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鴻艷
【摘要】目前,城鎮地區的家長從多個方面綜合考量,擇優選擇孩子就讀的幼兒園,而幼兒園為了適應家長的需求,也從各個方面提升辦園質量,其中比較明顯的是幼兒園的娛樂設施。相較于城市幼兒園,農村地區幼兒園在經濟水平、交通條件、教育資源等各方面存在較大差距,能夠為幼兒提供的娛樂設施相對有限。因此,為了提高農村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創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本文嘗試將民間游戲引入農村幼兒園教育中,結合民間游戲的特點,提出具體的引入和開發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游戲;引入;開發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3—0055—03
在我國,民間游戲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同年代、不同地區都有獨特的民間游戲,部分民間游戲經過不斷的傳承和發展,沿用至今。眾所周知,民間游戲的獨特魅力在于它貼近人們的實際生活,帶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是每個人在學前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供人們消遣娛樂的一種活動,民間游戲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更為無數孩子的童年帶來了快樂和美好的記憶。那么,如何在農村幼兒園教育中做好民間游戲的引入與開發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民間游戲的典型特征
1.多樣性。多樣性是民間游戲的典型特征。在不同的地理區域和文化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民間游戲。從游戲內容來說,民間游戲分為智力游戲、體力游戲等,例如,“丟手絹”不僅考驗參與者的反應能力,也考驗參與者的速度;從空間位置來說,民間游戲分為室內游戲和室外游戲。如,“擊鼓傳花”就是室內游戲,而“老鷹捉小雞”適合室外游戲。除了這些依據,民間游戲也可以根據地理環境和季節分類,其內容也非常豐富。
2.隨機性。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參與者根據空間、時間、參與人數等不同因素,隨機選擇適合在具體環境中開展的游戲。例如,在空曠的環境且人數較多時,可以選擇“老鷹捉小雞”一類的游戲,這類游戲不僅能容納多人同時參與,而且競技性較強。相反,如果在空間有限的地方,且人數較少時,應該選擇適合兩三人開展的游戲,如“跳格子”游戲。
3.簡易性。民間游戲在游戲工具和游戲內容上都具有簡易性的特點,它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一種可以就地取材且隨時隨地都能開展的娛樂項目。像“跳格子”所需的工具就非常簡單:一截粉筆、幾個小石子或者小沙包即可。粉筆用于畫“房子”或者“格子”,小石子或小沙包用來投擲,參與者單腳踢動石子或沙包,雙腳跳到對應的格子里,一次性通過就算成功。
二、在農村幼兒園活動中引入民間游戲的意義
1.有利于輔助開發幼兒的智力。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在四至六歲之間,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相對“初始化”。因此,在農村幼兒園活動中引入民間游戲,可以促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被動地學習語言表達,還能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下意識地反映出自己對游戲規則的理解狀況。同時,一旦理解有誤,幼兒可以迅速從周圍獲取正確的游戲信息,學習別人玩游戲的方法,這對幼兒的智力開發有較強的輔助作用。
2.有利于增強幼兒的體能。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要用大腦思考,還需要協調好身體的各個感官。在“兩人三足”游戲中,需要把兩個參與者相近的兩條腿綁在一起,短距離競走。這一過程中考驗兩個參賽者之間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其配合度來源于參賽者的肢體協調能力。同時,參與者還需要有較好的體力,作為彼此的力量支撐,最終贏得游戲的勝利??梢姡層變簠⒓痈鞣N民間游戲,對增強幼兒的體能有很大的幫助。
3.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的形成。幼兒沒有過多的人際交往經驗,他們身上具備的個體性要遠遠高于他們所具備的社會性,而將民間游戲引入農村幼兒園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在游戲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參與其中,團結協作,有意識地探索人與人相處時的言語和行為,從而逐漸形成自身的社會性。
三、農村幼兒園活動中引入與開發民間游戲的策略
1.結合實際,合理應用。農村幼兒園活動中引入民間游戲是否合理,首先,看游戲的安全性是否達標。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對危險的感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因而,在游戲過程中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園方和教師都要提高重視,除了人為排除危險因子外,還要不斷向孩子們強調安全意識和正確的游戲方法,游戲過程中也應當有教師在場引導和管理。其次,合理地應用民間游戲,必須注意游戲的頻率、時長及游戲的時間點。一方面,游戲次數過多或者時間太長,會導致民間游戲的引入“本末倒置”,幼兒的注意力會過多地集中在游戲上,影響主要課程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游戲次數過少或時間太短,會削弱民間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促進作用[1]。因此,園方應當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同時,合理設置游戲次數和游戲時間;最后,教師應做好民間游戲的綜合引入。除了在課外活動中應用民間游戲外,教師也可以將民間游戲帶入課堂教學中,通過游戲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古詩時,通過“擊鼓傳花”檢驗孩子們的學習效果。這樣一來,游戲過程也可以起到加強知識記憶和強化課堂氛圍的作用[2]。
2.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盡管民間游戲是用來娛樂和放松的工具,但游戲內容的難易程度也會影響參與者的游戲體驗和游戲效果。因此,在農村幼兒園活動中引入民間游戲時,應當根據幼兒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體能及年齡階段的喜好等,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例如,“跳格子”游戲在投擲和跳躍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更適合在大班幼兒中開展。而“過家家”一類的游戲,教師針對不同階段的幼兒制訂不一樣的游戲規則。對小班幼兒,教師應該制訂簡單易懂、趣味性較強的規則,促使幼兒充分參與到集體中,釋放天性。例如,讓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自行討論并進行角色扮演,最后選出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這樣就可以通過正向強化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競技意識[3]。
3.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民間游戲具有簡易性的特征,在所需工具上要求并不高,因此,教師帶領學生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就地取材。例如,在做“旅行青蛙”這個游戲時,教師規定大家不要購買塑料材質的成品青蛙,而是在游戲開始之前,帶領孩子們一起動手用廢棄的紙張疊“紙青蛙”,再開展“旅行青蛙”這個游戲。孩子們撥動自己做的青蛙,比賽誰的青蛙能跳的更遠,成就感溢于言表。就地取材的做法可以做到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僅能鍛煉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還可以增強游戲本身的趣味性。
4.抓住時機,有效引導。游戲表面上是孩子們娛樂玩耍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發揮自身作用,正確引導幼兒的有效活動。在課外活動中,當游戲分出勝負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鼓勵和安慰,告訴孩子們“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勝負觀念和良好的競爭心態;在集體游戲中,教師應該鼓勵孩子們“擰成一股繩”,引導孩子們學會團結,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游戲過程中,如果一個孩子摔倒或者遇到困難,教師應該及時做好示范,教導孩子們學會關心和幫助別人??傊?,只要在游戲過程中抓住時機,就可以有效地幫助每一個孩子培養良好的品質,立好為人處世的根本[4]。
5.因地制宜,開發延伸。民間游戲能長存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其自身具備的多樣性、簡易性特點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游戲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民間游戲的積極作用,園方和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開發和延伸民間游戲。例如,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改為雙向性的捉與躲,也就是“雞媽媽”和“鷹媽媽”各帶一隊“寶寶”,這樣做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也可以鍛煉團隊的協作能力和反應能力。除了游戲內容的創新,園方還可以設置“親子游戲日”,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讓家長為幼兒游戲的開發和創新提出建議。這樣,既能增加親子間的互動,還可以加強家長與幼兒園間的聯系,幫助幼兒園更好地開展幼兒教育工作[5]。
總之,教育體系在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得到了完善和發展,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內容也理應做出一些改變和創新。幼兒階段是每一個孩子生理和心理雙重發展的基礎階段,創建幼兒園的目的在于預備性地教導孩子,讓每一位孩子能夠提前接觸知識、嘗試校園生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應該將重點放在“育人”的目標上,嘗試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做出一些新的嘗試,努力為幼兒的教育教學事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華武.幼兒園本土主題活動挖掘與開展的探索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2):19-22.
[2]李蘭婷.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合作性[J].成功(教育),2013(10):113.
[3]鄭易姝.淺談傳統民間游戲在幼兒園中的應用價值[J].時代教育,2012(21):225.
[4]劉圻.幼兒的角色游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4):48.
[5]涂愛華.談民間“土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運用[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10):23-25.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