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具有較高趣味性和活潑性,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小學生個性化需求,且還能使小學生建立主動學習的思想意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對生動課堂在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層面具有的重要性給予正確認知和高度重視,還要將現代化教育理念以及多元化教學措施不斷結合其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為進一步提升小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動;課堂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而言,雖然比較簡單,依然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應用性特征。而小學生天生具備活潑好動的心理,能夠在自身認知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加強對直觀性事物的理解與掌握,但是對抽象性和應用性的事物往往缺乏正確認知。為了有效轉變這一現狀,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對生動課堂的積極建設,確保在課堂教學中能夠使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全面激發,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教師設計的數學活動中。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數學生動課堂相關內容的不斷優化與完善,確保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更加充分,對相關知識內容靈活應用,提高自身數學學習水平,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提供積極幫助。
一、合理開展教學導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有效的教學導入能夠將學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確保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有效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除法”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小學生講解光頭強砍樹的故事。光頭強組織20個人一共砍了90棵樹,在搬運過程中,其中一個人說如果每人搬4棵,剩下的由光頭強自己搬。這時光頭強非常生氣,認為這樣的方法不公平。你是否知道光頭強為何生氣?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符合小學生認知特征和興趣特點,而且還能使小學生對除法相關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主動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生動性的同時,強化教學質量。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措施,增強數學課堂亮點
將現代化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確保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的同時,為小學生創設具有較高新穎性的教學環境,加深小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1]。
比如,在組織小學生學習“圓柱與圓錐表面積”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圓柱與圓錐的立體模型,通過與書本中二維畫面的對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思維。使學生對圓柱與圓錐形體特征充分掌握之后,利用表面積公式計算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空間思維,而且還能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充分掌握。教師還可以對教材配備的教具進行靈活應用,將相關知識點對學生進行直觀講解的同時,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教具獨立制作圓柱和圓錐。然后對制作的圖形進行拆解,計算面積。確保學生對面積公式的來源充分了解,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2]。
三、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大部分小學數學知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能夠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銜接的情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而且還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構建生動課堂[3]。
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乘法”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在市場買菜的場景。第1種場景,媽媽連續3天去市場買同一種4元錢的香腸,每天買2根,媽媽一共花了多少錢?第2種場景,爸爸連續4天去市場買同一種3元錢的魚食,每天買2袋,爸爸一共花了多少錢?通過計算,媽媽一共花了3×4×2=24元,爸爸一共花了4×3×2=24元。此時小學生能夠知道,雖然乘數的順序不一樣,但最終結果是一樣的,從而掌握乘法交換律的特征。不僅能夠為小學生后續計算更復雜的數學知識奠定基礎,為小學數學生動課堂的積極構建提供幫助,而且還能為小學數學教師構建生動課堂提供大量實踐經驗,確保教師在后續教學中能夠輕車熟路運用各項有效構建生動課堂的教學措施。
結束語:
小學數學生動課堂的構建目標能夠充分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生動課堂不僅是在形式和內容層面對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且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生動課堂各項有效建設措施進行積極探索,確保采取的教學方法能夠與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貼合。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現代化教學措施的靈活應用,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探究欲望,強化小學生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同時,促進小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劍方.構建有效情境打造生動課堂——探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J].2021(23):126-126.
[2]孫秀平.基于焦點智慧平臺,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巧用微視頻,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真正發生[J].新課程,2020(25):17.
[3]林亞中.構建讓學生放飛夢想的平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聯手之妙[J].2021(11):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