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萌
【摘 要】本文以閱讀素養測評為論述要點,圍繞閱讀揣摩、信息篩選、合作探究和讀寫表達等能力培養,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引領學生在主動融入語篇中深化感知識記。基于所述策略指導,使其成為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素養具體且有成效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閱讀素養;綜合;理解;表達
閱讀素養作為綜合考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標,旨在從能夠培養學生豐富語言文化知識底蘊出發,注重學生語言認知、合作探究和表達拓展等角度,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文本一詞一句的精彩,在交流中感受漢語言文化的精深。學生閱讀素養培養不僅是要求學生追求語文的“言”和“意”,更重要的是讓其體味到“言語本身存在的價值”,獲得深層次理解感知。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閱讀素養是建立在閱讀感知基礎上的理解綜合升華,是學生在由此及彼聯想拓展中的開闊眼界和思維的必然需要。
一、自主閱讀揣摩能力:融入語篇
閱讀素養強調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出發,要求學生能夠在主動融入語篇中緊扣核心要點找出相關元素。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閱讀的時候,不妨針對閱讀表達內容,引導學生從文眼、詞匯、中心語句等方面深入歸納概括,讓學生在真正聚焦語篇中形成有效思維方式,豐富認知感觸。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揣摩文本表達內涵,能從中獲得深刻印象,如在《紫藤蘿瀑布》教學中,可嘗試此法。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題目入手,圍繞“瀑布”深入構思,引導學生從“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相應的內容中揣摩作者表達意圖和設想,鼓勵他們從作者表達元素和相應的內容中體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很多同學在揣摩的過程中能結合文本內容主動暢談表達感思,從作者的借花喻人中能夠獲得深刻感知。
教師可結合文本內容,針對語篇中提出的相應內容多角度找出其中的亮點和精彩點,幫助他們梳理相關認知體系。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構思,主動融入語篇中篩選有價值信息,用這種“代入感”提升他們語文學習的積極動力。
二、聚焦信息篩選能力:聚焦核心
從語言表達信息的角度來審視閱讀,就會發現閱讀不僅是學生對話語篇的信息輸入過程,也是歸納總結自我認知體驗的歸納提煉篩選過程。為此,閱讀素養中要求學生能根據語篇文字能主動提煉相應的語言信息,要求學生在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多摘錄篩選有價值信息,幫助他們在深化理解中開闊眼界。
從聚焦語言文字信息的角度出發,教師可針對語篇中相關內容多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意見。如在《濟南的冬天》閱讀指導中,可采取信息篩選歸納的方法來深入理解語篇。教師可鼓勵學生圍繞“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表達內容,建議學生思考:(一)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下雪是怎樣的情境?(二)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手法來表現濟南冬天的雪的?(三)面對濟南冬天的小雪,你有怎樣的感想?很多同學從摘錄語言文字信息的角度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教師在引導學生摘錄信息的時候,應結合語篇表達,深入歸納,找出其中的要點。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多總結經驗方法,多鼓勵學生在不斷整合資源和篩選中挖掘有價值信息,豐富自己閱讀視野。
三、協作探知理解能力:取長補短
閱讀素養認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基于一定的語言表達實踐基礎上的延伸,是學生豐富認知感悟體驗必然的需要和渠道。圍繞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注重從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活化教學策略,就是要求學生在主動協作探知的過程中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設想,要求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中養成集思廣益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在協作探知中獲得深度理解感知,遠比依賴教師講解更有意義。教師在引導學生協作探知的時候,不妨結合語篇表達重點有針對性予以引導。教師在引導指點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如下幾方面:(一)創設多樣化、鮮活任務,引領學生在融入相應的話題探知中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豐富感知體驗,形成更為敏銳的認知;(二)多給學生自由對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整體理解感知大膽表達相應意見,鼓勵他們在主動協作探知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眼界,讓他們在相互切磋和主動交流中提出自己的感想和構思;(三)教師多融入到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多在他們思維受阻和表達停頓的時候予以指點,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深入剖析,給他們更多的自我調整和完善的機會;(四)多鼓勵學生歸納總結,引導他們在主動提煉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認知差異,多給他們必要的點撥,歡迎他們在有效融入到任務探究中把握語篇表達核心要點,在不斷歸納完善中深化感悟和認知。
教師多從豐富學生理解感知思維出發,多給學生創設相關合作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主動對話和深入交流中各抒己見,定能使得課堂富有動感,閱讀不再靜悄悄,而是充滿生機活力和精彩。
四、讀寫延伸拓展能力:深化語用
閱讀素養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主觀詮釋,更是為表達蓄積力量的一種方式。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書面表達,不僅是學生延伸閱讀認知的必然需要和途徑,也是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渠道。能有助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思維想象力和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建立在讀寫延伸基礎上的表達,是喚醒學生主動表達的必然條件。這種條件能給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素養奠定堅實基礎。如在《最后一課》的閱讀指導中,不妨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來鼓勵學生主動表達。教師可針對“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不妨建議學生運用主題演講的方式談談自己的閱讀感知。很多同學從愛國的角度,針對學習好語言就是愛國來闡述了自己的認知,從永遠不忘母語的高度詮釋了自己是如何愛國的。教師還可建議學生運用隨筆的方式,從學習好語言的視角來闡述青少年特別是學生應該如何愛國,從增強自身知識提高本領的角度來深入闡述理性愛國是多么的重要。
這種建立在讀寫結合前提下的閱讀素養是綜合考量學生語言表達運用技能的有效途徑,是豐富學生認知視野思維的重要渠道。教師可建議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思維,從閱讀主題發展需要的角度主動表達自己的設想,以此豐富閱讀素材,掌握其中深厚的表達內涵。
由此可見,注重以多元化、發展性眼光肯定學生,多鼓勵學生在主動探求的過程中有針對性說出自己的見聞感受,是活化課堂教學和提高閱讀素養的必然需要。一切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為切入點和觸發點,多引導學生深入探知和拓展延伸,定會有不一樣的獨特發現。這種發現是學生沉淀豐富知識底蘊和文化內涵的必然需要,值得深思和探索。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重點規劃課題“基于項目反應理論的初中生閱讀素養測評的研究”(立項編號:B-b/2020/02/19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