幼兒感受到家的溫暖,從小就在幼兒的心里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總之,在幼兒園建設“家”文化,要以“家”為情感主線,以創建優質幼兒園為目標,以傳遞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為導向,將團隊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課程文化建設作為主要內容,堅持把促進幼兒發展和園所發展作為落腳點,努力踐行“創建有愛的家園,做有溫度的教育”的“家”文化辦園理念,最終實現以優質的園所文化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亮,徐祖勝.幼兒園文化建設指導與策略[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120-149.
[2]王野梅.幼兒園教育環境與創設[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08-95.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