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奮
熬夜、抽煙、吃糖……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既拉低顏值,又毀掉健康的壞習慣。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每天都在吃的一種調味料,竟然也是個“顏值大殺器”———鹽。

麻辣燙、水煮肉、辣子雞、小龍蝦、香鍋、燒烤、火鍋……現在人們的口味變得越來越重,仿佛只有這樣吃,才能滿足口腹之欲。做菜離不開各種調料,吃飯總覺得菜不夠味。其中,最容易超標的就是鹽。
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過去四十年,中國是世界上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成年人平均每日鹽攝入量仍然持續在10克以上,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量的兩倍之多。且現在飲食上還有更多的“隱形鹽”攝入,在無形中改變了我們的味蕾預期,“染”上了重口味。
多食鹽是隱藏在食品中的,像調味品、腌制食品、果脯蜜餞食品、加工肉類和甜食類等,都是鹽的“隱形攜帶者”。

口味重在一定程度上就像近視的度數一樣,一旦吃習慣了就比較難糾正回來。那么,為什么總說要限鹽呢?淡淡的飯菜,吃著可真沒味道啊。如果真的這么想,那就不妨看看鹽吃多了之后的麻煩事。看了之后再問問自己,還想不想吃那么多鹽。
升血壓無論是動物實驗還是大量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都發現,膳食中食鹽攝入增加,會升高血壓。而高血壓會增加中風、心臟病、腎病、眼病的發病概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鹽的攝入量是不超過5克,目前我國人均攝鹽量超過推薦量50%還多。
增水腫體內的水分潴留的情況和攝入鈉的數量密切相關。一些血液循環不好的女性,雖然心臟、腎臟并無疾病,但卻容易發生輕度的水腫,特別是月經來潮之前的幾天,臉上就容易看起來腫腫的。此時,如果還吃了很多鹽,會加劇腹脹、臉腫、頭疼等不適感覺。

害嗓子在食用鹽分含量高的食物之后,很多人都能明顯感覺到咽喉黏液增加,嗓子不清。咽喉經常發炎、咳嗽不適的人,都不能吃太咸、太辣、油炸、熏烤的食物。表面鹽分過多的炒貨如炒瓜子、炒花生、加了鹽的各種堅果等,以及薯片之類含鹽高的零食也都要少吃。
損皮膚吃鹽多,組織之間會有水分潴留,顯得水腫,細胞本身卻可能因此而缺水,于是皮膚就會變得干燥不水潤。
促胃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鹽攝入量和胃癌風險之間有正相關性。也就是說,飲食清淡少鹽是有利于預防胃癌的因素。
可能的原因是,過多的鹽分會直接破壞胃黏膜,讓胃直接接觸致癌物。鹽還能跟胃癌最明顯的危險因素幽門螺桿菌相互協同對胃產生影響。
流失鈣鈉攝入量過多的時候,身體會努力排鈉,但同時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對于鈣攝入量本來就嚴重偏低的國人來說,這簡直是雪上加霜。
減營養烹調的時候,特別是炒蔬菜時,如果早放鹽,蔬菜組織會被“腌”出水,失去了細胞結構的保護,直接接觸高溫,會增加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的損失。同時,蔬菜本來是鉀、鈣、鎂元素的來源,有利控制血壓和強健骨骼,多放鹽烹調蔬菜,使鈉的攝入量增加,就抵消了蔬菜這種健康效應。
傷腎臟多余的鈉要從腎臟排出,故而多吃鹽就會大大加重腎臟的負擔。因此,腎病患者要嚴格控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